微短剧供给井喷式增长,行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

图片
作为从短视频平台成长起来的新物种,微短剧的增长潜力已不容小视。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取得备案号的微短剧达到2859部,总集数69234集,同比增长618%。微短剧供给侧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越多越多网络视听平台入局并加码。
其中,快手微短剧的日活用户已超2.6亿,超过50%的快手短剧日活跃用户日均观看10集以上短剧,养成追剧习惯。截至2022年末,星芒短剧的总播放量已达500亿+,年播放量破亿的短剧超100部。
但不可否认的是,微短剧行业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生产力的涌入,也带来了一些流量泡沫。如何让这个新兴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从业者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3月31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快手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行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这是微短剧这一全新的内容形态首次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进行深度研讨交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在致辞中表示,网络微短剧正处在蓬勃发展期,一大批品质上佳的微短剧作品涌现,是各级管理部门、监管部门、播出平台、制作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场深度研讨交流活动上,还有来自快手、优酷、腾讯视频等多个平台方以及长信传媒、奇树有鱼等多个制作方的从业者对微短剧当下的发展情况进行讨论交流。虽然各位从业者的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有所差异,但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微短剧的发展需各方合力推动。
图片
微短剧需要卷内容而不是卷制作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无论是政府政策,还是平台扶持,都在引导微短剧朝着品质化创作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在给供给侧爆炸式增长的微短剧明确了接下来核心的竞争点。
但作为一个结合了短视频和影视剧的新物种,微短剧的品质化创作,和传统影视剧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传统影视剧中,花费在制作上的投入占比更高,逼真的特效往往成为影视剧主打的卖点。但微短剧在叙事上进行了大量压缩,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兼具快速的情节递进和饱满的情绪爆发,这些都对微短剧的创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更重要,内容太不行的时候制作再高也是没有意义。
一方面,微短剧制作方需要在挖掘用户需求上多下功夫。微短剧在形式上像是影视剧,但内核更像是短视频,需要制作方拥有更多短视频思维,而不是把传统影视剧的制作方法照搬过来。制作方想要制作出用户喜闻乐见的作品,需要像短视频创作一样挖掘粉丝画像,确立主角的人设,并围绕其人设设置冲突和反转。
另一方面,微短剧制作方还可以挖掘更多内容故事题材。微短剧行业破除泡沫回归理性,要更注重以内容故事本身为核心。优酷PGC长剧及短剧负责人刘华博在微短剧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目前还有很多题材并没有在短剧赛道上得到释放,值得期待更多题材在这个赛道上开花结果。
图片
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
作为内容行业的一个分支,微短剧的竞争也呈现二八定律——资源将向少数高质量内容聚集。对于微短剧内容的品质化,快手娱乐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还有更长远的考虑。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希望从业者通过提升内容质量,能够把微短剧做成内容行业一个有变革的赛道,不再是二八定律,而可以做到四六甚至五五开,让大部分短剧制作方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让好内容变成好生意
微短剧制作方可通过提升内容品质来获得更多曝光和收益,而平台的任务是让好内容转化成好商业这件事变得更加正循环、可持续。
去年以来,快手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没有达人资源的新晋玩家提供更多支持,避免他们被苛刻地准入条件所阻碍。 
在去年举办的第三届金剧奖上,快手公布了针对不同领域微短剧创作者的分账措施:针对剧情类短视频创作者,快手推出“剧星计划”,其中“分账赛道”向百万粉丝量级的创作者征集优质单元剧内容,提供最高保底20万的激励,“流量赛道”网罗全网优质系列单元内容,提供每月亿级流量投入和现金奖励。同时,快手还将在2023年开启“快手星芒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以千万现金、亿级流量加持,挖掘更多优秀导演、编剧、制片人加入短剧赛道。
而在此次举办的微短剧行业发展论坛上,于轲还透露,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微短剧也正在与各种营销形式相融合,走出了独特且多维的商业路径,成为品牌营销的内容沃土。
从商业化形式来看,在平台的规范引导下,微短剧除了原有的品牌植入外,定制短剧日益增多。在奥美北京总裁陈蓉看来,场景化植入、利用品牌自有生态打造微短剧爆款、明晰人群拓新策略、打造围绕微短剧的多元衍生品,让成功的微短剧品牌营销也可以量化。
无论是传统的分账模式、品牌植入还是定制化微短剧,良性商业闭环的起点与核心都依然是内容本身,而在实现微短剧良性商业循环的过程中,平台的引导运营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平台把规则制定的越明确和公正,微短剧获得的发展势能就越大,好内容才能真正变成好生意。
微短剧更大的想象空间
内容行业是持续创新的行业,从来不缺新花样。当前长剧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变得愈加明显,微短剧作为一种既能满足观众即时内容需求,又能兼顾内容IP延展的新内容格式,呈现出了更大的包容性,也意味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制作方来看,很多长视频从业者正在不断进入微短剧创作,而微短剧从业者在打造爆款后也迎来了进军长视频的契机。长视频和微短剧从业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收益的是整个影视行业。
一方面,更多优秀的长视频导演编剧进入微短剧领域,给微短剧内容故事和人物关系、画面呈现氛围等方面带来更大潜力,这恰恰是对内容要求更高的微短剧所需要的。长信传媒集团董事长郭靖宇在微短剧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长信传媒过去也做过一些微短剧,但更多其实是为长视频剧集制作宣传片的目的,随着受众观看习惯的改变,未来长信传媒也会在微短剧领域加大投入。
同时,微短剧和长视频剧集还可以探索更多联动形式:微短剧创作团队可以通过微短剧来打造新的内容IP,当内容IP拥有足够影响力之后,创作团队还能以此为契机进入长视频领域;长视频剧集在宣发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原来的人物原型和内容IP打造微短剧,实现长短剧同步宣发,扩大剧集的影响力。此前,爱奇艺热播的《重启之极海听雷》就推出了IP人物衍生剧《平妖往事》,在短视频平台播出。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长视频制作公司进入,微短剧行业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创作经验与碰撞。正如快手副总裁、快手娱乐业务负责人陈弋弋在演讲中所说,微短剧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大家通力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