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一活动就气短,新冠后导致呼吸肌无力…体位管理搭配3种方法在家练

轻型的患者也可能长期持续新冠后遗症的症状
首先为什么新冠病毒能导致人体多器官损伤?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新冠病毒通过细胞表面的一个叫“ACE2”的受体作为媒介从而导致病毒浸润人体,最终导致多器官损伤,比如损伤发生在心血管系统,患者就可能出现胸痛、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炎、血栓等表现,如果损伤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也就是大家都可能听到过的一个专业词叫“脑雾”,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谵妄(精神方面的异常反应)、疲劳、焦虑、抑郁等,如果损伤发生在呼吸系统,那么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咳嗽等表现。
这些影响能否随着病毒的清除就感染终止呢?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这个问题不得不谈到急性期与后急性期的新冠感染,其实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在感染的第1-2周时由于有病毒的暴露,随着病毒浓度增加和不断复制,所以在发病后人们最开始几乎都是先有呼吸道的问题,再经鼻咽部发展到下呼吸道。而目前从临床观察来看,4周以后仍然有很多患者会持续存在症状,比如:疲劳、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还包括呼吸道、心血管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很多患者会出现睡眠紊乱问题,出现脱发等。而这些影响通常在12周以后甚至到6个月的时候依然都会存在。所以能证明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并不一定会随着病毒的清除就感染终止。
有人说,感染时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才会持续症状,事实是否如此呢?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证实,从受调查的145例感染新冠患者按照轻重来划分,比如门诊轻型的患者、只有上呼吸道感染,没有累及到肺部、住院患者中住普通病房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氧疗的、住ICU的。结果却发现,无论是轻型还是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180天后,仍有47-53%的患者持续存在症状。主要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失眠,盗汗。这就证明了并非只有感染时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才会有持续症状,普通型和轻型的仍然也会有持续症状。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绝不仅只在感染阶段,可能持续半年之久,更不仅仅限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对于普通型、轻型患者也具有长期影响。
稍一活动就气短,新冠病毒导致呼吸肌无力是被严重忽略的问题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现在很多阳康后患者感觉稍微一活动就气短,呼吸困难、气短,是最让大家体会到“不适”的感受。美国对此就开展过一项研究,他们请来164例新冠阳性患者报告自己的症状,在住院患者中有呼吸困难症状者比例远高于非住院患者(82%比38%)。
那是不是只有新冠感染前有基础疾病的人阳康后才持续有呼吸困难、气短这些症状呢?
赵红梅教授回答说,并不是这样。不仅是新冠感染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包括新冠感染前那些完全健康、无任何基础疾病的人,阳康后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明显感受,有人会说:“我现在稍微一活动心率就加快,会出现气短”;还有人会说:“以前我跑10公里都挺轻松,现在跑1公里就开始气短,心率明显加速”……
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
赵红梅教授给了我们一张图,这张图叫“呼吸肌力与呼吸做功”,图中可以看到,左边这位的女士的状态与右边这位男士的状态完全不同。
图片
赵红梅教授解释说,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呼吸肌无力的问题。简单解释原理就是,当我们的呼吸肌力量储备远高于呼吸做功时,呼吸是高效的,当呼吸做功增加时(例如在运动时),则不会出现呼吸困难,比如图中这位女士的状态;而当呼吸做功接近呼吸肌的发力能力时,即呼吸做功与呼吸肌力量储备接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时加剧,比如图中这位男士的状态。呼吸肌对于人体呼吸来讲非常重要,呼吸肌无力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疲劳等症状。
体位管理搭配3种训练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气短、疲劳等症状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疲劳等新冠“后遗症”的表现,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呢?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首先肯定的是,呼吸康复在改善新冠患者的呼吸困难、运动能力、肺功能和疲劳方面优于常规治疗,尤其对曾住ICU的住院患者效果更明显,呼吸康复对急性和慢性的新冠患者都是安全、有益的,对轻/中度和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的治疗都十分有益。在家进行康复训练的通常都是出院后患者,以及原本就属于普通、轻型的患者。
图片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对于新冠普通型患者,在家可以进行体位管理,要做到以下两个要领:
1、避免非夜间睡眠的长时间卧床;
2、可采用前倾坐位作为基础治疗。
这样的体位管理,对呼吸困难、气短、疲劳等症状的缓解都有所帮助。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只要能够活动,都希望大家能够进行相应的活动而不是躺在床上。关于有氧训练的推荐意见,对普通型患者我们推荐症状消失、病原检测呈阴性且至少10天后,进行中等强度的全身有氧训练,但不建议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对普通型患者,我们还建议症状消失、病原检测呈阴性且至少10天后,可以进行低-中等强度的全身大肌群的力量训练。而关于吸气肌训练,对普通型患者我们推荐主动抗阻吸气肌的肌力训练(推荐使用弹簧阈值型负荷呼吸训练器或渐减式流阻负荷呼吸训练器),建议进行全身活动训练,但不建议使用激励式呼吸训练器做为吸气肌肌力训练的替代治疗。此外,大家还可以进行一些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呼吸操等,这些都可以对吸气肌达到训练的目的,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