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风物、历史与人文”系列演讲|《首都计划》中的现代城市生活理念

图片
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南京定为国都。而此时的南京,已在战乱中失去往日古都的荣光,市容破败,民生凋敝,基建落后,难以与同一时期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相提并论。
重新建设这座古都的任务,就这样就落到了国民政府手里。此后的十年,被称为“南京十年”,新政府的尊严与国际形象,全寄托在了南京的城市建设上。
1929年12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对外公布了《首都计划》,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也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一部城市规划。计划中明确提出将首都建设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争取与欧美名城相媲美。计划吸收了当时古今中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它的实施,拉开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都市的规划实践序幕,见证了那一代中国人在动荡岁月的光荣与梦想。
图片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新街口道路集中点鸟瞰图
2023年4月9日,“南京“风物、历史与人文”系列演讲第一季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超,为读者朋友们讲解“《首都计划》中的现代城市生活理念”,欢迎参加。
《首都计划》中的
现代城市生活理念
文 | 群学君
1927年4月18日,历经血与火后,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国民政府希望将南京建设成为“全国城市之模范,并足比伦欧美名城”的首善之区。1928年1月发布的《南京特别市政公报》中明确表示:“只有把首都建成中国最好、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国才能谈得上是第一等的国家。”
一场规模浩大的首都建设活动势在必行。
彼时的南京,仍未从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创中恢复过来。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这样的城市相比,南京只能算是一个中小城市。
1928年1月,由孙科负责的首都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以林逸民为主任,推动国都规划建设。为了学习借鉴欧美规划经验,本着“用材于外”的原则,国民政府特聘美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墨菲和古力治为顾问,同时也聘请曾留学欧美的吕彦直、范文照等一批国内专家相助,编制《首都计划》。
图片
《首都计划》1929年版本
图片
《首都计划》重排平装本(左)、精装本
自从明成祖朱棣十五世纪初改建北京之后,500多年后,中国首都城市的又一次大规模规划建设拉开了序幕。
民国首都最热血沸腾的十年就此开端。
图片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公教人员住宅区
图片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南京林荫大道鸟瞰图
虽然《首都计划》未能全部实现,但为南京奠定了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等城市格局的基础。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对此如是形容:“南京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如果南京今天可以称作‘中国最漂亮、整洁而且精心规划的城市之一’的话,这得部分归功于国民政府工程师和公用事业官员的不懈努力。
《首都计划》中提出了哪些现代城市生活理念?哪些思想对今天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依然有启发?又有哪些时代的局限和历史的无奈?
2023年4月9日,“南京“风物、历史与人文”系列演讲第一季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超,为读者朋友们讲解“《首都计划》中的现代城市生活理念”,欢迎参加。
图片
“南京:风物、历史与人文”系列演讲
第一季第二期
《首都计划》中的现代城市生活理念
主讲人
刘超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士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时间
2023年4月9日(周日)15:00
地点
可一书店 · 仙林艺术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杉湖东路9号)
点击图片了解系列演讲详情
图片
欢迎微信小助手“豆豆同学”
加入南京文化读者交流群
请备注“南京文化”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 《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