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青春期容易出现幺蛾子的孩子,小学早有征兆

很多家长说,青春期就像开盲盒,幸运的家长遇到的孩子能平稳度过,闹心的家长打开的则是天天鸡飞狗跳的孩子。
实际上青春期到底是平稳过渡还是幺蛾子不断,和12岁之前的教育密切相关。
图片
朋友同事家的孩子,前段时间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家长找了四天才找到,父母急的头发都白了一半。
这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就抓得非常紧,即使是周末也是课外班兴趣班一个接一个,平时也很少出来玩。孩子的成绩也不确实错,可是到了初中后,成绩却一路下滑,怎么也追不上去。
父母觉得孩子太懒,力气没用足,孩子觉得自己用尽全力也就这样了,后来干脆不学了,家里天天为学习的事情吵不停。终于爆发一场后,孩子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了。
父母报警,狂找了四天后才找到。家长们在群里感慨,万幸的是孩子只是离家出走,如果那啥了,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图片
虽然青春期的孩子从大脑发育还是内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有的孩子却能非常稳地度过,而有的孩子随时炸毛,和父母势如水火,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层层盖高楼,凡是青春期出幺蛾子的孩子,其实早有征兆,特别是小学阶段有这两个问题的孩子,一个也逃不过。
第一种——学习被压得太狠的孩子
小学鸡太狠的孩子,很容易在初中出现躺平摆烂。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爆发的过程,而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被压榨得太狠,到初中,学科增加,学习量暴增,有的孩子就崩溃了。
图片
特别是那种在小学用尽全力的孩子,成绩却不能突出的孩子,到了初中很难找到自信,很容易泄气,干脆就躺平不学了。
认识的一位初中老师告诉我,这几年,初中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几乎每年都有休学的娃。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小学被狂鸡的娃,后劲儿已经被榨干了,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甚至厌学。
图片
第二种——亲子关系有问题的孩子
凡是亲子关系有问题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肯定是管不住的。
小学被溺爱放纵的孩子,处于一管就炸毛的状态,甚至有的娃会夺取话语权,大部分家长只能事事听从,无计可施。
小学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非常抗拒父母的管束,处于打也打不服,说也听不进去的状态,和父母关系冷到冰点。
小时候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孩子,青春期很容易出现反弹。事事都和你对着干,动不动就出现极端举动,非常可怕。
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会带来不正常的青春期成长。
图片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着和父母的割裂,盼望着成长,希望一切能说得算。
如果12岁之前,孩子和父母关系不好,成长得压抑辛苦,在这个阶段都会爆发,变得敏感自私,任性叛逆,凡事都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然而寻求独立成长的孩子因为缺少人生经验,很容易感到迷茫和失落,出现悲观情绪,不少孩子出现抑郁,厌学等问题。
图片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特殊时期,如果孩子不到12岁,父母要做好铺垫和引导,避免未来的鸡飞狗跳,如果孩子已经进入12岁,父母就要学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避免孩子各种作妖。
1、多关注学习以外的东西
如果孩子在你眼里只剩下学习,那就要做好青春期随时翻脸的准备。
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天才只是少数,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只是普娃,所以不要过分纠结在成绩上,而是要多关注学习以外的成长。
孩子是否喜欢博览全书?
是否喜欢运动?
是否有擅长的爱好?
是否和同学能和谐相处?
孩子是否乐观积极,拥有好性格和稳定的情绪?
一个人的成长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不要用成绩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而是从多方面去关注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机器。
图片
2、做好陪伴和后勤
有底线的爱和充足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底线会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具备基本的道德底线,在为人处世上拥有自己的原则和边界。
充足的陪伴让孩子内心充盈而温暖,充足的爱和陪伴让青春期躁动的孩子感到心安,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爱自己的父母陪伴在身旁,安全感十足。
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少说话,做好后勤工作,就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支持。
图片
3、学会读懂孩子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但是当我们成为父母后,还是不懂孩子。
当孩子出现早恋苗头,如何沟通孩子不抗拒?
当孩子和朋友出现矛盾,如何安慰孩子,教孩子正确处理?
面对未来成长,如何引导孩子做规划?
面对眼前的学习,如何劝导孩子,他才不反感?
时代在发展,每一个年代的孩子思想都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了解孩子,和孩子和谐相处,学会和孩子沟通对话。
图片
青春期并不是开盲盒,小学的底子打好了,再加上青春期父母的智慧处理,孩子的叛逆都不会太过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与其抱怨老天给了我们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如先反思下教育,是否给孩子打下了“听话”的底子。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