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部,请搞清楚定位,中国在藏南设市,需要经过你同意吗?

前几天,中方对藏南地区的11个地名进行了更改,以及对西藏的米林县、错那县进行了撤县设市。这本来是中方在自家主权范围内做的事情,但印度方面很快就提出强烈抗议,反对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张,并直言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藏南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片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林丹·巴奇)
日前,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阿林丹·巴奇在一场例行记者会上,就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中方在藏南地区更改地名,并撤县设市”的问题时,他表示,中方更改中印边境地区部分地区地名的做法,并不能改变“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的事实,该邦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巴奇口中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其实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藏南地区。而中印双方在边境问题上一直存在小摩擦事件,也大都源于此。可以说,这块地区就是中印两国的“火药桶”,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冲突事件。
至于中国的藏南地区为何被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这事儿还得从非法设立的“麦克马洪线”说起。
图片
(中印边境部队官员接触)
根据目前学术界的说法,上世纪30年代左右,英国殖民者与当时的英属印度官员通过伪造历史的手段,宣称中方代表同意了当时英国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提出的中印边界划分协议,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麦克马洪线”。
而这条非法设立的“麦克马洪线”,直接将我国藏南地区的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划给了英属印度。更重要的是,印度在独立以后,仍把这条非法设立的线视为中印两国的边界线,并于1987年在藏南地区非法成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并借机向该地区大量移民,形成了如今印度实际占据的局面。
图片
直到现在,印度仍打着“阿鲁纳恰尔邦”的名头,不仅继续在藏南地区开设大量学校传播印度传统文化,还在政治上设立了地方政府、议会等各种机构,想要借此抹去中国文化长期扎根在此地的印记,彻底达到“去中国化”。
面对印度方面非法侵占国土的举动,作为拥有藏南地区主权的中国来说,自然是无法容忍的。早在2017年,中方就发布了第一批6个增补藏南地区的地名,紧接着又在2021年12月,发布了第二批一共15个增补藏南地区的地名。中方的这些举措,无一不在彰显着对藏南地区的主权主张,强化自身对藏南地区的立场。
图片
(第三批增补11个藏南地区的地名名单)
如今,时隔一年多后,中方再度发布了第三批增补11个藏南地区的地名。近日,中国民政部公布了第三批名单,一共有11个地名,并且还用上了汉字、汉语拼音以及藏文三种名称标注,极大统一了藏南地区的名称,强化了国人对藏南地区的归属感。
紧接着,才刚过一天,西藏自治区就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对米林、错那两县进行撤县设市。大家可能对米林、错那两县进行撤县设市的新闻,觉得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但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就真的错了。
目前,米林、错那这两个地区,有近一半的辖区都被印度实际控制,尤其是南部的辖区,就是被印度长期非法侵占的藏南地区,而现在要将这两地撤县设市,为了加强对藏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更重要的一点是,撤县设市之后,与不丹王国接壤的错那县撤县改市之后,市政府的驻地就被搬到了麻麻门巴民族乡。
图片
(图片源自民政部官网)
而麻麻门巴民族乡,实际上就是上世纪60年代中印爆发边境战争时,解放军的一个前线指挥所的所在地,就在现在的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将市政府从原来远离前线的地方挪到了最前线,大有一副“抵边建设”,乃至“守国门”的意味儿,极大加强了我国对藏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然而,中方在自家领土内做出的正常举动,却招致印度方面的强烈反对。而上面提到的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巴奇就罔顾事实,声称藏南地区是该国的国土,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换句话来说,印度方面认为,中方在藏南地区的一系列举动是对“印度主权的一种侵犯”,呼吁中国不要升级边境紧张局势,宣称“要让中印关系正常化,就需要恢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仿佛所有的过错都在中方这一边。
只不过,印度外交部在说出上述言论的时候,似乎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藏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自己领土内做出任何举动都是合乎情理的,不管是对藏南地区的部分地名进行更改也好,在藏南地区撤县设市也罢,都不需要经过印度的同意,而且印度也没资格对中方指手画脚。
图片
毕竟,长期以来在边境地区挑衅的从来都不是中国,而是印度,前有2017年的“洞朗对峙”事件,后有2020年的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哪一次不是印度越过边界线挑衅的?若非中方努力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失控,恐怕今天的藏南地区,早就没有印度人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