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也能缓解口臭,这类食物被证实有效

口腔就像一个微型工厂,无数细菌在阴暗的角落“日夜工作”,啃噬着食物残屑,制造出发酵腐败的臭味,并随呼吸散发出来。
早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口臭列入了疾病范围。“口气”不仅让人尴尬,还可能预示着疾病。
图片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赵鲁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主治医师  何剑亮
发酵食品有助祛口臭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有助治疗口臭,酸奶、酵母面包等都属于这种发酵食品。
图片
口腔里,一些细菌会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将一些含硫的氨基酸继续分解成带有味道的气体,也就是挥发性硫酸化合物,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
除了硫化物,还有甲硫醇、二甲基硫等含硫的气体,这是大多数口臭的直接来源。
研究小组根据在口腔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硫酸化合物的水平或每个人的OLP评分,定义口臭的严重程度。其中,OLP评分测量的是口腔不同位置的呼吸气味。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服用益生菌的参试者OLP评分显著下降,且与监测期长短无关。
研究人员认为,生菌(如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和纹胞威氏菌)可能通过降低挥发性硫酸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在短期内缓解口臭。
这是由于益生菌可以抑制口腔中厌氧菌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抑制挥发性硫酸化合物的产生。 
靠“吃”祛口臭,治标不治本
该研究还发现,服用益生菌的人和不服用益生菌的人,其舌苔评分或菌斑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通过吃发酵食品,并不能对引起口臭的其他原因(如牙菌斑和舌苔)产生显著影响。靠吃来缓解口臭,并不能“治本”。
图片
如果平时容易口臭,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缓解。
刷刷舌苔
舌头表面的白色物质称为舌苔,是舌头上脱落的上皮细胞、食物残渣、以及细菌的混合物。
有研究表明,舌背(尤其是靠近舌根部)的舌苔是口腔内挥发性硫化物最集中、产生最多的地方。舌苔太厚的人,刷牙后可以用牙刷或刮舌板“轻刷”舌苔,有助减轻口气。
图片
午饭后刷牙
午餐后,残留在舌头、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会令细菌不断滋生;晚饭吃得越晚,细菌就越多,越容易产生口臭。建议午饭后刷牙或漱口。
治疗口腔疾病
牙周炎患者有很多牙结石、牙周袋,容易藏匿细菌。细菌还会在牙结石表面生长,持续释放臭味。
蛀牙的洞也适合细菌生存,蛀牙或其他口腔疾病要及时治疗,一年洗一次牙。
别忽略早饭
夜间口腔菌群数量会大幅增加,而吃早饭能促进唾液分泌,抑制口腔内细菌繁殖,从而预防口臭。即使早上上班匆忙,也不要忘记吃早餐。
尽快戒烟
戒烟也是防治口臭的好方法。长期抽烟,牙齿上会有黄黑色的烟斑、结石,舌苔也会变色,还会导致口腔内的菌群比例改变,导致口腔异味。
及时补水
平时注意多喝水来滋润口腔,多次小口慢饮;感觉口干舌燥时,试试用舌头在嘴里打转,也能促进唾液分泌。
有些“口气”可能是病
80%以上的口臭来源都是口腔本身,称为口源性口臭。需要当心的是非口源性口臭,多是由疾病引起的。
口腔疾病
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牙周病等都可导致口臭。
扁桃体结石
结石中有厌氧菌感染,有些患者会闻到类似于蛋白质腐败的腥臭味。另外,患者会出现如咽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图片
胃肠道疾病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睡前吃太多,醒来嘴里也会有臭鸡蛋的气味。
肠道菌群失调
有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抑制肠道内正常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其他细菌大量滋生,产生气体形成口臭。
维生素缺乏
B族维生素缺乏时,可出现不同症状的唇、舌、口炎;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破溃、出血,也容易产生口臭。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内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氨及挥发性硫化物,会通过反流进入口腔。此外,幽螺可产生硫化氢、甲硫醇,让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产生臭味气体。
糖尿病
在持续高血糖的情况下,人体牙龈组织抵抗力降低,因此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导致口中有特殊的“烂苹果味”。
其他较严重情况
尿毒症会让患者发出氨的气味(类似尿液的味道)、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可产生腐败血液的气味,重症肝病患者也会出现口腔异味。
除了疾病因素外,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导致口臭。
平时摄入过多肉、高脂肪食物或饮酒,会影响胃肠消化酶的分泌,残留食物的味道会从食道内传出。
看手机时不说话,不做吞咽动作,无法刺激唾液分泌,口腔细菌代谢的产物就会停留在口腔。若持续30分钟以上,就很可能出现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