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he Globe|多图直击马克龙到访中大,时隔三年,此次访华有何不同?

图片
文 | 冯致超 侯少杰 金叶
2018年年初,马克龙开启了首次中国之行,期间许下了“每年至少来一次中国”的诺言。2019年年底,他再次来访,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然而疫情似乎给这个约定摁了暂停键,阔别三年后,马克龙如约而至。在结束北京的会晤后,他还访问广州,来到中大校园。中山大学中法核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超1000名学生在现场参加交流并向马克龙提问。
图片
马克龙走在中山大学校园中(图源:郭悦辰)
图片
马克龙在中山大学怀士堂前(图源:CGTN记者团)
图片
图片
进入会场的路上,法国总统与同学们亲切互动
(图源:现场同学)
图片
图片
在场外欢迎法国总统的同学们(图源:现场同学)
图片
图片
马克龙在中山大学新体育馆发表讲话并与同学们交流
(图源:CGTN记者团)
见面会正式开始,中山大学先对马克龙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马克龙赠送礼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介绍了中山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与法国交流的深厚历史渊源。此次见面会题为“与中国青年的见面会”,高松校长在欢迎辞中说:“传承中法友好关系薪火,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接着马克龙向现场同学们问好,用法文、普通话和粤语和大家打招呼,并进行了十多分钟的讲话,回顾了两国在环境保护、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希望未来继续协作共赢。在交流环节,3名中山大学的学生用法语向总统提问,双方谈到了生态与环境保护、人工智能发展、社交媒体使用及人文交流等话题。
图片
中山大学学生提问(图源:现场同学)
会场内座椅的排布是环绕式的,马克龙站在中间前部位置,舞台三面环绕坐着学生,整个交流过程中,马克龙不时侧着整个身子面向侧舞台分享观点。
“我想对你们这一代人说:欢迎来法国。”马克龙对中大学子说。
今日的广州结束了连绵的阴雨和潮湿,在灿烂的春日和同学们的热情欢迎中,笑容总挂在法国总统的脸上。但是,相比前两次访华,这次旅程对于马克龙而言稍显沉重,因为摆在他面前的不仅仅有法国国内的尖锐矛盾与经济压力,更有因俄乌冲突引发的波折诡谲的国际形势。马克龙的第三次中国之旅显然并非纯粹为了履行“每年都来”的约定,他还肩负着更多的任务亟待完成。
在疫情的这几年里,法国到底发生了什么?马克龙中国之行可能有哪些任务?他又为何选择了广州?
经济复苏的抓手
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广州作为访华的重要一站,不仅是出于提振法国国内经济的现实考量,也是马克龙政府挽回声誉、平息国内矛盾的迫切需要。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地处极具经济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同法国企业有着长期、紧密的贸易往来,是法国在同中国加深经济合作当口的最优选择之一。
当前,法国国内通货膨胀“高烧难退”,经济复苏进程受阻。美联储为抑制欧美高通胀,自2022年3月以来已累计加息450个基点,欧洲央行不得不“跟上步伐”, 紧缩政策正让法国和欧洲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法国国内银行的贷款利率达到近十年来最高值。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初步估计,今年3月,法国的通胀率回落至5.6%,大致符合市场预期,但仍远高于欧洲央行2.0%的目标;同时,法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处于低位。
图片
2019.1-2023.3法国通胀率和消费者信心指数,
(数据来源:INSEE)
加之此前受疫情、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法国贸易逆差数额在2022年突破纪录;公共财政也债台高筑,据《费加罗报》报道,2022年法国债务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111.6%,公共赤字占比4.7%。巨大的财政压力和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迫使马克龙政府强行推动退休改革,引起了百万民众的激烈抗议。这些问题都极有可能成为法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第二块绊脚石。
同中国进一步加深经济合作,提振国内经济是法国政府的镇痛良方。这从去年年底举行的第五次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成果中就可以略见端倪,当时双方一致同意加快“中国制造2025”与法国“未来工业”计划对接,重点加强投资、汽车、航空航天、核能、先进制造、绿色金融、“一带一路”建设、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在新年讲话和之后的表态中,马克龙指出要在多个领域深入改革,迎接“法兰西的复兴”,在此过程中非常重视中国发挥的作用。
马克龙此行团队中还有空中客车公司和阿尔斯通公司的高层,他们之中不少企业已经布局广东多年,如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ACIC)于2019年2月在深圳落成,是继硅谷A3之后设立的第二个创新中心。空客与中国移动、华为、腾讯等公司在5G专网、大数据等领域达成合作,其安全陆地通信(SLC)业务与中国多行业广泛合作,已应用于北京和广州等地。这是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第二次随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在到访中国的第二天,空客就拿下了和中国的新订单。据央视报道,这一“超级大单”包括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签署的16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总价值约200亿美元,空客还将在空客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并与中航油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中欧双方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生产、应用及通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
图片
位于深圳的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
(图源:空客官网)
在结束中山大学的行程后,马克龙会见了在广州的法国企业家和中国投资者。虽是闭门会议,但可以看出加强中法双方在经贸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是马克龙访广东的重要目的之一。
能源转型,重拾核电
据中新社报道,2022年2月10日,马克龙宣布将恢复民用核电发展。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价格推动型通货膨胀加剧了全球通胀,本就高昂的能源价格继续飙升,欧洲50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爆发。刚挺过冬天的法国,为了确保法国能源独立和实现气候目标,必然与中国在能源方面,尤其是核能合作上有着纵深发展空间。
从历史上看,法国最主要的能源是核电,约有七成的电力都由核能提供。自1974年石油危机和燃料价格暴涨后,法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核能,相应投资和技术均领先于欧洲国家。但2011年的福岛核泄露事故发生后,欧洲担忧核能发电的安全性,法国停用了所有核电站进行检修,至今超过半数仍因为存在隐患、检修等问题无法使用。加之受到欧洲绿色能源运动以及德国“彻底放弃”核能、为清洁能源让路政策的影响,法国在2014年通过了一项计划,到2025年将核能发电的份额减少到50%,后来将设定的最后期限延后到2035年。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欧盟推动对俄能源制裁过于激进,招致俄罗斯断供天然气反制。极端高温天气又限制了传统能源运营,冲击了清洁能源的生产:欧洲干旱导致煤炭货运量减少,加上大量煤电厂关停,造成煤电供给不足;高温还导致河流蒸发加剧,“欧洲电池”挪威的水电发电量相应减少;而法国核电站面临设备老化的困扰,高温使反应堆获取不到足够的冷却水源,核电发电量大幅下降,大量能源密集型企业面临破产,居民生活、经济发展都受到巨大影响。教训近在眼前,法国当务之急是在绿色能源发展的大势中重拾核电,以确保自主发电能力和能源安全。
今年3月29日,中法核能科技合作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核能是法国和中国之间传统合作领域之一,自1982年中法两国签署首个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议定书以来,两国在核能科技的多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此次马克龙访华的随行人员名单中,就有法国电力公司的高管。
广东正是中法核合作落地之处之一,1982年12月13日,国务院讨论在广东省建设核电站,随后确定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并引进了法国的核岛技术装备,建成了中国首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大型商用核电站。此后在其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生产的清洁核能为粤港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核电合作标志性项目的落地与使用,对核电等新能源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09年12月21日,在中法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Energie Nucléaire),培养了大批核电及相关产业的高级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马克龙的中山大学之行,或将促进两国核能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图片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日前再度刷新世界安全运行纪录
(图源:中国广核集团)
除了核能,在其他清洁能源如新能源汽车方面,中法也有不少合作空间。据第一财经报道,法国桥智库主席、二十国集团(G20)工商峰会能源工作组成员周瑞(Joël Ruet)指出:“我认为(中国和法国)在技术方面有合作的空间,共同投资于未来的技术、未来的世代,或使用不同的能源,除了铀,还有钍或其他资源。”
寻求调解俄乌冲突
众多分析人士指出,寻求俄乌问题的解决是马克龙访华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在俄罗斯宣布将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后,更使得欧洲上空阴云密布。而中国在维护国际安全、调解国际冲突中的亮眼表现,让不少人相信,“中国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可以对俄乌冲突发挥‘力挽狂澜’(game-changer)的影响”(CNN援引法国总统府内部人士)。
北京时间3月10日晚,中国、沙特和伊朗三方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为当前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增添了一份和平的希望。三国表示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这场和解标志了沙特和伊朗这两个因历史问题、教派冲突、地缘政治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成为“世仇”的中东大国重归于好,也标志了中国外交的一次巨大胜利。
这场胜利并不是无迹可寻,中国在许多冲突问题上努力斡旋,在联合国等国际性场合积极表态。如在中东问题上,特使翟隽今年就巴以问题进行过多次谈话;秦刚外长出访时也多次与相关国家沟通;在联合国对于叙利亚等问题立场鲜明,始终站在大义上。在俄乌问题上,中国于2月24日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文件指出,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又强调了这一立场,呼吁通过和谈解决乌克兰危机。
图片
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成立仪式于香港法律枢纽举行
(图源: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网)
此外,去年11月,中国提出了国际调解院的相关规划,与立场相近的9个国家签订联合声明,决定成立调节国际间争端的“国际调解院”。今年2月16日,国际调解院正式在香港成立,分析人士指出:也许调解院的第一个成功案例就会是俄乌冲突。
中法文化交流再上台阶
作为世界大国,文化交流一直是两国邦交的应有之义,据法国《20分钟报》称,马克龙此次访华即邀请了多名在法华裔艺术家,以及电影《狼图腾》的导演让-雅克·阿诺等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不难看出马克龙此次的中国之行所包含的为两国文化往来开路之意。
4月5日,马克龙抵华首日便出席了“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式,并指出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将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图片
马克龙为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揭幕
(图源:红砖美术馆)
在与中山大学同学们的交流中,马克龙也直接表示中法两国在历史悠久的基础上,要特别捍卫未来的人文交流。他还举出了具体的数据,在疫情以前,在法国学习中文的大学生大约有8万人左右,而在中国学习法语的高校生大概为10万人,但因为三年疫情的影响,双方的人文交流受到阻隔,希望在疫情平稳后,双方可以在语言、文化、旅游、美食、体育等层面有更全面的交流。
过去半年中,中法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且丰富。去年年末,“美美与共——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巴黎集美博物馆举行。今年3月28日下午,中国深圳—法国巴黎第十九届文博会暨深圳设计周招商推介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旨在加强深圳与巴黎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与互鉴。如果说这一活动是对中法文化交流诉求的回应,那么马克龙此次到访广州无疑是对这种文化往来活动的肯定。
除文化沟通与互动之外,两地之间还拥有着诸多领域的人文往来。法国前总理皮埃尔·拉法兰在2018年曾访问广州;法国与广东拥有诸多友城;两地高校亦合作密切,中山大学与多所法国大学有着校际项目,如中大新闻传播学院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新闻教育中心合作创办了“欧洲财经新闻报道工作坊”;广州大学也与法国昂热大学开展着合作项目。
图片
广东与法国友好城市缔结情况(制图:金叶)
不难猜测,未来中法间将举办各类官方与民间文化活动,因此此次访华也是为即将出现的一波文化活动浪潮释放信号。
法国国内的经济、政治、能源形势都不容乐观,俄乌冲突的阴影也盘踞在欧陆上空。不论是为了改善经济民生还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马克龙将中国作为合作的重要伙伴,都合情合理。到访广州和中大,也可以说是法方的精心选择。法国总统时隔三年再次访华,中法关系站上新的台阶,世界局势在风云变化中寻找出路。
*刘艺涵、陈俊嘉对此文亦有贡献
*首图来源:郭悦辰 (4月7日下午,马克龙来到中山大学南校园)
-END-
排版 | 宋家宜
编辑 | 付   赢 
初审 | 刘颂杰
复审 | 钟智锦
终审 | 郑军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