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请叫我二线强市!

近日
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
独家编制的2023年度
中国百强城市正式发布
常州位列第26位
成为二线强市
图片
据了解,该榜单主要评估依据是品牌价值,并不是简单按照城市GDP或者人口规模排序,而是从经济实力、质量建设、商业资源、文化体验、居住生活、发展潜力等六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发布2023中国城市排名100强名单。
今年,江苏有13个城市入选,与去年持平,平均排名43位。江苏城市排名顺序:南京(7)、苏州(8)、无锡(16)、常州(26)、南通(29)、徐州(45)、扬州(48)、镇江(53)、泰州(57)、盐城(59)、连云港(66)、淮安(68)、宿迁(77)。
图片
荣誉是对一个城市的肯定
常州的实力也得到了
其他方面的认可
3月3日,常州统计局发布
2022年常州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经济增速、产业发展、人均收入
消费水平、新增就业等
市民关注的数据一一揭晓
↓↓↓
城市实力持续提升
图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55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7.8万元,增长2.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扶持创业3.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
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3.1万户、个体工商户8.4万户。年末各类市场主体累计80.4万户,增长9.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图片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96.0亿元,增长4.3%。
粮食播种面积95.9千公顷,增长0.9%。粮食总产量69.7万吨,增长0.3%。
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4.5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4747亩
建设提升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建30个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基地。
大力实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双百”提质工程,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总数达156家;新增国家级示范社6家和省级示范社17家。
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5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9家。
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26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
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0%
工业开票销售收入首次迈上2万亿元台阶,达20125.5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499.9亿元,增长13.5%;实现利润总额939.7亿元,增长8.4%。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集群规模以上产值呈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68.1%、33.4%、28.8%、16.7%、10.6%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集群规上产值合计超4000亿元
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0.8%、223.0%和29.2%。
固投结构持续优化
图片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
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8.7%
分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20.8%,民营投资增长0.7%。
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9.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高技术投资增长6.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5%,高技术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21.8%提升至22.7%
消费市场逐渐复苏
图片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6.2亿元
智能消费日益增长,智能手机、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分别增长68.4%和75.7%。
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88.9亿元,增长63.2%。
餐饮线上消费稳步增长,限额以上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17.2%。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图片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228.5亿元,增长7.5%;出口2507.4亿元,增长14.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动力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6.9%、30.4%、30.7%。
全年新增3家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3家市级进口交易中心试点、2家省级公共海外仓、8家市级海外仓。
全市实际到账外资28.3亿美元,增长9.8%。
全年新增外资项目数325个,其中新增制造业项目91个,新增服务业项目233个。
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59个,超亿美元项目22个,超3亿美元的制造业项目4个。
全年新增对外投资项目54个,增长14.9%。
交通邮电旅游稳中有升
图片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85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9公里。
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增长4.6%。
开通常州—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国际铁路货物班列,海铁联运量连续3年全省第一,全年海铁班列发运集装箱重箱突破6万标箱,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3000万元。
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94.7万人,货物吞吐量3.1万吨,增长51.9%。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67.8亿元,增长9.2%。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0亿件,增长6.3%。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12.8万户,互联网用户313.9万户,增长6.2%。
全年旅游总收入983.9亿元,接待旅游人数6371.5万人次,其中4A级以上旅游人数4510.6万人次。
财政金融业运行稳健
图片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1.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后增长1.6%。
税收收入502.5亿元,其中增值税173.3亿元、企业所得税97.2亿元、个人所得税39.1亿元。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6.1亿元,增长7.0%。其中,教育、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科技、卫生健康等支出分别增长2.3%、5.8%、6.9%、19.4%、38.4%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9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1.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907.6亿元,增长14.2%。
全年新增上市企业7家,累计达88家;年末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累计达98家。
上市公司首发及再融资275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创新航是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全年全省融资最大IPO。
科创实力持续增强
图片
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65家,有效高新企业数达3680家,增长26.2%。
预计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0%。
龙城实验室挂牌运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
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323家,其中众创空间118家、孵化器155家、加速器50家。
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1.1万人,增长5.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8.2万人,技能人才2.9万人,引进人才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新增数字技能人才2.6万人、高技能人才1.6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
图片
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50所,其中幼儿园417所、小学221所、普通中学174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普通高校11所。实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00所,竣工46所,增加学位3.8万个。
南航天目湖校区南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全国唯一的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区落地常州。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博物馆30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473.6万册);自办广播节目7套,电视台节目7套,有线电视用户73.8万户。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含妇幼保健院)152家。拥有总床位3.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含妇幼保健院)3.0万张。
新增三甲医院3家,新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家,成立南医大常州医学中心,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十强城市,全省唯一获评“江苏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
年末拥有体育场地2.4万个,其中体育场31个、体育馆40个、室内外游泳馆(池)241个、乒乓球房(馆、场)2931个、健身房(馆)1521个、篮球场(含三人制篮球场)4351个、城市健身步道2952个、全民健身路径7202个、其他体育场地4657个。
承办国家级比赛11项、省级比赛11项,共29名运动员获得全国比赛及全国以上大赛冠军,其中1名运动员获得世界运动会冠军,1名运动员获得亚洲冠军。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图片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6.62万人,增长0.31%。全市户籍总人口389.21万人,增长0.27%。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14元,增长4.6%。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216元,增长3.3%。
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407套,基本建成9193套;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9万套、基本建成1.3万套。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5个,惠及居民6.8万户,28.2万平方米“大板房”异地安置项目实现竣工交付。
新建或改造人才公寓3.5万套,两年累计开工6.5万套,其中已启用4.1万套
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0.8万人,增长2.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17.5万人、151.5万人、207.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442.1万人、164.4万人。
年末全市有8227户、1.1万人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1.2亿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
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21个,养老机构床位数25053张,收养人数9255人。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图片
全年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64.6亿元,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长江大桥、常泰高速公路、魏村枢纽扩容改建、芜申线溧阳城区段航道整治等工程稳步推进,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成功纳规。
新建农村公路32公里,开通6条交邮融合示范线路,实现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覆盖率100%,主要品牌“快递进村”覆盖率达100%。
年末全市开行轨道线路2条,运营线路总里程54.0公里。全年地铁营运总里程473.4万列公里,累计客运量4489.7万人,日均载客12.3万人次
年末全市营运公交线路294条,线路总长4465.5公里,公交营运车辆2408辆。
全年建成区绿地总面积预计为11378.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预计为3333.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8%。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图片
全市PM2.5年均浓度33.0微克/立方米,下降8.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6.7%,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二。
整治提升“危污乱散低”企业2569家,拆除沿江化工企业8家。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年实现增核10614亩、扩绿641.5亩,累计建成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
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9%,全年营造林达1.38万亩,造林保存率达100%。
新改扩建公园绿地92.7公顷,建设口袋公园28个、绿化精品道路21条、立体绿化12处。
累计建成1414个美丽宜居乡村,创成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2023年
常州人继续拿出
“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
为城市发展赋能
综合自: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常州市统计局
一起为常州的美好未来加油!
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点+提醒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