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跨越“数字鸿沟”,每两个老年人就有1人会上网

图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从网民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显著提升,达到14.3%,即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8亿,也就是说至少每两个老年人就有1人接触了网络。
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与2021年相比,2022年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增长最为明显,且至2022年底,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超过了20-29岁年龄段,与10-19岁年龄段占比持平。而在此之前,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一直仅高于10岁以下年龄段。
将时间再往前延伸一些来看,2017年,60岁及以上网民仅占网民整体的5.2%,2020年以后,占比提升迅速。
图片
“去幼儿园接孩子要扫场所码”“孩子在外地要跟我视频通话”“出去买菜我也能扫码付款了”“我看视频学了一个新菜” ……近几年疫情的影响再加上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成效的逐渐显现,使不少老年人放下了只能打电话的老年机,改用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过了那条“数字鸿沟”,加速融入网络社会。
调查数据显示,老年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联网之后的他们,喜欢干点儿什么呢?其实和年轻人差不多,即时通信、网络视频、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新闻、网络支付是老年网民最常用的五类应用,其中,老年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网民整体高 3.2 个百分点,是唯一一个老年网民使用更多的应用类型,体现出老年网民关心时事、追热点的特点。
图片
当老年人触网,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他们会比年轻人更“节制”还是更“疯狂”呢?2022年10月,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对来自广州、杭州、武汉、哈尔滨、银川五座城市的1000名中老年网民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中老年人中,40.7%每天上网时间小于2小时,每天上网时长在3小时以上的占30.9%。但艾媒咨询2021年6月开展的调研数据显示,有51%的中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日上网时长6小时以上的达15.7%。
图片
两者的调研样本量都在1000人左右,其结论差异较大也正说明,在上网这件事儿上,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一样,“节制”者有之,“不知节制”者同样有之,有的老人用网络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有的老人成为了“银发低头族”,对健康上网行为的正确引导不应忽略任何一个群体。
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 3.44 亿,较 2021 年 12 月减少 3722 万。从年龄来看,60 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仍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 60 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7.4%,较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 17.6 个百分点。
在当下,如果无法接入网络,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不便。为消除老年人上网障碍,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及信息无障碍服务,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组织 648家网站和 APP 完成适老化改造。比如,支付宝有“长辈模式”,微信有“关怀模式”,都针对老年人加大了字体和图标等。
图片
图片
适老化改造对于“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起到了助推作用,以网络支付为例,各支付机构相继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推出老年人专属 APP 版本,通过提升安全性、强化新技术应用等方式,满足老年群体支付服务需求。在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下,截至2022 年 12 月,60 岁以上老年群体对网络支付的使用率达70.7%。
不过,综合身边老年人的意见来看,顺利联网只是跨越“数字鸿沟”的第一步,放大字体、图标等适老化改造只是表层需要,他们还需要更多的APP使用具体指导,需要知道如何辨别虚假及诈骗信息,需要有针对性满足他们需求的特色APP……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以及互联网的持续普及,老年网民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底,能够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 / 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相对较多,但能够独立完成叫车、订票、挂号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相对较少。
图片
由此可见,推进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仍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目前老年网民使用各种上网功能对外界帮助具有较大依赖性,还需要更耐心地帮助、更具体地引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性问题要解决、人文关怀更必不可少。
策划:代玲玲
数据/文案:赵小菊
设计:张海飞
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