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三菱工厂曝光日本军车 差点闯下大祸

在日本三菱工厂曝光日本军车
差点闯下大祸
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生在2007年8月的日本岐阜县三菱汽车帕杰罗工厂。如今是跟朋友们茶余饭后的笑谈,但当时还是小慌张了一下,据说差点闯下大祸。今天恰逢周末,跟各位聊聊这件事。
这件事情在我心中“雪藏”了15年,如今重见天日也是机缘凑巧,首先介绍一下故事的地点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吧。
地  点
三菱岐阜县帕杰罗制造所,2022已经宣布停产并关闭。
涉 及 人 物
日方时任到厂长、工人及涉事员工人数较多,且姓名不详,如今早已失联;
日方时任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益子修”先生,已因心脏病于2020年病故;
时任进口三菱(三菱商事)的日方领导饭田健治先生,已归隐;
时任进口三菱(三菱商事)的中方几位老大哥,现在该退休的退休,改行的改行;
涉 及 企 业
三菱汽车日本总公司,经过几次调整和更替,早已物是人非;
进口三菱(三菱商事)曾改名三菱中国,之后又于2015年并入长沙广汽三菱,可以理解为三菱商事改名三菱中国又被广汽三菱全资收购,曾负责三菱进口车业务的三菱中国腾笼换鸟,闭门歇业;
下面就开始这个真实而略带惊险的故事吧
那是2007年8月份,当时的三菱商事邀请国内主流的几家汽车媒体去日本本土岐阜县“帕杰罗制造所”(工厂),参观即将投放中国的第四代帕杰罗,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帕杰罗 V9 系列。
图片
当时这家工厂除了生产第四代帕杰罗系列之外,还生产得利卡D5、新欧蓝德。同时日本自卫队定制的第二代帕杰罗系列军车也在这里共线生产,事情麻烦就麻烦在这个共线生产的军用帕杰罗。
图片
我们上午完成了岐阜工厂的参观,中午在工厂的大会议室吃盒饭,三口两口扒拉完后闲得发慌,就走出会议室站在外面看工厂的商品车停放区。突然一排颜色迥异的车映入眼帘,我嚓!新鲜玩意儿嘿,立刻抄起相机向那排车跑去。当年市面上并没有能拍照的智能手机,所以想留下图片还是需要用相机才行。
图片
跑到商品车停放区,开始研究这一排车。果然和心中所猜的一样,是一批日本自卫队定制的帕杰罗军车,从外观看不出什么端倪,但是趴在地上看底盘和悬架,一眼就认出这是如假包换的第二代帕杰罗的底子。
图片
出于汽车媒体的职业习惯,肯定是要拍一套“车型合集”的照片,所以抱着相机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忙活了起来,拍完外观拍内饰,拍完底盘拍细节,然后按照当年的“工作规范”就剩下发动机舱里面的照片了。而后续出现的所有麻烦,就都坏在这发动机舱了。
平时我们如果想给车加个玻璃水、检查个机油什么的,都会打开发动机盖。开盖的方法如出一辙,绝大多数都是在司机脚边或者膝盖部位有个拉手,用手扳一下后发动机盖就“嘭”一声弹起来,走到车头把手伸进去松开保险卡扣,发动机盖就能打开了。
图片
但是眼前这台三菱军车不同,虽然它的车钥匙比我家的自行车钥匙还简陋,看不出任何防盗措施,但打开发动机盖子的方法却是保密的,我摸索了几个常规布置发动机盖开关的位置,都一无所获。
图片
事后听人解释,这台车的同款有空降版,日本自卫队对这台车提出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将可以启动车辆的第一个“机关”布置在发动机舱内,并且开启机舱盖的方法是高度机密。只有自己人才能将发动机盖打开,并解锁车辆的启动“机关”之后,驾驶员才能使用钥匙在车内启动点火。
当然,直到现在我都不能肯定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有多大,但当时在现场确实找不到开发动机盖的开关,事后日方也是一直在追问我是如何打开的发动机盖。
我当时的确打开了其中一辆车的发动机盖,并且将里面的那个4M40柴油发动机拍了个通透,连铭牌都清清楚楚。嗯,用的还是V4A5A的自动变速器,日本自卫队员都不会开手动挡么?你们肯定猜不到,打开发动机盖的法宝,是一张「中国身份证」……
图片
具体操作方法就不提了,给他们的“高度机密”留点面子。也能看得出来,当初作为一名汽车编辑,我动手的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也就是随身只带了张中国身份证,这要是给我一套趁手的“史丹利”工具套装,我现场能把车拆散了塞包里带回来。
日方工厂人员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大事不妙”,只是觉得几个中国来的媒体“小屁孩”在商品车停放区瞎捣鼓,等大家的盒饭基本都吃完了,赶紧给叫回来继续开会。而且后续下午的媒体问答环节,毫无防备和准备的日方工厂人员,还如实回答了我好几个关于这几台军车的问题,后来想想他们心也是够大的。
图片
 图释   为欢迎中国媒体到来 日本工厂特意升起中国国旗
一天的活动结束,晚上把我们拉回了酒店。各位要清楚一点,那是2007年,而且还是日本的乡下(自行搜索岐阜县的位置),住的酒店是经济泡沫时代修建的温泉度假酒店,所有房间都没有上互联网的条件,更别提影都没有的Wi-Fi、5G了。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知整个酒店只有二层走廊尽头,有一个可供拨号上网的电话线……
图片
就在那个夜晚,一个乡间落魄的温泉酒店二层走廊尽头,当同行的所有人都泡在暖呼呼的温泉里,喝着冰啤酒惬意享受的时候,有一个愣头青傻小子抱着笔记本电脑,用拨号上网一蹦几十k的网速,从日本的乡下给中国公司的同事发邮件,邮件的附件是十几张三菱军车的实拍照片。
而且因为拨号上网的网络状态太差,照片根本无法用QQ或Msn直接传,几分钟一掉线。只能压缩处理好之后,每三张照片压缩成一个zip包,然后用e-mail一个一个往公司同事的邮箱发。每点击一次发送,就要祈祷上帝、耶稣、如来、妈祖、二郎神等各路神仙保佑在下一次拨号断线时,至少能完整发出去一个zip包。
就这样,我的e-mail附件从“三菱军车01.zip”到“三菱军车10.zip,现在只要几秒钟就能搞定的事情,我那年足足用了3个半小时才全部发完这10个压缩包,几乎80%的时间都浪费在发一半掉线,只能拨号上线后重新发送。
图片
北京的同事也很给力,收到图片直接生成文章页,直接挂在了当时TOM网汽车频道的焦点图,并被新闻频道值班编辑赏识,直接上了TOM网首页焦点图。
我抱着电脑,肉体疲惫但精神欣慰地回房间洗澡睡觉,没想到暴风雨即将来临。
第二天上午的行程是去三菱工厂边上不远的一个农场参观,就在大巴上所有人都下车之后,我却被单独留在了车上。带队的中方负责人和一名日方员工(日本人,在上海的三菱商事上班)态度非常强硬,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让我立刻给国内的同事打电话,让我把关于三菱军车的文章删掉(现在叫下架),而且根本没得商量,说现在情况非常严重,已经不是删除普通负面新闻那种小儿科,已经涉及自卫队的层面了。现在让你删是保护你,再晚就来不及了。
图片
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我的手机是中国的号码,在日本没网络服务”为借口还想拖延一段时间,毕竟今早出发前国内同事发邮件告诉我,这篇三菱军车的文章流量超高,这个月的流量kpi就靠它了。结果中方负责人立刻拿出他的手机并递给我,让我给国内打国际长途,现在、立刻、马上就打。既然如此,我就接过电话给国内同事打了个国际长途电话,安排撤稿事宜。
北京公司的同事在电话里能听出不太高兴,但也不得不执行,谁叫我当时还是个小领导呢。(备注:那时候出国用手机打漫游电话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当时价格很贵而且需要提前申请,否则一开机就显示没信号。)
我印象中从那一刻起,手机就仿佛焊在了那位中方负责人大哥的脸上,从农场大巴车发车开始,一直到抵达酒店下车。当年没有充电宝,手机可以换电池,所以大哥一路在那“咔咔”地拆手机壳换电池。因为全是日语,我一句没听懂,但从语气、神态和表情看得出来,这事儿有点大……
后面的事情就不详细描述了,大概就是我发的内容据说被日本的“有关部门”监控到了(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情报能力,半夜刚刚发在中国一个门户网站的文章页,第二天上午就能发现,且将情况传递回日本国内,并进入处理流程);然后三菱汽车日方当时最高的领导“益子修”先生连续一周的每天下午,都亲自前往日本自卫队办公地解决这个问题,并道歉。
图片
当时日本三菱有一个“惯例”,所有中国媒体访日行程全部结束的最后一天晚上,益子修先生会亲自主持一个欢送晚宴,并且请大家豪饮从中国国内由其员工“人肉”背过来的一整箱“茅台”。结果估计你们也猜到了,晚宴当晚益子修先生还在自卫队的办公室呢,只得由三菱商事常驻上海的中国区负责人饭田健治先生代劳了。
图片
换句话说,就是原本机会难得和三菱日方老大把酒言欢的一群人,却和一位常驻上海的老熟人只是换了个地方,在日本又吃了一顿饭。而原本今晚应该“做东”的日方老大,却被我“送进”了自卫队。
至于涉事的其他人也“吃了瓜络”:涉事的三菱岐阜帕杰罗制造所的厂长受罚;负责军车的生产线员工受罚;负责媒体接待的系列日方员工受罚……反正他们事后告诉我,几乎挨着边儿、碰着沿儿的都牵扯上了,就差中午负责送盒饭的司机小哥了。
图片
而且更让我觉得“这事有点闹大了”的,是我被告知离境回国可能会有麻烦。当时三菱内部负责处理这事分“中、日”两派,日方那派想把主要责任推给我,至少是连带责任,尤其是自卫队那边一直想要我说清楚,我是如何打开发动机盖的;而从上海过来的三菱中方人员以及常驻上海的日方员工是另一派,尽力在保护我,并且坚持发动机盖本来就没盖严,出问题是日本工厂的责任。
由于这件事已经闹到了自卫队,而且中方一直在尽力保护我,所以日本自卫队和官方知道有我这个人,也知道我干的事,但却一直没有机会直接面对我。所以,我被告知在日本离境的时候,有可能会被请进小黑屋,甚至有可能被扣留……虽然当时并不觉得恐慌,但是看到中方几位领导给我交代可能发生的事情及对策的时候,我还是小小的紧张了一下,说不慌那是假的,最后一晚失眠了。
为了防止我在离境时出现意外,三菱商事派一名常驻上海的日本员工先陪我一起飞北京,在日本办理出境的时候,一直站在我后面以防万一,直到我平安落地北京,第二天这位日本员工才转乘飞上海的航班。
图片
故事讲完了,很多同行知道有这件事,但不知道具体细节,今天也算是给各位详细汇报了一把,算是解开了“尘封的一段往事”吧。
图片
最后感谢中方那几位大哥,这里不方便写您几位的尊姓大名,但小弟我心中十几年来一直挂念着。
图片
智能+科技+新能源汽车=【蓝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