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城市考古丨白天寻访安义夜巷 这座快闪博物馆里满满老上海的痕迹

图片
推开安义路63号的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古色古香的木门,一间新近开张的“海派城市考古迷你博物馆”映入眼帘。这里到了周末夜晚,正是游人如织的安义夜巷集市,白天以“海派城市考古”这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你则会邂逅一段上海往事。22个展项、33件历史原件珍品,如老股票、旧证件、老门牌、旧饼干盒等等,从方方面面展示了一片区域、一座城的历史、社会、经济。
经过德义大楼、锦江饭店、上海大厦等历史建筑时,不知道你是否曾留意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建筑表面都采用了褐色砖,外观华丽,经久耐用。这种砖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最为著名的砖瓦厂:泰山砖瓦厂,创始人黄首民也因而成为“砖瓦大王”。在“迷你博物馆”里展出的这件泰山砖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于公司创办次年(1923年),上有黄首民的亲笔签名,此股票存世稀少,是此次展品中的“镇馆之宝”。
图片
门牌记录了一座城市发展和变迁的历史,更是关于家的记忆。展品中,门牌“山西北路507号”所在的区域曾是密集的石库门里弄,毗邻上海站和吴昌硕故居;斑驳的“华山路241弄3号”所在的位置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胡同——大胜胡同;而“浙江北路64号”曾经是延吉里,经过城市更新,现在成了静安区的新地标苏河湾万象天地……每一个小门牌的背后,都有着大故事。
“海派城市考古迷你博物馆”所在的1920毛泽东寓所旧址是一幢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毗邻的嘉里中心是上海的第一幢税收“亿元楼”。同处该区域内的千年古刹静安寺,和见证了上海近代历史变迁的南京西路一起沉淀了岁月和人文的精华。
展览一开放,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师生走进了这幢建筑,成了第一批团体观众。每一件展品,都成了他们“未来城市研究项目”城市创新课程的“教科书”。同学们不时在各自感兴趣的展品前拍照、记笔记,以便课后进一步深化各小组的城市创新研究方向。8年级的韦至柔说:“了解过去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参观后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些展品的年代都在我出生前很久,帮助我更多地了解这座我生活了14年的城市。”
图片
策展人朱一宁表示,已经有许多中小学校在得知“迷你博物馆”开展后联系到他,希望组织师生前来学习,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此次的“迷你博物馆”还设置了一块互动“考古大地图”,邀请前来参观的市民们,在“记忆卡片”上留下他们在静安的记忆。展览更鼓励市民们提供与静安有关的历史照片或者物件,一起拼凑出属于这座城市和每一个人的“海派城市考古地图”。(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