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历时二十余天,首次横穿巴丹吉林沙漠,获得一手科研资料

“过去沙漠里的行人不得不把遇难者的尸骨当作路标。那时候的旅途上只有难熬的寂寞和绝望。今天我们的足迹踏开了征服沙漠的大道,我们的旅途充满了胜利的欢乐和希望……在550千米的行程中,我们一个又一个地克服了沙漠的困难,一个又一个地揭开了沙漠的秘密,我们将在沙漠的历史上第一次写上巴丹吉林的考察记载,也第一次不用‘荒凉’和‘可怕’这些词句来描写巴丹吉林。”
这是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纪录片《远征沙漠》里的一段解说词,其间流露出的豪迈之情,也从侧面展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探索巴丹吉林沙漠的决心和勇气。影片记录了中国科学院治沙队赴巴丹吉林沙漠考察的经历,李博就是这支考察队的一员。
李博,著名植物生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内蒙古草原,为祖国提供了内蒙古荒漠植被考察的珍贵资料;他带领团队建立草原监测系统,为我国北部大草原草地资源利用与灾害预防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图片
李博院士
1929年4月15日,李博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1953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李博,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研室,担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李继侗先生的学术助手,并修读了全部的研究生课程,自此开始从事生态教研工作。
1956年,内蒙古正筹建第一批国营牧场,李博随李继侗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第一次踏上草原的经历让他开始对草原着迷,他感叹道:“这是一片处女地,一片天然杰作!”。那时的李博并没有想到,此后数十年中,他将和内蒙古的草原、沙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图片
1956年,李博在草原考察(右为李博)
1957—1958 年,北京大学生物系地植物学专门组的多位教师和研究生们来到了新组建的内蒙古大学工作。按照最初的计划,李博作为这一专业最重要的青年骨干教师,留在了北京大学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所以未能一同前往,并为此感到遗憾。
1959年,结束了北京大学的教学任务后,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李博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到内蒙古大学任教,并担任生物系地植物学教研室主任。
他赴内蒙古工作以后参加的第一项考察工作,便是跟随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深入奇绝艰险的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察。蒙语“巴旦吉林”为“难行的沙梁”,这片土地在当时还是一片未知的地域,既少有人涉足,更无系统的科学记录。因此,无论是考察队将要涉足的区域,还是考察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来说,此次考察都是前所未有的。而当地牧民中流传的关于巴丹吉林的各种传说,更是为其遮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怀着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激动和兴奋,李博开始了他的沙漠之行。他所在的考察队由二十余位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组成,共租用了七十二只骆驼,载着所有人的行李及考察器材,向沙漠深处挺进。李博担任考察队队委,除了荒漠植被调查工作之外,还负责制订每日考察路线。
巴丹吉林沙漠环境恶劣,风沙猛烈,昼夜温差大,为了最大程度最全面地完成调查任务,他们每日黎明动身,白天在荒野中勘测地质,调查植被、水文、采集标本,晚上安营扎寨,整理笔记和标本,讨论下一步研究计划。
历经二十余天,李博带领的团队成功横穿巴丹吉林沙漠,获得了这一地区动植物区系、植被、水文、地貌等科研数据,让巴丹吉林沙漠第一次完整展现在国人眼前,为以后乃至现在的巴丹吉林沙漠防风固沙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图片
1959年,李博(右二)参加吉林沙漠考察队
在巴丹吉林沙漠考察结束几个月后,李博又参加了库布齐沙漠考察以及磴口试验站的研究。通过这些考察和研究工作,他积累了大量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执笔或参与撰写了《内蒙古西部戈壁及巴丹吉林沙漠考察》《内蒙古荒漠区植被考查初报》等论文和报告,成为了研究荒漠区植被的重要文献。
基于几次沙漠考察所获得的资料,李博等人阐明了我国沙漠地区及内蒙古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提出地带划分和分区方案,为沙区植被利用改造提供了“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的新思路,并对在沙漠地区设立采种站和胡杨林的利用与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建议。
图片
1982年,李博在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做讲座
1983年,李博与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陈凯共同主持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遥感在内蒙古草场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他与近百位专家学者不遗余力的在内蒙古大草原中调查取样,废寝忘食,成功编制了内蒙古草场资源系列图,让我国草地资源调查方法的专业性与全面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1992年,李博又主持了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研究项目,利用当时的高科技NOAA气象卫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草地估产、草畜平衡、草地灾害评估及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研究,在国内首次利用计算机建立草地监测系统,让内蒙古草地遥感研究深度更上一层楼。1995年,李博领导的项目组建成我国北方牧区221个县旗、300万平方公里的草地遥感估产与草畜平衡监测系统,使我国草地资源的信息管理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图片
1984年,李博(左三)向自治区领导介绍草原遥感应用项目进展
为了扩大我国在植物生态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李博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起,李博先后21次出访开展国际学术活动。在美国访问期间,他省吃俭用,乘坐巴士考察了美国21个州,行程8000多公里,摄制幻灯片千余张,收集购买的图书资料重达200多公斤。
回看李博院士的一生,我们不禁被他的草原科研情怀所打动。他朴实无华、兢兢业业、勇于开拓,在草原、荒漠中顽强奋斗了大半生,首次揭示了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地区的真实面貌,阐明了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草地生态学专家,更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师者,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草地生态学专业,将自己在草地生态学中的研究成果与专业知识无私教授给学生。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广袤的草原,留给后辈无尽的知识财富,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