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刘树枝: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具活力

图片
4
10
图片
图片
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具活力
图片
 刘树枝 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
图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枫桥经验”是浙江的“金名片”“常青树”“传家宝”,更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准确把握“五大辩证关系”,使其更具生机活力。  
一、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维稳为主责的关系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是为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要始终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须在正确处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上下功夫,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通过诉源治理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矛盾发生;通过抓排查抓调解,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  
二、准确把握以化解矛盾为重点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关系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灵魂是创新。当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新经验。因此,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征程中,我们既要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预防化解各类矛盾,又要重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探索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14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治理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和村社网格)模式建设理念和思路举措,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省级负责制定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标准,市级负责制定“基层治理四平台”标准,县级负责制定全科网格治理标准,统筹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141”体系实战水平。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优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机制,防止网格工作行政化。协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新的增长点。
三、准确把握“四治融合”与群防群治的关系
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倡导综合集成和融合共治。如果说依靠和发动群众预防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基本经验和做法,那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魅力所在。  
“四治”之中,自治具有基础性作用,自治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力;强化自治,就是注重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法治不仅具有核心作用,而且具有保障作用,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硬实力;强化法治,就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社会治理工作。德治具有教化作用,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智治具有支撑作用,可以有效推进“智辅决策”“智利服务”“智助司法”“智防风险”。通过“四治融合”,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  
四、准确把握“三防并举”与防控体系建设的关系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是预防。一直以来,社会治安靠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有措施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  
近年来,各地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类问题,在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心防”手段预防和管控社会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浙江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从“三防”走向“四防”,从“四防”到构建社会风险防控体系。在县(市、区)层面,探索建立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层面,社区矫正、涉毒等重点人员相对集中、管理风险较大等区域,在综治中心内设心理服务室。以“我的心理谁做主”为主题,让老百姓在自我体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认知中,了解掌握心理调控方式方法。在部门层面,在公安、城管、信访、学校等重点单位设立社会心理服务点,做到经常性释压与及时性干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工青妇组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在网上阵地层面,开发社会心理服务网站,开通社会心理服务热线,通过互联网、移动端,有效普及心理学知识,开展沟通疏导等心理服务,扩大社会受益面。 
五、准确把握突出“小治安”与创建“大平安”的关系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平安建设的有力抓手。当前,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以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要紧紧围绕“大平安”的目标,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更多地通过注重民主法治的方式、服务协商的形式,实现社会状态和谐有序、社会心态平和理性、社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管控社会风险,激发社会活力,扩大“大平安”建设的成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