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潮人丨爱上甲骨文的她,只为一场跨越3000多年的古今浪漫

△李右溪发布的第一个甲骨文科普视频
“你知道三千多年前的车祸现场是怎么样吗?甲骨文用两个字展现事故惨状。”
“很多人想用甲骨文写情书,我们来看下真正的甲骨文情书长什么样。”
眼前笑起来酒窝若隐若现,偶尔作出吃惊或夸张的表情,用网络段子讲述甲骨文的,正是抖音视频博主@李右溪。她本名李莹,这位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甲骨文方向的研究生,以有趣、有料、有态度的短视频,赋予中国的古老文字以新内涵,她的科普甲骨文视频已成为网络新潮流。
甲骨文,3000多年前商朝史官刻在龟甲,专门给王或者贵族占卜的文字,暗藏着中华文明的古老密码。但因其枯燥、冷僻、难懂又被称为“天书”。一位95后女孩是如何与甲骨文结缘?又为何辞职传播甲骨文?
初春时分,潮新闻记者和李右溪约在杭州拱墅区京杭大运河边,倾听她和甲骨文的奇妙缘分,见证跨越古今的浪漫传奇。
第一个视频:
挑战最冷门专业“出圈”
像作家路遥一样,李右溪的早晨也是从中午开始。
在京杭大运河边租下的房子里,睡到自然醒,吃个早午饭后开始一天的工作。逛二手书店、看甲骨卜辞,一个人坐在运河边公园的长椅上,伴随着老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思绪飞到千年之外的殷商世界。灵感来时,抓过手边的纸笔记录,晚上开工查资料、创作脚本,一直到深夜。
采访约见的,也是李右溪熟悉的运河边咖啡馆。潮新闻记者抛给李右溪一个问题——为什么想做甲骨文科普视频?
李右溪点开抖音,向记者呈现她第一个甲骨文科普视频,其中就藏着答案。
“你绝对想不到这个专业的冷门程度有多离谱,每个人听到这个专业都是这种表情——”视频里,李右溪瞪大眼睛,嘴巴呈半圆形。随即她嫣然一笑,“还有人问我毕业论文是不是用甲骨文写的。”
今年27岁的李右溪,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做甲骨文视频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每当聚会时她说出所学专业,必定瞬间成为话题的中心——“你竟然是学甲骨文的!”“课堂上学些什么东西呢?”“毕业论文要写什么?”
图片
李右溪在录制视频
这让李右溪意识到,普通人对甲骨文很有新鲜感,同时又对甲骨文知之甚少。开期视频试试?李右溪拿着脚本找到会拍摄、剪辑的朋友,架上提词器、补光灯,以书架为背景开始拍摄。“打磨脚本是最难的,第一次录制原定晚上7点钟开始,我和伙伴光是讨论、改稿就到11点,最后收工都12点多了。”李右溪说。
视频发布第二天,李右溪刚打开抖音,就看到满满的消息提醒。仅隔一个夜晚,这条“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的视频播放量过百万,而她一夜之间多了1万多个粉丝。
要把冷僻、枯燥的甲骨文,做成人人喜欢的顶流视频,没有想的那么容易。之前在新媒体公司工作时,李右溪研究过抖音的算法,并掌握传播的密码。
她注意打磨脚本的开头、中间、结尾,“开头要吸引人,多用问句;中间得留住人,可以再抛新问题;结尾最好升华一下”,不能“太干”“太专业”也是李右溪要去平衡的,她灵活运用“爆梗”“段子”等将商朝的历史文化与当下热点相勾连。
图片
李右溪常翻阅的《甲骨文词义论稿》等书籍
视频“这样的‘老板’,你会给他打工吗?”,讲述商朝的职场故事。李右溪在视频中说到,“毕”在卜辞里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大多是王让毕去执行某项任务,比如“让毕率领三百弓箭手去作战吗”“让毕率领军队去征伐方国吗”等等,但反过来,王对“毕”也关怀有加,经常占卜问“毕不会生病吧?”“毕没有灾祸吧?”
即使跨越3000多年,古人与我们的情感也是相通的。“任何一个苦逼打工人,都期待得到领导赏识和关心。”李右溪说,溯源“毕”字探寻到的这对“老板与职工”,可能戳中了现代职场人的软肋,收获不错的热度。
在李右溪正式发布第一个甲骨文短视频之前,曾亲手毙掉三篇稿件。原因是,“内容来自网络资料的整合,不是我自己的东西。”对内容的苛求,让李右溪重新“做回”大学时代的学生,她扑在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甲骨文词义论稿》《实用甲骨文字典》等平台和材料中挖掘选题。为求精准,她每次写脚本都会查阅相关论文、书籍,并在视频显眼处打上引用标注,专业至极。
爱上甲骨文:
造字的故事有多美妙
“只要你进入甲骨文的世界,就会发现这些古老文字有多么美妙。”手指滑动间,李右溪向潮新闻记者展现甲骨文的造字故事,神情沉醉。
“你看,这个‘车’字,一根轴连着两根轮子,像是一幅生动的写实画,”李右溪援引同时记录两个车字的龟甲,通过一个声情并茂的车祸故事来解释这两个字,“这个字车轮朝上,另一字则是车轴断裂,讲述了商王和臣子驾车猎取犀牛的路上发生车祸,甲骨文用两个字就还原车祸的惨烈。”
△李右溪科普视频,解读“车”字
李右溪对文字的热爱,就像甲骨文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也深深刻在她的成长轨迹中。李右溪是桐庐人,上高中时,读的虽是理科,她依然按捺不住对文字的喜爱。连在自习课上传的纸条,也是自己写的古诗。热爱文字也热爱阅读,李右溪给潮新闻记者展现微信读书的界面,时长320小时,笔记492条,这还不包括她的线下阅读量。
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后,李右溪毫不犹豫地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二课堂,老师讲述的甲骨文“暮”中,李右溪第一次触碰到这种颇具神秘感的古老文字。
李右溪提起笔,在记者采访本上写下甲骨文“暮”的写法,“以前的暮字中间是一个日,上下部是四个草,商人可能在劳作中,看到太阳渐渐落入草丛中,就造出了这个字。”日月山川、草木牛羊,这些智慧的象形字充满美感,颇具诗意的浪漫,尔后会意、指事等造字法又造出更多的字,龟甲像朋友圈一样记录古人生活的点滴。
图片
甲骨文“暮”字
一片甲骨惊天下,来自商朝的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已过去120余年。16万片甲骨文穿越时空而来,向我们诉说着怎样的殷商盛世?我们又能从封尘的地下长卷中,发掘怎样的灿烂文明?好奇心驱使着李右溪慢慢走近甲骨文。
但另一个窘迫的现实却是,甲骨文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的大部分师兄师姐,或去学校当老师,或去考公务员,甲骨文方向的就业面很窄。”李右溪说。
去年年底,李右溪在杭州新媒体公司做起短视频编导,帮助管理抖音上的达人IP。她上手很快,4个月来写了上百个脚本,数据流量也稳步上升,公司开给她的月工资底薪就有一万多元,“但总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感、价值感。”
图片
李右溪读书时期,常看郭沫若的《卜辞通纂》
大量书籍滋养下,李右溪并非是传统意义的“乖乖女”,她独立理性、遇事果决,这些特质支撑她从容不迫做出辞职决定。“准备给自己三到六个月时间,就算失败了,再去找工作也来得及。”李右溪向潮新闻记者展示一张创业排期表,她认真地把每个阶段性小目标写入排期表,并发送给合作伙伴,“我想用行动表明,我是认真的。”
创业一个多月来,李右溪已积累13.9万粉丝,获得点赞57.7万,并开始盈利。“有学计算机的粉丝给我留言,准备用AI来破译甲骨文。”“还有家长找到我说,她的孩子对甲骨文特别感兴趣。”李右溪计划着,接下来推出一些通俗易懂的甲骨文课程,向更多人传播。
理想主义另类传承:
好奇之外多了份责任心
李右溪在视频中向网友介绍:“我导师今年退休后,如果学校一直招不到老师,这个专业方向在我们学校要消失了。”
甲骨文的“凋敝”,早在李右溪读研时期就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甲骨文方向的研究生,那一届只有她一个。每周,她和师妹共4人骑着自行车,前往导师陈年福家上课。大家坐在沙发上,泡一壶茶,静静听课,日子简单而美好。
李右溪在网络上传播视频爆火之后,导师陈年福看到后,特意给她打来电话:“可以继续将短视频科普做下去,以后发布前我给你审稿。”几年前,陈年福意识到,只有走入寻常百姓家,甲骨文这门古老学科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他曾鼓励李右溪和师妹们开设科普甲骨文的微信公众号,当时坚持了4个多月。
陈年福是典型的甲骨文学者,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完成大型甲骨文引得类工具书《殷墟甲骨文辞类编》,共达1920万字。“一坐就是一整天,一坐就是二三十年,这就是甲骨文学者的日常。”李右溪描述导师做研究的样子。
图片
甲骨文。图源:视觉中国
与导师的穷经皓首不同,李右溪认为自己只是甲骨文爱好者,所做的也是理想主义的另类传承。“姑娘,以前是兴趣,以后是责任!”读着视频下方网友的留言,李右溪感慨,“当初学甲骨文那份好奇心,到现在还没用完。如今又多了份责任心。”
好在,甲骨文已受到各界的重视。目前发现的40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仍有近三分之二无法释读。中国文字博物馆自2016年开始,就曾以最高10万元/字的重金悬赏破译人员,复旦大学的蒋玉斌研究员通过对字形、字义的复杂论证,成功破解了“蠢”字。李右溪还注意到,甲骨文已经进入部分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中,“这是相比我们那代的进步之处。”
每个甲骨文的背后都曾有一双眼睛,于洪荒之时虔诚地向命运发问。而这些人类文明最初的文字,延续出跌宕起伏、璨若星河的中华文明,书写着中华儿女的生生不息。“读甲骨文的意义不亚于读文学经典,她在庸常日子里,呼唤着人们对‘诗意’生活的野望。”李右溪说,“而我们有责任写好她今生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