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小修小补店生存状况如何?记者探访

文/图 江南都市报赵琼
“磨剪子咧,锵菜刀”的走街串巷叫喊声你有多久没有听到了?街边的“小缝小补”的小店你还能找到吗?
在十几年前,在南昌的街头巷尾,几乎都能看到这样微小的服务,他们看似不起眼,却早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如今这些小店还好吗?
图片
近日,商务部要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记者在南昌街头走访发现,小店的生存仍然面临挑战。
如何让小店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相融合?未来还会有新的模式为“小缝小补”小店带来生机吗?
为方便市民生活,近日,江南都市报官微上线了“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我们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小缝小补便民地图”的制作,让这份地图更加完善。
01.
走进街头小巷
“小修小补”一直都在
“小时候这样的小店可多了,现在是真的难寻。”家住红谷滩的钟女士感慨。“我现在缝补衣服主要还是去老城区,找那些我熟悉的老师傅。”在钟女士看来,虽然同样是缝补衣服这样的小活,但仍然考验师傅的手艺。
“中山路上面那个师傅的手艺是真的好,她补过的地方几乎看不出痕迹,甚至还能给你绣上一些装饰。”钟女士感慨道,如今小店难寻,如果需要寻找这样的缝补小店,她通常会先和身边的同事打探一下情况。
图片
对“90后”胡女士来说,缝补小店的存在为我省了许多退货的麻烦。“通常如果网上买的衣服,需要改一下尺寸大小,那缝补小店的存在可省下不少事。”她记得,去年冬天在网上购买了一件呢子外套,因为外套上的某个细节她并不满意,便寻找裁缝想把多余装饰剪掉。“经过裁剪后,一点也看不出来有缝补痕迹,就像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裁缝店的出现解决了胡女士所有衣服修改的问题。“我们公司楼下有2家缝补小店,现在生意可跑火了,每次去还要排队呢!”胡女士感慨道。
小店的存在解决了周围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对于像缝补这样的“低频刚需”,目前有多少家小店,主要是集中在哪些区域?记者连日来多次走访发现,这些小店大多数藏身于小区内,甚至是不起眼的巷子里,它们没有醒目的招牌,往往就是挂了一个牌子写着“缝补”“配锁”,10平方米不到地方,看起来很不起眼。
“小修小补”做的尽管都是些小活,却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城市“烟火气”的体现。张师傅的裁缝店在戴家巷花园角农贸市场的一角,整个店面积不到8平方米,里面放着张师傅所有家当,一台缝纫机、一张桌子。他今年已经75岁,做裁缝也有60个年头。年轻的时候,张师傅也曾意气风发,“我是专门做制衣的,还带过十几个徒弟”。如今,只剩下他一人独自守着店面。
图片
在附近居民文女士眼里,小店给附近居民生活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家里小孩校服大了、裤子长了,文女士都会去找张师傅给改改。“我现在年纪大了,也只能做点手工活。”由于腿脚不便,大多数时候张师傅都是坐在店里的缝纫机前改衣服,他的缝补活主要来自附近居民。
张师傅记得,虽然做的都是周围居民的生意,但也有不少人特意来戴家巷找到他缝补。“有一次我的一个顾客从新建赶过来,甚至还走错路,最后打摩的才找到我这里。”类似这样的趣事还有不少。在张师傅看来,“小缝小补”未来的生存市场堪忧,“等到我们干不动了,哪里有年轻人还愿意继续做这个事情?”
02.
店租贵生存难
小修小补出路在何方?
在戴家巷花园角农贸市场旁,由7家便民小店组成的“公园街道花园角便民就业服务站”,里面包含了配锁、缝补、修鞋、书店等多种便民业态。4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该便民就业服务站后发现,每个摊点都有自己的招牌,木质的小格子铺里容纳了各种不同业态的摊主,4平米不到的小隔间摆放着手艺人所有的工具,不少市民专门前往这边修补,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曹姐是“曹记缝纫”的摊主,从2007年搬进这个格子铺,已经有十多年。曹姐是戴家巷的本地居民,在还没有搬入花园角农贸市场前,大多数时候曹姐都在城市街头摆摊,“现在总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当地城管、社区多方联合下,小摊小店有了固定的落脚点。小铺虽不大,但是已经成为了街坊邻居的生活必需。
图片
“可以帮我改小一点这条裙子吗?”刘女士是曹姐的常客。这天,刘女士带着两条裙子给曹姐改腰围尺寸,“以前穿刚刚好,现在瘦了腰这里也肥了。”对于这样的小店,刘女士认为,“他们的存在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便利,谁家不需要缝缝补补。”2元补个扣子,6元锁个边……搬入这里后,曹姐不用再缴纳租金,一间小小的隔间就是她工作的地方。
在这条创业街上面的小摊,不难发现这里“手艺人”并不年轻。三味古书是一对夫妻在经营,今年六十多岁的刘奶奶和胡爷爷平日里就守着一家小店,有喜欢书的顾客也会来这里淘一些旧书,“现在看书的人少了,我们以前也是做手工活的,后来手工做不动了,就改为开书店了。”
对于在修鞋的褚秋英来说,年轻的时候靠着一把转子和一台修鞋的机器闯天下,小缝小补的生意成为家里的支撑,如今从户外搬到了屋檐下。在这里,褚秋英带着她的修鞋工具和转子用勤劳的双手,维持了小店的生存。
“其实这是一种相互方便,我们方便了市民,市民也方便了我们。”随着时代的变迁,来这里光顾的大多数是老人家,“年轻人修鞋少了,对于老人来说,修补是一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也是一代人习惯的反映。”当我问起以后修鞋小铺会不会消失,褚秋英倒不这么认为,“现在也有那种高端的机器,只不过修鞋会贵些吧。”小店虽小,却是附近居民的信息情报中心,谁家出租房子,谁家修理家电,小小门店也成为信息窗口。
2015年,整个公园街道花园角便民就业服务站重新装修了一回,新的招牌也挂上去了。小店的屋顶给“加厚”了,小店也更加结实了。
03.
当“小修小补”
融入互联网生活
对于“小修小补”的小店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手艺也需要被看见。熊玉兰是一个裁缝,在西湖区石头街149号经营着一家制衣铺已经15年。店内摆放着各种材质的布料,“现在我们主要是做年轻人的生意,很多人会来我们家定制旗袍。”去年2月份开始,熊阿姨开通了抖音、小红书、淘宝等平台经营生意。
在女儿余捷眼里,母亲做了一辈子裁缝,靠着手艺做出了无声的品质和有声的信誉。当下裁缝店之类的小营生越来越少,人力物力不足以支撑大量的流水作业,每个人有不同的尺寸和喜好,而小店恰恰能够给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体验。最开始,余捷和妹妹一起帮着熊阿姨运营,主要是拍摄制作的服装。“现在我们店的生意主要是来自网上。”熊玉兰介绍,去年6月,余捷参加工作,也没有时间帮母亲运营,现在绝大多数的发视频、写文案都成了熊玉兰工作的一部分。
同样,三味书房的刘阿姨也想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花园角便民就业服务站,她在平台上发布过缝补小店的短视频。“现在大家都喜欢看短视频,我也想看看我们的小店能不能发布。”对于“曹记缝纫”的曹姐来说,客人们几乎都是熟客介绍,她的店甚至在百度地图上都搜索不到。
记者走访发现,因城市里的“小修小补”摊位店家多为不熟悉互联网运作的老年群体,很难将自己宣传出去,他们的经营也面临着多家连锁修理品牌的冲击;另外,大中型城市外来人口众多,以往为“熟人社会”的老旧社区,也逐渐以外来的年轻房客为主。年轻一代习惯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搜索,遇到修补需求时,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很难找到近旁的维修点,他们也未必留意到隔壁巷子有一家经营多年的修理铺。
04.
“小修小补”
还有什么发展空间?
“小修小补”关系大民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近年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一时间,“小修小补”这个具有烟火气的词,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其实,“小修小补”一直都在。有专家表示,“小修小补”有着承载着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意义,是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体现。如何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这些便民需求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小修小补”规范经营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职能衔接,这是基层治理的智慧体现。
南昌市东湖区城管司法大队副大队长胡杰告诉记者,当前各地都在推行15分钟生活圈,建立便民服务站将小修小补的摊主们生存问题和城市便民服务融合到一起,然而在推动便民服务站的建立仍需多部门合作推进。此外,胡杰表示,“我们东湖区正在做‘便民服务地图’,不光是融入小修小补行业的服务点位,同时地图上还会有附近的公厕、停车场,便于老百姓来查找。”
同样,让残疾人加入“小修小补”成为新兴创业方式。今年3月,由红谷滩区残联与凤凰洲街道共同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庇护工坊正式营业,里面设置有缝纫、家电维修、配锁等三大便民服务。4月10日上午,记者走访时看到,在工坊门口写着工坊的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9时至17时30分,是小店的营业时间。
图片
在里面工作的师傅们绝大多数是之前就学过的相关手艺。腿脚不便主要依靠轮椅出行的罗师傅,年轻的时候就会擅长维修家电。“后来需要修理的人也少了,也就不做这个了。”有了工坊后,罗师傅把修家电的老手艺带到了工坊内。
图片
徐师傅会的手艺是修鞋,“修鞋的人少了,我现在也在学习配锁工艺。”在修鞋铺的旁边,摆放着一架配锁机器。缝纫岗的万师傅重新拾起了缝补手艺活。万师傅腿脚不方便,如今工坊实现了“再就业”。“现在残疾人找工作也困难,虽然来的人还不算多,但是我们也是在靠手艺赚钱。”红谷滩区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考虑到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我们设立残疾人就业创业庇护工坊是目前推出的文明实践基地的形态之一。
图片
为了帮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更好地回归百姓生活,3月23日,微信和腾讯地图联合发起“小修小补”引路行动,为全国便民修补小店打造了一份专属主题地图。近日,江南都市报联动腾讯地图App,市民在江南都市报公众号上服务菜单栏找到“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可以更轻松找到家门口的各类便民修补小店。
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都需要缝缝补补,这些近在咫尺的裁缝铺、锁匠铺不仅仅提供了方便,更温暖了你我的心。
值班编辑:陈杰
值班主任:范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