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荔枝第一镇”诞生亿元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说“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

图片
一条产业链,串起“致富果”;一座农创园,培育“电商大军”......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借“荔”致富的生动故事正在上演。
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柏桥村种植荔枝约6800亩,是荔枝生产专业村。习近平走进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等情况,并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
随后,习近平来到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听取合作社运营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荔枝种植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
临别时,村民们高声欢呼“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这是我第一次到粤西地区,看到乡亲们通过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推进乡风文明,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01
“村民们的生活过的比荔枝蜜还要甜”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靠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表示肯定。习近平指出,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
作为根子镇柏桥农创园的园长,林常珍向总书记介绍了荔枝干、桂圆肉、荔枝米酿、荔枝蜂蜜等根子镇特色农产品,“总书记肯定了我们村的荔枝产业,听完总书记的话大家都非常振奋。这让我们对种好荔枝、龙眼充满了信心。”
“这些年来根子镇的荔枝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的生活比荔枝蜜还要甜。”林常珍的话里止不住的自豪。几年前,林常珍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回乡从事起农村电商,还带动不少年轻人加入其中。如今,柏桥农创园里开设了大大小小46家电商,让甜蜜的荔枝销往全球。
柏桥村所在的根子镇拥有2000多年荔枝种植历史,有世界最大的连片荔枝林和荔枝产业带,种植面积约7万亩,年均产量约5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荔枝第一镇”。
在根子镇的柏桥村、元坝村、茅坡村及周边地区,一条集水果收购加工、仓储物流、观光旅游、民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荔乡产业带、岭南乡村风貌带已经形成。
如今,柏桥村凭借一颗小小荔枝果搭上了致富的“顺风车”,成为闻名的亿元村。
根子镇柏桥村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
如今的柏桥村,已成为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种植荔枝面积约6800亩,鲜果加工、电商、文旅等业态快速发展,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2022年,柏桥村民人均收入约5.1万元。
在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合作社运营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介绍。
高州市根子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达为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他所在的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是根子镇产业链党委的种植链主之一。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关怀、关注。作为种植链主之一,我们未来将加强合作社的联农带农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何达为介绍,合作社通过签约培训、保底收益带动300多农户,通过集中收购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2022年,合作社营业额132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5.5万元。
紧挨着柏桥村的元坝村,同样将荔枝这个“小特产”做成了大文章。元坝村有519户2600多人,也是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靠着荔枝,元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亿元村”。元坝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勇光介绍,如今,元坝村家家户户种荔枝、制干果、产蜂蜜、做电商,荔枝产业年产值2.5亿元,村里单是邮寄费超100万元的电商就有5家,其中超1000万元的1家。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3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
产业发展了,风貌提升了,元坝村这个曾经的“后进村”实现了美丽蝶变。元坝村先后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十大美丽乡村,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振兴村级典型范例。
柏桥村、元坝村等亿元村的发展,是荔枝产业持续壮大的缩影。
图片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生产的荔枝都有了统一的包装,打响了“大唐荔乡”的知名度。图为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所销售的荔枝、龙眼等产品。温柔摄
02
“总书记嘱托我们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
进入4月,根子镇的荔枝树已经长出青色小果。再过一个月左右,荔枝就将成熟进入市场。荔枝种植户一年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两个月。
“总书记嘱托我们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林常珍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延长荔枝的保鲜期。现在根子镇的荔枝能够实现保鲜一个星期,下一步要努力实现两个星期的保鲜期。
荔枝是鲜活时令产品,摘下来后“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上市时间集中,比较容易烂市、积压滞销。在过去,荔农常常遇到“丰产不丰收”的难题。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引领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创新提出构建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小切口”实现农业产业大变化。广东荔枝成为继菠萝之后试行“12221”市场体系的第二个农产品。
根子镇积极主动融入全省荔枝产业发展格局,以广东荔枝“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指南,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电商发展,各级领导亲自打call、亲自直播带货促销,推动当地荔枝知名度大幅提高,国内外市场销路拓宽。
“以前,一到大年,荔枝遇到销售难题只能贱卖。现在,不仅年年似大年,且荔枝价格稳中有升,很多外市、外省的荔商都把荔枝拉到我们这边来卖。”根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的根子镇,人人是电商。2022年,根子镇有200多家电商,可以销售四成鲜荔枝,其中超1000万营业额的有6家。
荔枝的保鲜期很短,对供应链的要求很高。荔枝能否走得更远,第一步要解决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问题。
目前,根子镇拥有田头智慧小站6个,大小冷链冷库42个,自动化、半自动化包装生产线18条,设有邮政、顺丰、德邦三个冷链处理中心,冷链仓储库容达到11000立方米,水果加工能力达到1.2万吨/年,果蔬流通量达12万吨/年。
除了市场端,根子镇还在生产端掀起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保证荔枝质量,根子镇政府通过合作社定期巡查、召开荔农板凳会议,倡导广大荔农加强种植管理工作,不成熟绝不采摘,确保大年果品品质。5年来,根子镇累计改造荔枝面积2万亩,优质品种率由25%提高到50%。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全国共100个入选基地中,根子镇荔枝基地榜上有名。
对于即将到来的荔枝季,荔乡准备好了。
来源:南方杂志
编辑:黎永艳
初审:陈天豪
终审:温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