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坚持不婚主义、逐渐老去的女性,现在怎么样了?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01 
从放开二胎政策开始到鼓励三胎,国家一直在努力促进人口增长,避免老龄化,但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再生了。
然而当中国第一批不婚女性开始老去,新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
有的人开始后悔、有的人不知何去何从。
不婚老人的生活应该如何保障,成了最大的难题......
图片
 02 
熙熙攘攘的养老院中,扑鼻的消毒水的气味令人难以忍受。
周围有小声哀嚎的,也有扯着嗓子吵闹的。
50岁的胡俊是中国最早一批未婚女性,今天她陪同好友来到杭州最顶级的养老院来咨询疗养服务。
起初一切都十分顺利,胡俊详细咨询了疗养院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如果全身瘫痪了在你们这里疗养一个月需多少钱?”
当得知大概一个月需要三万左右时,胡俊与闺蜜相视一笑,因为这对资产几百万的二人完全不成问题。
图片
但是不一会儿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引起了胡俊的注意。
一位行走不便的老太被护工推着轮椅缓步前进,她看着窗外的景色,热情地对护工谈心。
而护工却表现得心不在焉,不一会儿老太便知趣地沉默。
胡俊了解一番得知,这位老太孤苦伶仃,连基础的入住手续都没有监护人代签。
平日里的各种手续办理、续费、送餐乃至上厕所都需要护工帮忙。
这类人群的护工费要平常人的两到三倍以上,多付钱却还是难免奚落。
虽然服务她的护工手脚麻利、尽职尽责,但是看到这一幕的胡俊仍旧心生不快。
看见孤苦老人的境遇,胡俊的心里好像买下了一颗钉子,这次“疗养院之旅”最后也不欢而散。
图片
胡俊家境优渥,年逾50却仍旧坚持“不婚主义”。
25年前胡俊来到了繁华的上海,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平面设计师。
她能力突出,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早早过上了小康生活。
90年代,仅仅工作两年的胡俊就在上海全款买下了135万的房子,并满心欢喜地将父母接来一同居住。
图片
早上9点,胡俊从上海繁华地段的150平米复式中醒来,梳洗过后,煮上一壶咖啡,打开窗户拥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七旬的父母会为她做好早饭、洗衣服、做家务。
而她只需要打开电脑,处理一下客户的邮件。完成当天的工作后,哼着小曲把被子晾晒一下,听着古典音乐享受午后惬意时光。
胡俊之所以选择“不婚”,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内心十分富足,她爱好众多、朋友成群。
每隔两个月她会约上三五好友穿着专业装备,去露营、爬雪山。
这些年巴哈雪山、乞力马扎罗、勃朗峰都有她留下的足迹。
但是随着年纪的上涨,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图片
年纪上涨后,朋友们的生活重心纷纷回归家庭,胡俊变得孤单了许多。
如今她的娱乐活动只剩下每周和好友喝一喝下午茶,开始聊自己未来的归宿。
朋友是一位丁克,面对老年生活,二人都有一些迷茫和害怕,便催生了咨询养老机构的想法,于是有了上面的一幕。
2019年,胡俊的这位闺蜜突然查出了子宫癌,电话另一端的闺蜜泣不成声,她内心五味杂陈。
她陪同闺蜜及其丈夫去医院复查、做手术,手术持续了六个多小时,看着紧握丈夫的手、陷入昏迷的闺蜜,内心不安达到了极致。
回到家后,胡俊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崩溃大哭。
她心想:“要是生病的人是我该怎么办?”
图片
面对父母的询问胡俊闭口不谈,看着他们花白的头发和眼角的细纹,悲从中来。
她认为自己过去享乐的生活是如此的自私。
此后,她时常做噩梦,梦见自己住进了逼仄、阴冷的病房,梦见自己孤独地坐在轮椅上,身边的护工一言不发...
图片
 03 
胡俊并非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只是早年“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她对伴侣的要求过于严苛。
从前父母也为她安排过相亲,她不是嫌弃对方年纪大就是认为对方不够贴心。
总之她固执地认为自己一个人在上海生活也可以很舒适。
经历过身边好友的变故后,她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她开始试着走入婚姻,但是结果仍旧不尽人意。
有一次在一个装潢典雅的咖啡厅内,胡俊正在等待与自己相亲的男子。
正当她抱怨对方迟到的无礼时,一旁的吵闹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中年女子,正在与坐在对面的男子激烈的争吵。
图片
该女子名叫董小丫,今年52岁,也是一位“不婚女性”。
此刻的她正巧也在与相亲对象约会,同样闹得不太愉快。
和家境优渥、工作体面的胡俊不同,董小丫的生活拮据。家中有一个弟弟,父母离世的早,自己与弟弟相依为命。
早年的董小丫生活坎坷。
都说长姐如母,她摆过路边摊、开过饭馆、卖过海鲜,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弟弟。
但是这唯一的亲人却成为了她永远的负担。
图片
相比事业有成、主动选择不婚的胡俊,董小丫的不婚却有一种迫不得已。
她二十出头时就已经有亲戚陆续推荐相亲对象了,但是因为脾气火爆、还带着一个弟弟的缘故,董小丫总是会被男方“嫌弃”。
“我讨厌他们听到我有一个弟弟时诧异的表情...”
在她看来,自己在婚姻中更像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
多年来,她依靠赚来的钱供弟弟读书、修缮老家的房子,却没有考虑过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也没有考虑过独身的自己晚年生活会是怎样。
直到2019年自己生了一场大病,董小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图片
在故乡——东北的佳木斯,董小丫确诊了乳腺癌早期。
3月的佳木斯天寒地冻,她坐了两趟公交,长途跋涉来到医院。
那时候感觉冷得脸上都上了一层霜。
董小丫办理住院之后,只待了19天就办理了出院。她总是逞强说自己是怕弟弟送饭太辛苦,所以早点出院。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其实是因为她存款有限、捉襟见肘。
图片
住院期间,董小丫又和别人争执了起来。
病房里有一位比董小丫年长几岁的患者,入院以来,惶惶不安、一直哭泣。她的老公为了照顾她,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
在手术后的夜里,这位患者疼痛难忍翻到地上,吵醒了整个病房。
董小丫被吵醒,起身怒斥那位患者:“你又在矫情什么?谁没有病啊?你老公才来了两天,大气都不敢喘一声,你身体都不完整了,人家不跟你离婚你就烧高香了!”
说完,那位患者止住了哭泣委屈地看着她。不知道为什么她发这么大的火。
图片
董小丫的坚韧是有目共睹的,生病以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她都坚持一滴眼泪不掉。
有一次她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刀口比别人小而庆幸,向弟弟“吹嘘”:别人缝了100多针,自己只缝了36针。
对于董小丫的“逞强”,弟弟感到十分心疼,若不是自己从小拖累,姐姐也不必如此强势,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从医院回家以后,董小丫又承担起了家务,尽管她的手臂稍稍抬起就会牵扯刀口钻心地疼,但是她依旧任劳任怨。
她拿出一根红绳,一头拴在腰上、一头拴在右手,长度正好可以让她抬起手的同时不出碰到创口。
此刻她的背影让人看着满是无奈与辛酸。
图片
 04 
不婚主义者选择不婚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是后悔不婚的原因却殊途同归。
胡俊家境优渥、工作体面,对伴侣要求苛刻、习惯了自由的生活;
董小丫含辛茹苦、为了家人付出了所有,久而久之忽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但是突如其来的疾病成为了萦绕在她们头顶的一片乌云。
图片
与他们境遇相似的还有陕西的乔爽。
乔爽之所以选择不婚主义,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
从记事起,母亲和父亲就长期不和,二人几乎没有交流。他们好像并没有感情,只是像机器一样活着。
乔爽从中学开始就排斥婚姻,本能的认为婚姻是不幸的。
母亲总是向乔爽抱怨如果不是因为她,父母早就离婚了,但是这句话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引起她的感激反而种下了恐婚的种子。
图片
上大学时,有次老师让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轮到乔爽时,她一言不发,他觉得难以启齿、尴尬极了。
为了逃避家庭的阴霾,毕业后的乔爽选择留在上海工作,有天上班的路上,她发觉两腿瘫软、眼前一黑摔倒在上班的路上。
经过检查,她患上了椎管瘤。
独在他乡的桥上无依无靠,只好回家养病,这也是她第一次动摇内心“不婚主义”的想法。
恢复半年后,母亲还是执意给她介绍对象,拗不过母亲,她只好硬着头皮同意。
结果她没有收到相亲对象的消息,反倒是接到了一通对方父亲的电话。
电话中中年男人盘问犯人一样询问她的工作、籍贯、薪资,让她深感不适。
得知她不在体制内工作之后,对方的语气更是充满鄙夷。
“发一张照片给我,如果你足够优秀,我会把你推荐给我儿子的。”
乔爽忍受不了男人的居高临下,直接挂断了电话。那天她趴在工位上一直哭...
四年后,乔爽不幸患上恶性肿瘤。
化疗过后的她形容枯槁,父母痛心不已,此后也再没提过催婚的事,她好好活着已是万幸。
图片
 05 
截至2022年,我国的大龄未婚女性人数已达3800万。
此外,根据《2021年中国当代不婚主义白皮书》显示,单身人群中不婚者的比例约为25%。
也就是说,每四个单身的人中就有一个不婚主义者。
她们的故事成千上万,或许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困境。
相同的是她们长期生活在“朝不保夕”的不安当中。
中国最早的一批不婚女性已经逐渐老去,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其中有人坚持不婚,有人则试图“回头”。
图片
身在上海的胡俊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尽了准备。社保、养老金、养老保险、房产以及多年的资产,一应既全。
经历过好友的变故之后,每年她都会给自己做一次全身体检。
“只要不生大病,我就安全无虞。”
但是眼看着朋友逐渐疏远、父母逐渐老去,现在的胡俊也试图去照顾父母,并计划着相亲。
图片
董小丫仍旧在与独身的弟弟“相依为命”,大病初愈的她再也无法像以往那样敢打敢拼。
“以前是我养他,现在他养我”
董小丫指着自己的弟弟打趣地说着。
乳腺癌出院当天,她和几位病友一起合影、谈心,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其中就包括和自己大吵一架的那位大姐。
图片
而远在陕西的乔爽在花光积蓄治病之后也对人生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辞去外企的职务,成为了一名自由的微商。
她把家搬到风景如画的昆明,过上了自在的独居生活。
乔爽今年40岁,却已历经千帆。
如今她有一位“无话不谈的异性朋友”,他们会一起约会、读书,亲密无间。
即便仍旧不信任婚姻制度,但是她也开始迈出第一步去和男人交往。
正在老去的“她们”,曾经也有豪情壮志,他们勇于做“少数人”、冲出桎梏,寻求自己的幸福。
图片
独身、丁克或者传统婚姻,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无论哪种选择,都有其遗憾和幸福。
当时过境迁,垂垂老矣的“不婚者”们需要的更多是社会的关怀和适当的保障。
那么对于这些不婚主义者的生活,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