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饮食、吃多动少,18岁花季少女确诊大肠癌

18岁女孩小敏经常熬夜、沉迷手机再加上高脂、高糖饮食,出现下腹隐痛、便秘等症状时一检查,竟然患上了大肠癌。万幸的是,经暨大附一院胃肠外科专家手术摘瘤后,小姑娘并未发现淋巴转移。
小切口切除大肿瘤
花季少女重获新生
根据病史问询,小敏在进入高校后的生活习惯很不健康,熬夜、高脂、高热、高糖饮食,睡懒觉忘早餐,偏爱油炸食品,奶茶更是一杯接一杯且不爱运动、吃动失衡。饮食、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堪称巨大。小姑娘在半年前开始有下腹隐痛不适,近期更是越发明显,加上严重的便秘症状,误以为自己患上阑尾炎的她这才来到医院就诊,并发现了升结肠处出现了一个直径约8厘米的巨大肿瘤,尽早外科手术成为关键手段。
被胃肠外科收治后,医院胃肠外科一区杨景哥主任团队为其进行了充分的营养评估和术前准备。手术通过在其腹部开放四个小孔,在高清腹腔镜的加持下,完整显露了小敏肚子里的巨型肿瘤。“肿瘤已穿透肠壁浆膜,侵犯肠周脂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穿孔危及小敏生命。”
经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小敏的肿瘤和受侵犯的肠周脂肪被完整切除,杨景哥主任同时也为小敏进行了淋巴结的清扫,防止可能出现的淋巴结转移。小姑娘在手术后第1天便能进食和下床活动,随后顺利出院。
据悉,术后病理提示小敏的肿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中低分化腺癌合并黏液腺癌,但幸运的是,清扫出来的80枚淋巴结无一存在癌转移。考虑到相关基因检测提示其恶性肿瘤还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小敏的直系亲属正在进行胃肠道、妇科等相关系统肿瘤的筛查!
图片
年轻群体患大肠癌
主要诱因是广泛摄入甜、肉饮食
随着医学的进步,多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大肠癌不降反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年均增加1.2%-2.4%,《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则指出,大肠癌人群中年轻患者(小于50岁)占比将达10%-25%。不同于老年组患者,年轻组肿瘤分期更晚、分化程度更差、对化疗响应率低,因而诊治困难。
年轻人结直肠癌的高发,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不无关系,如粗纤维摄入的减少,精细加工食物、油炸烧烤食品摄入的增加。此外,久坐缺乏运动、肥胖等也被认为是增加了罹患癌的风险。2022年《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中国人,特别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罹患大肠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泛摄入甜、肉饮食。“甜”主要指富含加工糖的食品,而“肉”则指红肉。
杨景哥表示,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日夜颠倒,作息不规律早已成为当今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同时年轻人对于自己健康监测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症状可能是大肠癌的先兆。肿瘤早诊早治能够极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数据显示,早期大肠癌5年存活率超过90%,而一旦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则仅为15% 。“50岁以上成年人应当尽早开始人生的第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本人有消化道疾病或结肠癌家族史,则首次筛查年龄需要进一步提前。”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