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票房45亿,这部口碑佳片才5000万?谁为好电影“买单”

文|令狐伯光
孔大山导演,王红卫、郭帆监制、杨皓宇、艾丽娅、蒋奇明、王一通、盛晨晨等主演的科幻片《宇宙探索编辑部》上映第15天的时候,也就是半个月的时候突破5000万了。
图片
要知道,这个成绩算不上多好,我们不说和其它电影比较。这个《流浪地球2》是14日上线网络的,因为刚上线还是要收费6元钱,非会员是12元,这个查了下数据截止本帖发表前,像哔哩哔哩播放量达突破1700万。
哪怕我们就都按照会员的计算6元播放一次,1700万播放就已经破亿了。
图片
这个算法肯定是不科学的,但是加上还有其它上线的平台,会员和非会员叠加。这个《流浪地球2》上线网络赚个数亿票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还是线上赚的钱,更不用提线下了。
最重要的是《流浪地球2》是春节档第二名,第一名《满江红》票房更是破了45亿。
图片
除了明星,剧情未必好多少,但票房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几十倍。虽然我们都知道《宇宙》是部文艺片,票房不高很正常,但毕竟它携带《流浪地球2》后中国科幻余威,郭帆更是大力的宣传。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宇宙探索编辑部》呢?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文艺电影呢?
15天票房5000万,不及《票房地球2》领头?但郭帆都赢了
图片
《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不高太正常了,因为这是一部文艺片。普通人进院线就是奔着“娱乐电影”目的去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优秀的有深度的电影,但不是一部优秀的娱乐电影。
这就好像有些即使拿到苹果编辑推荐的独立游戏在商业游戏市场也赚不到钱一样,题材吸引度和画面会对观影人群有很大的影响。
图片
电影票房还有影线建设的因素,我记得当年陆川最经典电影《可可西里》2004年上映,距今快二十年了,20年内我国的影院发展飞速,观众的收入也在增长,愿意进入影院消费的人群扩大。
同年2004年《功夫》的大陆票房也仅1.7亿,而十年后稍微好点的电影都能上亿。
图片
如果《可可西里》是在现在上映,相信票房破亿完全不是问题。同理,《宇宙探索编辑部》放在2004年上映,恐怕能有500万就不错了。
既然知道了目标的观众群体的消费需求,如果偏偏要上映明显与需求不符合的电影,那就是定位的问题了。
图片
我们经常会看到网络上关于这类电影有一个争议,那就是现在大投资烂片不是很多。但是像《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口碑好的电影,票房往往却不行。于是就发展到一些群体,包括像导演冯小刚都骂过观众。
现在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有太多的垃圾观众之类的,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图片
单方面指责观众群体“扼杀”好电影是没有事实上的意义的。根据我的了解,如果某个产品上线成绩惨淡,绝对不能说观众不懂欣赏,一定会反思我们的立项有问题,或者我们的制作有问题,没有打动观众。
图片
我恰恰不认为观众在扼杀电影,反而是由于院线的成熟和消费理念的成熟,很多烂片得到了与品质不相称的名声和票房,不过这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都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然结果。
电影作为一个复杂的链条产业,不仅仅需要剧组努力拍好,还需要在市场运营、操作上更多的下功夫,让好电影更有机会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样是科幻片,把郭帆两部电影一对比,差别就出来了
图片
因为从电影角度上讲,《流浪地球2》和《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两种电影,云集了中国顶级演员,顶级大制作,顶级硬科幻史诗的《流浪地球2》在国内都不是票房冠军,《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的文艺片照样破不了亿。
《无间道》之后20年了,我还真没发现香港有多少拿的出手的佳作。烂片倒是越来越多,刘德华啊,王晶啊,徐克啊,成龙啊现在都成了烂片之王。
图片
所以,这不是观众导致的香港烂片横行的对吧。这与电影公司、导演能力,观众审美,包括电影市场定位都有关系。那些电影票房不行怪观众的纯粹是给自己找理由,这种抱怨是没有意义的。
不同题材类型的电影产品都有自己的观众群体,只是数量上的问题,《宇宙探索编辑部》的观众群体一定比《流浪地球2》要少,注定就是票房上要吃亏,这是正常的市场反应。
图片
这些再加上发行宣传上面的投入比重,电影主演名气,题材内容的吸引力,这些都会影响到票房。并且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内容是否有引爆中国观众的点,已经变得无比重要。
2017年前的香港合拍片,票房还是国产电影数一数二的,现在的香港合拍片票房最高不过15亿,香港本土市场也是以好莱坞大片为主。但是《毒舌律师》破了纪录,我们不能怪香港观众不支持本土电影对吧。
图片
但内地观众已经get不到引爆香港观众的点,所以《毒舌律师》内地票房只能破亿了。
所以我觉得票房能够反映制作方、发行方、院线共同为市场去的努力,观众只是对这份努力的投票。
中国电影行业还不够成熟,观影群体的观影目的也不是为了深度电影。分析一下市场,比如假期的观影,携家里老小肯定不是为了看一部身心俱疲的,还需要思考的电影。
图片
你会带女友看一部喜剧还是科教片?带兄弟看一部特效爽片还是文艺片?带家人看一部能够娱乐增进情感的电影?市场的发展是有一定阶段的,他需要时间。慢慢人们口味开始变了,才会想到换着看。
现在就没有疼痛青春片,古装魔幻烂片井喷的现象了对吧,我是很看好国产电影行业的。
15天票房才5000万?郭帆的这两部新片,让我看到国产电影的希望
图片
好的市场培养好的观众,同时良好品味的观众又塑造好的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无法分割的,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处于正反馈的状态。
2023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我们倒不能说清一色的佳片,但是相比今年的好莱坞电影,还有韩国电影,质量进步非常的明显,那边是稍微质量好点的电影都算凤毛麟角。
图片
2023年以来的好莱坞大片是《黑豹2》《蚁人3》《沙赞2》,连开年的《阿凡达2》都谈不上多好,当然也有《极速追杀4》《龙与地下城》两部质量还不错的。
2023年的韩国电影更是全部扑街,《交涉》《贞伊》《英雄》《幽灵》《杀死福顺》。除了电视剧《黑暗荣耀》就只有《下一个素煕》了,韩国电影还是适合拍现实主义题材。
图片
而日本电影嘛,众所周知只剩下动漫了,质量和成绩都不错。
今年以来国产电影的题材类型相对更广泛,当然不都是绝世经典,像春节档除了《流浪地球2》,《无名》《深海》就是算不上绝世经典,但是都是有进步的国产类型片。
图片
后面大鹏的《保你平安》,再到现在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爱很美味》,以及翻拍的《忠犬八公》质量都不错,今年刚放开以来的中国电影进步好大,真的有希望了的感觉。
《流浪地球2》的意义不用多讲,《宇宙探索编辑部》说明有存在主义的文艺片。
图片
《无名》《深海》说明国产类型片可以有新的形式,虽然它们的问题也不少;《爱很美味》证明中国的女性都市爱情片开始出现,《保你平安》是一部现实主义商业片,综合质量相当不错。
你要说中国电影多么天下无敌倒不至于,但是2023年以来中国电影进步确实明显。并且一堆一堆积压的片子上映,如果五一档,暑期档,还有国庆档也能像春节档,我认为今年国产电影进入了新时代。
文艺片,票房才5000万?中国电影需要《宇宙探索编辑部》
图片
最后,《宇宙探索编辑部》是部文艺科幻片,虽然它有争议但还算得上是一部软科幻。郭帆团队的《流浪地球》开启中国重工业科幻片大门,这部就开启了文艺片科幻片大门。而当前的中国电影,非常缺少这样的软科幻电影。
图片
像同样的外星人软科幻,《降临》是外星接触类的,《超时空接触》也还不错,片子里更让人思索的是人类宗教对科学的影响。
《宏观世界》不烧脑但情节和节奏引人入胜,和《超时空接触》一样都是外星人通过包括二进制在内的手段和地球人取得联系。另外还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k星异客》,比较烧脑的《彗星来的那一夜》等等。
图片
中国现在却只有一部这样的文艺科幻片,所以中国科幻片还远远谈不上什么春天,我们需要更多的《流浪地球2》《宇宙探索编辑部》,包括电视剧《三体》。
如同剧版《三体》也没有大爆一样,它们能出现就已经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