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发布!

2023年4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健康界注意到,今年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连续第三年发布《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连续第四年发布《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相比2022年,2023年的评选方法做了进一步优化。《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评选过程中,在通讯评审前增加了评审专家组审议,增强评审的专业性、权威性。《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的评选将基于期刊的学科分类细化至基于论文进行学科分类,实现对文献更准确的归类;创新性提出基于分学部(领域)拐点计算的量化遴选方法,尽可能在量化计算阶段充分体现各领域差异。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健伟指出,在评选流程上,首先向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征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素材,并基于往年积累建立候选成就素材库,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团队基于「五元价值」完成量化计算,经评审专家组审议、学部委员通讯评选、评审专家组终审,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执行委员会审定,最终本年度有3项重要医学成就入选。
《中国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聚焦我国学者在2022年度取得的对医学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关注度大的或应用潜力大的重要研究成果。评选采取「多元化计量」与「多主体研判」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无偏倚纳入多源数据建立候选成果数据库,包括我国学者在2022年度发表的医学研究论文、获授权的国内外专利、获批上市的国产药物产品、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等,累计收集多达30万余条。
在此基础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团队进行数据采集、清洗,并基于计量学指标完成初步遴选,经同行专家评议、评审专家组审议、学部委员通讯评选、评审专家组终审和执委会审定,最终有31项重要进展入选。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侯云德学部委员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韩雅玲、张志愿、强伯勤、王锐、徐建国、施剑林6位学部委员分别发布了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与生物学、药学、卫生健康与环境、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领域2022年度的重要医学进展。
具体名单见文末
↓↓↓↓↓↓↓↓↓↓↓↓↓
继屠呦呦后
他是下一个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
健康界注意到,本年度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的第一项成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卢煜明发明的血浆DNA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
此前,2022年9月,卢煜明凭该项技术获得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2022年度拉斯克医学奖。
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篇文章称,以非侵入性方式确定单基因导致的疾病或对胎儿基因组进行分析,已经成为产前检查的「下一个前沿」。
这个前沿领域,几乎完全是由一个人开拓出来的。1997年,卢煜明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顶刊《柳叶刀》(Lancet)发表论文《Presence of fetal DNA in maternal plasma and serum(在孕妇血浆中检测到胎儿DNA》。
这篇论文至今被引用超过了2200次。
图片
被誉为「无创产前诊断之父」的卢煜明,其发研的产前无创DNA技术是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从此,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仅需采取孕妇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从中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测胎儿是否患三大染色体疾病。
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之前,主要依靠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的遗传信息,而羊水穿刺会造成将近的1%孕妇流产。
相比于羊水穿刺技术,产前无创DNA技术使数百万妇女及其胎儿的产前检查更加安全,且准确率超99%。
拉斯克医学奖是医学界中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至今有95位拉斯克医学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比例占25%,单是过去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就有7位曾获拉斯克医学奖。
此奖项成立75年来以来,卢煜明是第五位获奖的华人。此前的几位华人获奖者分别是1962年获奖的李卓皓、1972年的李敏求、1991年的「基因诊断之父」简悦威及2011年的中国首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屠呦呦。
其中,卢煜明是2015年后继屠呦呦以外,唯一以中国为研究基地的拉斯克医学奖得奖者。
卢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祖籍潮州,妈妈是一名音乐老师,爸爸是一名精神科医师。
2016年,汤森路透将在科学界颇有知名度的「引文桂冠奖」授予了卢煜明,他由此也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业界人士刁博由此分析,卢煜明已经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突破奖、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大奖,近几年来一直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热门人选。
拿下了拉斯克奖这个大奖,这表明他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这使他距离诺贝尔奖更近了一步。如果以前说卢煜明拿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那么现在完全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卢煜明会在哪一年拿下诺贝尔奖。
刁博由此预测:五年之内,卢煜明会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是怀着十分谦卑的心态来接受这个奖项。」卢煜明曾表示。
卢煜明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科学家,在香港本地做了25年的研究工作。这次获奖也证明了,我们基于本土做的科研成果是能影响世界的。
「我就像是一个科学旅途中的旅人,去一些我从未去过的地方,才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看到 ‘某些风景’ 的那个人。」 卢煜明曾经这样说。「成为第二名,就意味着成为失败者中的第一名。」
 他总是想成为第一个看见的那个人。
「很幸运我很早便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且在完成该项科研任务时我也仍未退休。」卢煜明坦言,研究过程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他进入牛津大学进行临床医学的修读。当时,卢煜明思考能否将PCR技术应用到产前检测。
很快,卢煜明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然而,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他正走进一条无法走通的死胡同。
在前8年研究中,「我试图找到来自循环胎儿有核细胞的遗传信号。」 卢煜明回忆当年的情况时说,「然而,由于这种胎儿细胞太稀少了,我无法获得可靠和一贯的信号。」 
这是一个始终困扰着他的巨大问题。1997年,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回到香港授课,并打算将此前的研究推翻重做。
1996年9月,卢煜明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看到两篇文章,发现癌细胞会把DNA释放到癌症病人的血浆和血清中。
这个发现让卢煜明眼前一亮:我就在想了,这个胎儿其实同癌细胞也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切入性」。还有我想,我做了医生那么多年,我还没见过一个癌症有胎儿那么大,因为胎儿出生的时候,可能很大,没见过癌症有那么大。因此我就在想,如果一个很小的肿瘤可以释放DNA,我们看得见。那么,这个大的胎儿释放的DNA应该更能看见了。
在血液中,50% 的体积是血细胞,另外的 50% 是则是血浆,这一研究的关键突破就是将焦点从血细胞转移到了血浆,所需要的诊断信息就藏在孕妇血液中在细胞外浮游的胎儿 DNA 里。
胎儿的 DNA 片段就如同无线电聊天的片段一样,会在母体的血液中循环。
尽管在分娩之后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母体血液中此前存在的胎儿 DNA 便会立刻消失,但这并不对产前诊断有影响。
之后,卢煜明开始在游离的母亲血浆里寻找胚胎DNA。
在一次加热泡面的过程中,热量给予了他灵感。
「在我第一次操作检测游离的胎儿DNA时,我把血浆煮了煮,然后取用很少量的 ‘汤’ 来做PCR。这跟我煮泡面的过程是相似的。」 卢煜明说。
他开始尝试加热血浆,期间灭活了可能会影响DNA检测的蛋白质,再通过离心和吸取上清,提取出最终的DNA样本,成功地在母体血浆中检测到了胎儿DNA。
2011年后,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正式进入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检测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
王辰院士和胡盛寿院士领衔的项目
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
健康界注意到,另两项本年度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的,是来自于王辰院士、詹庆元、商鸣宇等的创立序贯通气新疗法及急性肺损伤干预新策略,以及胡盛寿院士、陈琛、余顺周等的创建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
他们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小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填补了国内人工心脏产品领域空白,攻克高端医疗器械技术行业卡脖子难题,被国内外誉为「全球最佳临床实绩」。健康界注意到,主要完成单位除了胡盛寿院士任院长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之外,还有两家企业: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而在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领域2022年度的重要医学进展中,也出现多家企业的身影,体现了医工结合的新趋势:
超导磁体5.0T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
注册人名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 磁共振成像系统,国械注准20223061141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获批
注册人名称: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
产品:质子治疗系统,国械注准20223051290。
双通道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套件获批
注册人名称: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产品:双通道可充电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脉冲发生器套件,国械注准20223120085。
血管内成像设备获批
注册人名称:全景恒升 (北京) 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血管内成像设备,国械注准2022306064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整理|阳子
监制|章北海
丰厚稿酬征文,欢迎医务人员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