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郑永年:多国政要访华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不容小觑

4月18日至20日,“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出席记者会,分享他对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在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引擎作用的观点。
郑永年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11座城市各有各的精彩,未来只要各个城市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合发展,必能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
图片
郑永年。
高质量发展应造福于民
18日,郑永年在谈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时指出,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在世界各区域经济普遍缺少动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这也是近期多国元首、政要纷纷访华的原因之一。
郑永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此,接下来中国高质量发展追求的不应只是单纯的GDP数字增长,而是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教育、医疗、住房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否得到改善,并从中产生获得感。”
此外,郑永年分析指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是核心。他指出,如今中国的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还处于中等技术水平,未来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加强自主研发,实现产业升级,是中国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郑永年表示,过去30多年,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先行地,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让“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下一步如何在应用技术为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乃至实现更多从零到一的突破,是广东的使命。
郑永年举例,广东实现产业升级已有较好基础。其中,深圳已于2022年出台“20+8”政策,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亦基础雄厚,具备完善的创新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广东与香港互为依托,互补优势明显。
大湾区融合发展活力无限
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郑永年认为,高质量发展有三大先决条件:首先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助力科技进步;其次必须拥有一大批把基础科研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和机构,来增强转化能力;此外,还需要有能为前两者提供足够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便可集齐这三大条件。
他表示,香港地方虽小,但坐拥八大国际知名的顶尖院校,拥有相当成熟的科研创新体系及人才培养制度,在基础科研方面具有强劲实力;而广东聚集着大量制造业企业,蕴藏着强大的转化能力;在金融方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有着可与华尔街比肩的势力,金融体系发达,更是连接内地市场与海外投资者的纽带,在吸引国际投资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郑永年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内的11座城市各有各的精彩,未来只要各个城市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合发展,必能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