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白喉棒状杆菌

图片
作者 | 李曲文
PART 01
并未消失的白喉
WHO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累计报告白喉病例10107例,其中欧洲白喉病例最少,为6例,美洲次之,为79例。全球90%以上白喉报告病例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分别为5387和4002例。2007—2019年我国无白喉病例报告。但到2020年,我国境内又出现2例白喉病例,表明白喉的监测及防控仍需持续进行。
PART 02
白喉历史大流行的记载
1613年,白喉袭击西班牙,被称为“绞杀之年”
1735年,北美的新英格兰地区又被白喉袭击,有8人死于白喉的家庭至少有6个”
图片
1878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爱丽丝公主就因为患白喉而殒命;
美国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Cleveland)的大女儿露丝·克利夫兰(RuthCleveland),去世的时候只有12 岁。
图片
19世纪80年代,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白喉大流行,有的地方白喉的病死率高达50%。
20世纪初的美国,每年有13,000 至15,000人患白喉去世,而当时美国的总人口是1 亿多。
1925年1月白喉传染病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诺美镇爆发。
图片
PART 03
我国的白喉历史
18世纪以前,白喉在我国医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喉证中曾有“喉痹”、“马喉痹”等症状描述。
18世纪下半叶,白喉开始在我国零星出现,白喉从境外传入,疾病多由沿海地区发起,逐渐向内地蔓延。
新中国成立后,白喉在我国每隔七八年就会出现一次流行。
图片
图片
白喉历史进程
PART 04
什么是白喉
图片
图片来自Front.Microbiol. 9:1743.doi: 10.3389/fmicb.2018.01743
PART 05
白喉棒状杆菌的检验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细菌种类较多,其中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致病性强,可引起白喉(diphtheria)。此外,还有假白喉棒状杆菌、结膜干燥杆菌、阴道棒状杆菌、痤疮棒状杆菌等,一般统称为类白喉杆菌(diphtheroidbacilli)。这些菌分别寄生于人鼻腔、咽喉、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处,一般无致病性,多为条件致病菌。
图片
PART 06
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
菌体为(0.3~0.8)μm×(1~5)μm细长弯曲的棒状杆菌。革兰阳性,菌体粗细不一,常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用美蓝或奈瑟染色后,菌体两端或一端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
图片
PART 07
实验室鉴定手段
图片
PART 08
白喉防治原则
1.人工自动免疫:婴儿满月即可接种白百破疫苗,注射白喉类毒素能显著地降低白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人工被动免疫:白喉病人及与白喉病人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需肌肉注射1000~2000单位白喉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
3.抗菌治疗:确诊的病例应及时应用青霉素、红霉素等治疗,预防继发感染及恢复期带菌者的出现。
总之,白喉虽然在我国报道较少,但国外每年仍有相关病例的报道,鉴于本病的传染性强、严重可致死的情况,尤其是前往白喉流行区域或散发地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