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伊格尔顿:真正的希望源于审慎而敏锐的理性

特里·伊格尔顿的两本著作《唯物主义》和《无所乐观的希望》近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联合新行思出版,两本皆为首次翻译引进国内。
伊格尔顿是公认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英国批评家之一,其研究领及文学、美学、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作为英国左派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伊格尔顿向来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其幽默的文风、反讽的笔法,也深受大众读者欢迎。
图片
在《唯物主义》一书中,伊格尔顿首次对唯物主义这一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思考,其论述的唯物主义并不局限于日常什物或哲学史上的相关讨论,而是由“身体”——人存在于世的物质基础出发,将唯物主义从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中解放出来,还原回人类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伊格尔顿对脱离现实的反本质思想提出了辛辣批判,极力捍卫劳动、传统与人性的意义。读者将追随作者的重重论证,回到人之生存的根本问题,重新反思个体生活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图片
《无所乐观的希望》源自伊格尔顿2014年受邀在弗吉尼亚大学佩奇-巴伯讲座发表的讲演。伊格尔顿在书中提出了“悲剧性希望”的新概念,将希望与不假思索的乐观主义区分开来。乐观主义多半出于惯性,已沦为一种“陈词滥调”,但真正的希望却源于审慎而敏锐的理性,要求反思与担当。用作者的话说,希望是“对忠诚的忠诚”,在经历动荡后仍能坚守的信念。在伊格尔顿看来,在愈加不确定的世界中,希望成为一种面对未来的有效手段。本书也可看作一部关乎人类信仰与希望的编年史。齐泽克对此书提出了高度评价:“在我们的困境中,每一种直接的乐观主义根据定义都是假的——真正的希望的承载者是那些敢于直面深渊的人。无所乐观的希望恰是适合我们混沌时代的真正宗教的最佳范式。”
这两本书厚度都不到两百页,并非艰深巨著。伊格尔顿运用其一贯优势,在旁征博引之基础上,充分开拓和挖掘种种概念之复杂性,又能举重若轻,借种种诙谐比喻触及问题实质。其笔法、内容在给人启发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
据悉,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工作室和新行思还将联合推出伊格尔顿的三本作品:《文化之用》《批评的革命者》《文学事件》。
南都记者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