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声嘹亮】福建厦门持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

“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3月2日,厦门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再次传递出严字当头、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是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实践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重要指示精神,这座城市从权力运行的关键“一把手”抓起,从经济发展的引擎国企管起,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治起,打虎拍蝇决不手软、惩处治理一体进行,将治的理念全面融入严的基调,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图片
厦门城市风光
从重点对象抓起,督促“一把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从严
今年2月召开的厦门市纪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一把手”这个词被反复提及——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中,有“细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措施”“织牢织密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网络”;部署新一年工作时,再次强调“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管好管住“一把手”的要求清晰而坚定。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2021年11月,厦门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换届伊始,厦门就将“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进行部署。新一届市委领导分别带队赴部分区、管委会、市直单位,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听取被检查单位党委(党组)“一把手”汇报相关情况。
“对各级‘一把手’来说,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最直接、最权威,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厦门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为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厦门市委出台《加强和改进厦门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的意见》,明确要求党委(党组)书记加强对下一级党委(党组)书记的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市纪委监委印发《厦门市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责任清单》,明确监督举措,督促“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充分履行职责,把责任链条逐级延伸、层层压实。
用好用活谈话提醒,是强化“一把手”监督的一项重要抓手。以集美区为例,在做好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谈话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党委(党组)“一把手”对同级班子成员谈话,要求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每半年约谈一次班子其他成员,听取履行“一岗双责”汇报,对班子成员所作函询说明签署意见时要进行教育提醒,不能“一签了之”。同时,强化纪委书记对下级“一把手”谈话,及时约谈提醒,抓早抓小。“谈话提醒不能‘语过无痕’,更重要的是督促其改正问题。”集美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季度都会梳理汇总谈话提醒、日常监督等发现的“一把手”相关问题,逐单位建立问题清单,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一年多来,集美等各区、管委会和市直单位对本级及下级党组织已实现约谈提醒全覆盖,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从严的浓厚氛围。
“一把手”是一个单位的“领头雁”,出了问题严重影响整个单位的政治生态。2022年7月,集美区纪委监委查处了一起“一把手”自身不正、管理不严,导致多名下属违规违纪的典型案例。经查,某区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李某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礼品礼金,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致使本单位10名在编人员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的行为,最终李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其他人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或诫勉、责令检查等处理。严肃查处的同时,还注重以案促改。区纪委监委制发纪检监察建议,要求上级主管单位加强对下属单位党风廉政教育、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厦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开展经常性政治生态分析作为配套工作,嵌入对“一把手”及领导班子成员的日常监督当中,对各区委、市直部门党委(党组)、市属国企和高校党委实现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全覆盖。
“从严管党治党必须从‘一把手’抓起,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带动所在部门、单位形成严的浓厚氛围。”厦门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厦门还制定了《关于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建立对“一把手”监督考核“政治表现首问制”,督促领导干部在遵守和执行纪律上走在前、作表率,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严起来。
从重点领域管起,严惩国企腐败,以点带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今年新年刚过,厦门当地媒体就被一连串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消息“刷屏”——1月16日,建发集团下属城服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施震、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庄跃凯有关案件分别由厦门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天后,“刚退休一个多月即被查”的厦门天地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寿飞涉嫌受贿一案,亦由厦门市湖里区纪委监委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疾风骤雨般的消息,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惩治国企腐败一刻不松、一严到底的力度和决心。
突出重点才能事半功倍。特别是反腐败工作,只有聚焦重点领域,才更容易抓住要害、把握关键,以点带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决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厦门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事关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国资国企领域成为重拳整治的焦点之一。
“必须清醒看到国企还存在党风廉政问题,要以零容忍的警醒和力度抓好正风肃纪反腐,保持高压惩治不松劲。”2022年6月,厦门市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崔永辉斩钉截铁的话语,再次吹响国企反腐的冲锋号。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聚焦工程建设、国企混改、异地投资等重点领域,深挖细查“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问题。2022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国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69件7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2件55人,挽回经济损失1.34亿元。蔡寿飞、庄跃凯、施震等人相继落马,在当地国企领域形成了极大震慑。
不仅盯大案要案,藏匿在角落的“苍蝇”也绝不放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思明市政公司餐厨垃圾直运队队长陈某某利用调度管理权限牟取私利的问题,思明区纪委监委深挖彻查,很快查明陈某某利用职务便利,要求万象城等大型商场的餐饮商户将垃圾收运业务交给指定公司承揽,自己从中收受利润分成。商户如不同意,就找借口不及时清运餐厨垃圾,臭气熏天影响商户正常经营。陈某某受贿金额达60余万元,最终被思明区纪委监委予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
风腐问题同根同源,必须坚持一体纠治。通过梳理近年来全市查处的国有企业“四风”问题典型案例,市纪委监委确定了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违规吃喝,违规公款旅游,以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5类国企易发多发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全市36家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梳理并确定本企业“小切口”整治清单,做到“一企一药方”,精准“对症下药”。据统计,在专项整治中,共发现各类问题129个,推动新增或修订制度294项。
针对问题查处、集中整治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厦门市注重从制度层面查缺补漏,持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市委出台《关于加强厦门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监督管理的意见》,从强化政治监督、落实主体责任、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对加强全市国企领导班子监督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市纪委监委针对国企廉洁风险防控,从12个方面提出31条措施建议,推动职能部门相继建立健全《关于进一步完善所出资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11项制度,并开展“清风护企”行动,促进廉洁风险防控有机嵌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不断扎密扎牢制度的笼子。
“从严惩治国企腐败的最终效果,要落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护航上来。”厦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严志铭表示,在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服务保障下,国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持续增强。截至去年底,厦门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近29%和15%,更通过国有资本带动民营企业及各类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为厦门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人员介绍《致患者及家属的一封信》,引导患者及家属不送“红包”。蔡怡琳/摄
从重点问题治起,“点题整治”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提升获得感
“就诊卡里怎么突然多了5万块钱?”这个春天,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蔡奶奶遇到一件怪事。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这5万元是家属偷偷给医生留下的现金红包,医生没有收,而是全部充进了患者的就诊卡,用于支付后续住院费用。弄清来龙去脉,蔡奶奶和家属连声感激:“你们医院是实实在在地为患者服务的啊!”
送出的红包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在厦门各大医院已不再是稀奇事。换届以来,新一届厦门市委将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举措,整治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22年,市纪委监委将整治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问题列入“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整治项目,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印发《厦门市属公立医院处理违规收受“红包”问题导引》,明确处理措施、问责建议、处理权限、处理依据,让医务人员明晰底线、红线。推动全市1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落到实处。
“点题整治”,是福建省纪委监委在近年来“小切口”“项目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的创举,通过“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工作机制,深入纠治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2022年,厦门市“点题整治”共明确了20个重点整治项目,并向群众公开征集上述项目中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和监察对象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厦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83件,追责问责 46 人,督促各级各部门建章立制83项,并推动职能部门受理群众诉求2755件。
整治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年初,依托“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2022 年度“点题整治”成果社会监督评价正式启动。10天“线上+线下”问卷调研期间,共有13000多人次参与,收到500余条群众留言,收集各类问题163件。社会评价将上一年度整治成效分为“最满意”“最不满意”和“继续推进”3个选项,市纪委监委针对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的整治项目,要求牵头部门继续发力推进。评价结果落地后,市纪委监委相关同志表示,“此次社会监督评价结果,为下一步的‘点题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市纪委监委将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各牵头单位,持续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切实压紧压实部门整治责任。”
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不仅是“点题整治”的靶向,也是市委巡察的监督重点。十三届市委第一轮巡察的12家单位在整改通报中均将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单列一项,公开相关问题和治理成果。其中,市海洋发展局党组针对巡察发现的执法支队收取执法保证金问题,明确不再收取执法保证金,并将违规收取的231人次、618万余元执法保证金全部返还当事人。在此基础上,市海洋发展局党组通过整改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防止再次出现于法无据的情况。
群众对“严”的感受来自“天边”更来自“身边”。开展“点题整治”,亮出巡察“利剑”,精准发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聚力整治问题背后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严的基调没有变、严的措施更有力、严的氛围更浓厚。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3年第8期,作者:马直辰 董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