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倾听那些来自地球日益紧急的呼叫与悲鸣

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应将短缺40%;
到2050年,每年可能有2亿多人因气候失调而流离失所;
到2100年,气候变化将使超过一半的非洲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消失;
几百年内,格陵兰冰盖将完全溶解,届时上升7.2米的海平面将会淹没很多城市;
……
近年来,科学家们和各种各样的科研机构不断在抛出类似的危机预言。这似乎只是提供了一副模糊的望远镜:当未来越遥远、情况越复杂,预测就变得越困难、越不确定。有不少人甚至将之视为一种骗局;还有不少人只关心自己的周边世界,以至于无暇细听那些来自地球日益紧急的呼叫与悲鸣:
全球变暖背景下,散落在中国大地的湖泊正急剧萎缩;
在未来50年内,全球70%的珊瑚礁或将消失;
养育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青藏高原冰川,正加速消退;
人类主导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悄无声息地发生;
冻土加速融化,将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从此陷入恶性循环局面;
……
图片
正在融化的冻土(图源:视觉中国)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只爱具体的人是不够的,只关注周边的世界也是不够的,我们正置身于这样一个越来越危险的地球之中。而且,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越广阔,我们就越发意识到:地球的宜居是一个多么偶然,又是多么幸运的奇迹。这也意味着,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无法指望着能省心地逃离这里,对这颗一直在庇护我们的星球用完即弃。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投资我们的星球”。而要寻求长期收益,我们就必须赶在临界点之前管控好地球的风险:全球变暖、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降低、珊瑚礁消失、青藏高原冰川消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悄然发生、冻土加速融化、粮食安全和淡水短缺等等,多种全球性风险叠加起来,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全球系统崩溃。
面对这一切,也有人寄希望于人类作为物种的适应能力。可适应是有限度的,要知道,现在出生的孩子一生中遭受的极端气候事件,可能是他们祖父母的几倍。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全球即将错失实现1.5度或2度升温控制目标的机会窗口,一旦突破临界点,系统将无法回至原来的稳定状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置身于一个息息相关的系统里。
投资我们的星球,需要我们与地球的呼叫与悲鸣共振,也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地关注、了解和参与。
图片
世界地球日,腾讯新闻科学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万仕知非、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策划“地球呼叫”,邀请科学家们聚焦全球性高风险的焦点地区及极端天气下的中国,倾听来自地球日益紧急的呼叫与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