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很多可能不会读、可能读不懂的书,不用为此心生愧疚丨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差不多快成世界买书日了。不只是因为书商们推出来的各种折扣大战,还因为读书日这天,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劝读文,实在易于引发读书焦虑,而最快捷的打发方式就是买、买、买。
这一循环看上去就好像是,读书日强行制造了一种虚假的读书欲望,买书又成了这种读书欲望的一种虚假满足,一通买买买下来之后,面对书架上那堆估计一辈子也不会去读的书,又逆向产生了一种不读书的潜在愧疚,这种累积的愧疚到下一轮世界读书日将会被再次激发。
图片
确实,相比读书,买书总显得过分轻易,也最容易受人指责。但将之全然视为一种虚荣心态,也是不确切的。浏览各自的书架,很多人都会感慨自己买了太多以后可能不会看、也可能看不懂的书,甚至有不少书就是因为看不懂才买的。我并不认为这单纯是出于某种囤积的欲望。对很多读者而言,所谓奇景在险峰,阅读也可能被无意识地设想成一个升级打怪的进阶过程,而那些难懂的书就是未来关卡里的大bose。我们相信自己最终会读完它,并因此获得格外丰厚的奖赏。
一个人的书架,就是一种梦想的阅读自画像,大致也是可以见出其人心性的。我自己去师友家里,是最喜看人书架的。这些书经过主人之手一本本摆上去,被罗列进一种独特的,甚至是私密的排列次序中。这本被摆上架子的书,哪怕一辈子不读,哪怕只是单纯地加入另一些书,这些书也都会息息相关,并随之发生变化,书架的风景也由此不一样了。所以,一个人的书架就是他趣味和想法的内心草图,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那些可能不会读、可能读不懂的书。
对读不懂的“仰慕”,其实是种平常心态,有时候就连大师也未能免俗。1955年,未来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遵循其师阿尔都塞的意见,拿着关于胡塞尔的硕士论文去问福柯的意见。福柯看完后告诉德里达:“这篇文章要么F,要么A+。”换言之,福柯其实也没大看懂,却“不明觉厉”到想打A+。
图片法国思想家福柯
然而,当对看不懂的“仰慕”回到看不懂的现实,这终究还是件苦恼的事儿。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在兴致勃勃地准备阅读的过程中,就耗尽了读书的热乎劲儿,譬如灯光、座椅、文具、茶或咖啡等等,历经这一组枝蔓而琐碎的调适之后,通常就没有之后了。又或者,在终于克服了阅读的没时间、没环境、没心情、没耐性之后,手边一再拿起的某些书却几次三番地没能读完序言,或者硬着头皮读完了,又完全一头雾水、不明就里,这时候,真是恼得把书或撕或扔的心都有了。
当然,这不全赖读者。有些作者,是写作能力受限写不明白,而有些作者则是故意要写得费解。比如西方的隐微写作传统,就是担心表达非正统思想会受到迫害,或其他类似原因,于是只能在字里行间玩意义迷藏;又比如像乔伊斯这样的作者,写《芬尼根的守灵夜》是期待让它的理想读者一生研读,并“遭受到一种理想的失眠症痛苦”;而有些作者则相信写得晦涩艰深,能促使别人不断去诠释,从而加速作品实现经典化;还有些“专业人士”忙于发明各种不必要的术语概念,却是为了圈占知识地盘,用壁垒划分圈内人和圈外人……
图片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中译本,因其难度,至今没有出现完整的中译本。
因此种种,福柯后来曾批评德里达的写作是“蒙昧主义的恐怖主义”(terrorism of obscurantism):“他的写作如此晦涩,以至你搞不懂他在说什么,这是蒙昧主义的一面;而如果你批判他,他总会说‘你没有理解我,你这个蠢货’,这是恐怖主义的一面。”
与此相关,前些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英国促进阅读公益机构“读书社”调查了2000名成年读者,发现有54%的调查对象因死磕手头一本读不下去的书,而陷入了令人沮丧的“读书瓶颈”,因此“读书社”总干事休·威尔金森建议:看不下去的书不妨换一本。
看不懂就换一本,固然是不错的建议,但也可能导致:我们什么书都读……一点儿。尤其是在技术突进的今天,社交网络上的资讯、信息、知识铺天盖地,浩繁已极,且离你始终不过是一个指甲盖的距离。加之机器算法的精准投喂,让它们看起来更讨好、更循循善诱,且像速食饼干一样便捷。毋宁说,恰恰在今天,阅读更易被诱入“消遣主义”。
图片
阅读作为消遣,无可厚非,但一味消遣,一味避难就易,在今天就越惯于被投喂、被捏塑,它诞生了大量“几分钟读懂一本书”的网络产品。对知识的简化,固然让阅读省心省力,通常却是反知识的,也是便于意识管理和思维控制的。克服难度的书籍阅读在今天之所以紧要,就在于一本好书(包括电子形态),它对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推演必然是复杂的,也正因此它才能帮助我们免于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因此,完全没必要因为买了那些读不懂的书而感到愧疚,那些艰难的书,更大概率上是能为你重现复杂性的书。
与世间任何事一样,阅读也需要勇气。有时候试着克服一次“看不懂”,所能确立的阅读自信,也是不赖的体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刻意去追求阅读的难度,难度也未必就和阅读价值划等号。好书与人的相遇,其实带有某种偶然性,可能是恰在一个时间点上,恰在一个情境里,恰在一个迷思中,在这种时刻,它不应因难度而被放弃。
所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鼓起勇气去买读不懂的书,也鼓起勇气读它,或者不读它也坦然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