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圣骑士”——美军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弹炮作战能力分析

苏联前领导人斯大林曾形容火炮为“战争之神”,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火炮逐渐成为主要步兵火力武器,且在该段时间内,火炮的数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如今,在现代战争中,火炮也是火力作战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火炮中的佼佼者,绰号“圣骑士”的M109A6自行榴弹炮(M109A6 Self-Propelled Howitzer )在传统阵地攻防战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M109A6自行榴弹炮经常出现在各大战场之中,并有极高的知名度。作为目前世界上所能生产的最现代化自走榴弹炮之一,M109A6自行榴弹炮在美军新一轮援乌计划中也占到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让M109A6如此经久不衰?其又在战场上取得过哪些瞩目的成就?在装备配置和性能等方面又是否有一些可改进之处?
一、M109家族——“圣骑士”的前世今生
1952年,刚刚结束二战不久的美国,正在计划着研究一种相比于二战期间使用的M44 自行火炮(M44 howitzer)更具打击性和机动性的自行火炮,以满足未来战场上的非直射火力支援需求。作为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至今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期最长的自行榴弹炮之一,M109自行榴弹炮从1963年正式服役开始,已进行6代迭代,以满足竞争不断的战场需求。而目前美军所装备的就是M109家族的最年轻一代,也是最先进的一代——M109A6自行榴弹炮。
图片
M109A6 155自行榴弹炮
起初,M109还不叫这个名字,对于没有制式编号的自行火炮,T196-156才是最初的名字。其中156对应的是所装备炮口的口径。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际设计与加工过程中,M109的口径从原定的156毫米缩短了一毫米。但就是这小小的一毫米,给M109在制作工艺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及无与伦比的适用性。先前提到,M109系列的诞生,是为了取代M44系列,而M44系列的口径就是155毫米。将这两个火炮家族的口径统一,使得新的M109在制作时不需要额外制作新尺寸的炮口机件,同时,T196与同期计划中的T195自行火炮还共用相同的底盘与炮塔,这些措施既达到了简化后勤支援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M109家族的研发工作量,推进了其投入应用的进程。
虽然所谓的T196-155这一型号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一款自行火炮,但暴露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让其第一时间投入战争应用,为提高T196-155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大量设计修改工作是必须的。加之以美陆军在1959年提出的更换所有装甲战斗车辆引擎的决议,将T196型号火炮,也就是M109家族的真正问世时间推迟到了1963年。其最终的制式编号为M109 155毫米中型自走榴弹炮(Howitzer,Medium,Self-propelled:155mm M109)。同年,M109的量产合约对象从凯迪拉克汽车公司变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M109系列的生产又托付给了 鲍恩-麦克劳林-约克(Bowen-McLaughlin-York,BMY)公司,时至今日该公司仍在生产最新型火炮。
1984年,美陆军决定整合其先前提出的榴炮延寿计划(Howitzer Extended Life Program,HELP)以及榴炮改良计划(Howitzer Improvement Program,HIP),而这个整合计划所诞生的产物就是本文所提到的M109A6“圣骑士”自行榴弹炮。
二、全面武装——深入剖析“圣骑士”性能特点
作为一款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自走榴弹炮,M109A6的各项性能参数向来是各国公开的重要数据。相比于其原型,M109A6型号采用了一门M284-155毫米39倍径榴弹炮身,加长了炮管长度。其中M182A1炮架还加装了温度感测器,很大程度避免因为过热而产生的安全隐患。新增设的半自动弹药装填系统也让M109A6可以维持3发每分钟的持续射速和8发每分钟的急射速。最大射程延长至24000米(榴弹)、30000米(火箭增程弹),载弹量也从初代的28发增至39发。无论是在持续作战还是远程精确打击,以及重火力支援上都是同类火炮中出类拔萃的存在。美军甚至在M109A6型号的炮塔内部中内衬了凯夫勒(Kevlar)防弹内衬,以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
图片
M109A6自走火炮舱内视角
除去火力上的改进,M109A6的一大亮眼之处还在于具有过往构型均未配备的全自动火炮射控系统(Automatic Fire Control System,AFCS)、GPS导航系统、单频地空无线电系统(SINCGARS)、火炮自动射击管制系统等。这些系统让M109A6型号可以脱离射击指挥车(Fire Direction Center Vehicle,FDCV)在战场上自成一体,无线电系统可让炮内班组成员直接通过无线电获取射击命令,大大减少了信息在战场上的传递节点,提高了效率。射击管制系统与全自动火炮射控系统则可以根据命令自动调节火炮的设计方位,根据GPS提供的地形数据调整俯仰角。也因此,M109A6与前代相比少了一名炮手与辅助瞄准手,一辆火炮的配置也从6人变为4人。通过综合以上新装备,美军就保证了任何一门M109A6可以在命令发出的一分钟内完成既定打击任务。
M109A6的“属性点”不只是进攻方面点满了,在防御和机动方面它也是同样首屈一指的。火炮外壳的20mm铝合金钢板,在能防御一般的重武器和轻武器攻击的同时,铝合金特有的轻便也让M109A6的全重仅有28吨左右,在自行榴弹炮家族中可以称得上是“身轻如燕”。引擎动力方面,M109A6采用一台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制造的8V71T二行程液冷涡轮增压柴油引擎,其功率达到445匹马力,让火炮的最大时速达到56~61km/h。
图片
8V71T二行程液冷涡轮增压柴油引擎
综上所述,M109A6几大突出优势呼之欲出,那便是战场指挥官们都梦寐以求的快速火力支援能力以及强大的脱离战场能力,即“射击与速离”(Shoot and scoot) ,是现代战场对敌所需的关键能力。由于M109A6型号在当时代的火炮中几乎在全部领域都已臻至完美,不少军事专家都认为M109系列自行炮的潜能已经挖掘殆尽,能力已达极限,再进行改进已无价值和可能。虽然美军早在几年前就在着手研发所谓A7型号,但实际上即使是业余人士也能看出来,A7与A6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在外设的各种高科技系统上更进一步,可以说这根本不能算是火炮革新,只是犹如乐高积木一般的拼接。或许这一服役长达百年的火炮真的走向尽头了,我们不得而知。
三、美中不足——从过时缺陷看M109A6的现代化升级需求
也正如上文所说,M109A6在旧时代的确臻至完美,但真要论起作战能力,M109A6在目前全世界的主流155mm自行火炮中只能算是部分性能达到平均水平。毕竟作为1993年便正式投入作战的一员“老兵”,谁都无法保证在二十多年的科技变迁中“圣骑士”能一如既往的站在世界顶端,傲视群雄。
而在M091的诸多落后时代的元素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其曾经引以为傲的炮口:M284-155mm加榴炮。M284的倍径是39倍,相比起目前世界主流155mm自行炮口的52倍径而言,确实小了许多。而火炮的倍径关系到火炮的射程,很明显,在这一点上M109A6是远远比不上韩国K9、德国PZH2000和日本99式等目前先进自行火炮的水准。实际上,39倍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英美德意四国弹道协议签订时确立的倍径标准,虽然八九十年代的155mm火炮经历了45倍径和52倍径两次革命,但作为93年出生的产儿,不知为何M109A6还是保留了39倍径这一落后的标准,让后来的火炮们得以轻松赶超前辈。
M109A6的第二个落后之处则在于装弹。该炮只配备了一个辅助推弹的液压杆,装弹几乎还是全靠人工,这个方面在主流155mm自行火炮中是最为落后的,无论是韩K9的半自动装填,还是德PZH2000的全自动装填炮弹都要比M109A6快且方便得多。
结语:M109家族作为自行火炮常青树,已经伴随着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走过了近60个年头,虽然他们曾经风光无限,虽然现在的最新型号M109A6依然活跃在战场上,但是如果美军不想着继续革新,发明新的型号代替M109,而是继续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妄想用这个已经过时的型号和其他国家掰掰手腕的话,必定是无功而返。
(作者:陈绍泽 杨靖凯 赵文斌 刘凯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