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王”XBB.1.16新冠变种,引发儿童“红眼病”?

昨天跟大家聊了最近总被提到的“又阳了”话题。在留言区,有不少读者都在问最近传说中的“新毒王”,也就是被命名为“大角星(Arcturus)”的XBB.1.16毒株。
大概两周前,美国疾控中心CDC将XBB.1.16列入了变种追踪。但实际上,和之前的不少毒株一样,这次美国疾控中心的新操作,并没有在美国兴起什么波澜,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度很低。反而是在中国,又让很多自媒体兴奋了一下,或许是觉得他们的“美好时代”能再次归来。
从数据上看,大角星......嗯,为了避免星族歧视,我还是叫它XBB.1.16吧,比较省心。
从数据上看,XBB.1.16,在美国流行病毒株中的占比的确有上升,虽然目前最主流的依然是“老面孔”XBB.1.5,但XBB.1.16在过去一个多月中,从出现到占据10%左右的江山,拿到第二把交椅,也说明它的确有“过毒之处”,至少比前面几个不争气的表哥,比如什么XBB.1.5.1,XBB.1.9.1之类的要更具有传播力。
图片
国内媒体每次都用所谓“新毒王”来描述最新的流行毒株。但占比越来越高的变种,其实并不是说它“更毒”,只是说它的传播性比其他的毒株稍微高一些。它是否能造成更大的危害,还要看它的影响后果。
所以,我们要看XBB.1.16是否带来了更高的感染、重症和死亡。实际上,在它逐渐流行的这一个多月中,美国社会整体的感染病例、死亡、住院等等各方面反而是在持续下降中。去年秋冬季短暂的新冠小反弹之后,现在的美国新冠流行已经到达了几年来最低点。
图片
当然,未来的情况或许有变化,但目前来看,虽然XBB.1.16的确比之前的变种要更具传播性,因此挤占了更多的比例,但并没有造成新的大流行。所以当你问BING,XBB.1.16的危险性(risk)时,它会这么回答你:
图片
这么干脆明了的回答,是因为世卫组织在上周(4月17日)发布了关于XBB.1.16的说明:根据最近的观测,XBB.1.16对于全球的威胁性,比现在主要流行XBB.1.5更低,没有发现更严重的传播结果。虽然在印度和印尼等国家的住院率轻微上升(slight increase),但上升幅度远低于(much lower)之前变种的影响。
图片
当然这并不是说XBB.1.16不重要,在发布这个通告之后几天,WHO将对XBB.1.16等级调为VOI(variant of interest),也就是需要关注的变种。不过VOI并不是严重的分类,如果WHO觉得这个变种会有导致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将其列为VOC(需要担忧的变种Variant of concern)了。
所以其实这两个词的区别,就是我们总说的那句话:加强关注,不要恐惧。
那关注什么呢?
除了新变种的流行情况,占比变化外,也需要关注它是否会对感染者的身体带来一些新的影响。比如一些医生发现,在XBB.1.16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婴幼儿中,一些人出现了类似红眼病的急性结膜炎症状。
图片
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同样引发了一些恐慌。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新冠引发结膜炎并不是什么新事。早在2020年新冠刚刚爆发的时候,当时国家卫健委赴武汉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确诊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自己表达最早的症状就是类似结膜炎。并且认为因为其他防护都很到位,“感染唯一的可能是没戴防护眼罩”,也就是通过眼睛传染的。
图片
不过,之后虽然也一直时不时有关于新冠和结膜炎之间关系的讨论。但这种情况的案例并不多,很难确认之间的相关性。各国都没有将结膜炎列入新冠的主要症状,也没有将眼睛感染作为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这次,各国的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也还没有证实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些医生的发现是病毒变异的新现象,还只是偶然个案,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那退一步说,假设一下:如果最终的结果证实XBB.1.16的确会带来更多的结膜炎症状,那就说明这次病毒的变异,有可能增强了通过眼睛感染的“新技能”,这或许也说明了为什么是在儿童身上发现的比较多。因为小朋友比较好动,也喜欢用手揉眼睛,原本就是容易出现结膜炎的问题。
所以即便这个情况被证实,我们要需要多做的,也是大家一直需要做的:提醒孩子和自己注意卫生习惯。只是除了要勤洗手之外,还要少揉眼睛,保持眼部的卫生。
当然,根据目前相关新闻和疾控部门报告的显示,XBB.1.16在我国的案例还并不多。未来我们会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