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贵阳(十)丨博物馆里的苗疆故事

图片
在白云区的金园路上,有一座白色的仿古建筑,驾车错身而过的瞬间隐约看见房顶,和一块木质牌匾。
图片
这里坐落着国内第一家苗绣主题博物馆——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下简称“苗疆故事博物馆”),2400平方米的展厅内,有400余件展品,且很多属于孤品和绝品,涵盖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苗绣、苗装、银饰等,带你走入神秘的苗疆文化,走进传奇的苗疆故事。
 01 
“苗疆故事博物馆”的第一个故事,要追溯到47年前,从博物馆馆长曾丽之父曾宪阳工作的调动开始。
1976年,曾宪阳调入贵州画报社任民族摄影记者,因工作的原因,他常常深入苗族村寨采风,出于对美的敏感,当年他花6块钱买下了两片绣有艳丽花纹的绣片;后来他在贵州施洞苗寨拍摄时,发现一个年轻苗女手中绣片上的“阴阳鱼”图案,竟然和汉族道家的“阴阳太极图”几乎一样。
图片
而当地苗族自古不和汉族通婚,也不会说汉话,这一符号的表达却惊人地相似,这极大震撼了他的心灵,村长告诉他:“这是按老祖宗的规定绣的。
从这个图案开始,曾宪阳真正迷上了苗绣,余生的岁月里只做和苗绣相关的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曾宪阳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曾宪阳走遍贵州苗寨,收藏苗绣制品,记录苗族影像,出版《苗装》《黔境古风》等画册,不遗余力地宣传苗疆文化。
 02 
父亲对苗绣的痴迷和研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曾丽,于是有了“苗疆故事博物馆”的第二个故事
曾丽说,自己从小就帮父亲打理苗绣,经常需要熨烫绣片,并拍照登记造册,还要协助父亲洗照片,所以最初自己并不理解父亲收藏的行为,只觉得占用了玩乐的时间。
但在长期近距离的接触中,自己一点点被苗绣的美所吸引,直到突然某一天读懂了它,懂得它不仅仅是刺绣和纺织品,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容。“它是上古文明的传承,是一种符号体系”,曾丽说,自己读懂苗绣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建博物馆,而这也是父亲的心愿。
图片
(曾丽/受访者供图)
2007年,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在贵阳市白云区金园路落地。有别于其他博物馆更多在展览服饰和技法的是,苗疆故事博物馆呈现的是苗绣中图腾和纹样的文化概念,以“无字天书”为主题,设置“惊现·远古的印记”、“震撼·璀璨的技艺”、“遗憾·消失中的文化”、“使命·传承与保护”四个版块,这在当时极具开创性,也让许多人不理解。
曾丽说,她想通过这座博物馆告诉人们,苗绣不是外婆、奶奶手中的线,也不是一块破布、一件旅游商品,而是具有巨大文化价值的东西。
在曾丽看来,真正的苗绣是苗绣图源,是苗族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载体;苗绣的表达,是一个符号系统,用抽象的符号组成纹样,与宇宙沟通,对天地对话
图片
 (曾丽/受访者供图)
她期望为苗绣建立一块文化高地,立一座丰碑,将那些洒落在人间,被忽略的,天上掉下的珍宝亲手捧回去,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
图片
选择这条道路并不容易,曾丽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最棘手的就是维系博物馆运作的资金问题。
2008年,在多重压力下,曾丽一度想要放弃。于是她选择外出游历,在这段历程中,她重新思考和苗绣的关系,逐渐卸下肩上的担子,以一种彼此滋养、互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苗绣;紧接着,她寻着父亲30年前走访苗寨的路线,自己重走了一遍。
曾丽形容这次重走是对父亲的宣誓,是充满仪式感的回应——我会接过您的棒,继续研究苗绣、宣传苗绣。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曾丽下定决心,要将苗绣当成自己终生的事业。
 03 
现在,让我们走入“苗疆故事博物馆”,去看看它的第三个故事
2011年,对苗疆故事博物馆运营负责人李海云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彼时她已在医学院从事了10年的护理工作,机缘巧合下与曾丽结识,在她的影响下认识了苗绣,对美的向往让她决定辞职到博物馆工作。
曾丽一开始并没有接受李海云这看似冲动的行为,而是让她静下来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在3个月的时间里,李海云分别去了云南、凯里等地探索,更加明确去博物馆的想法。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出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那在之后进入博物馆工作的两年间,李海云与苗绣产生了一种链接,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
运营博物馆的12年以来,她接待了许多中外来宾,每一位都感叹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苗绣的绚烂多彩。
图片
(2023年2月24日,授牌苗疆故事博物馆“贵州省十佳非国有博物馆”)
让李海云印象最深的是在前两年,博物馆迎来一批来自四川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去过了很多苗寨,而当他们从苗疆故事博物馆走出来之后,感叹说“这是我们去过的最有价值的博物馆”。
图片
 (历经7代人的苗族盛装)
博物馆的一楼主要展览苗绣中的纹样和图腾
这些图案当中,首先出现的是蝴蝶和枫叶。苗族的传说里,枫树衍生了蝴蝶,蝴蝶与水泡结合后生了十二个蛋,最终十二个蛋孵化后衍生成了世间万物。蝴蝶也被称为“蝴蝶妈妈”。
图片
除了蝴蝶纹,还有寓意万物有灵的龙图腾,与传统龙的形象不同,苗绣中的龙憨态可掬,充满亲和力。
“无居不相统数谓之苗”,苗族的这种社会结构反映到文化上,“苗龙”形象威而不怖,与天地自然平和相安,与人物生灵和谐相戏。
图片
此外,博物馆内还有代表母系崇拜的“乳钉纹”、象征着太阳的“芒纹”、表达敬畏自然的“云雷纹”、寓意光明吉祥的“万字纹”以及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纹”、商周时期的“饕餮纹”……
在烂漫天真的奇思妙想里,无不进行着象征生命、力量和吉祥的哲学表达,揭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因密码。
图片
在博物馆的二楼,则主要展出苗绣技法和苗族银饰
苗族人用锡绣、马尾绣、板丝绣、打籽绣、挽绣、皱绣、辫绣、堆绣、挑花绣、数纱绣等数种刺绣技巧,将简单的几种色彩构成了磅礴的世界。
图片
她们以线为墨、以针为笔,用漫长的时间将民族历史绣进一针一线里,绘成一部意象纷呈的无字史书,穿越时间,依然光彩夺目。
这也是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的初心——让世界了解苗绣,让苗绣链接全世界。
图片
来源/贵阳交通广播 编辑/吴芸
责编/杨青青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