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全球美元回流,会在何时结束?

内容提要:
1、美元加息的目的仅仅是控制美国存在的高度通货膨胀;
2、导致美元回流的是息差,而息差扩大源于利率政策背离或者不同步;
3、导致全球美元回流的美元加息,会在何时结束?
图片
自美元加息以来,因为美元与其他未加息或者加息幅度小于美元国家的利差越来越大,导致逐利的资本涌入美国,造成一些国家资本流失严重,外汇储备受到冲击。因此,不少人认为美元存在霸权,美元在收割世界。
美国政府在借助美联储的美元政策收割世界吗?美元加息什么时候会结束?美元停止加息后美元回流的现象会停止吗?
一、美元加息的目的仅仅是控制美国存在的高度通货膨胀
图片
世界上大多数央行,都将CPI涨幅低于零,视为通缩;将0-2%的涨幅,视为低通胀;2-5%为适度/中度通胀;5-10%为高度通胀;超过10%为恶性通胀。
美联储历次加息声明中,都阐释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将通胀和失业率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其中通胀的目标是2%(核心CPI)。但因为疫情叠加俄乌战争,导致美国物价持续上涨到高度通胀区间。
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导致美国失业率大增,劳动力收入下降,当年美国采取了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财政部卖出国债,直接给美国人和中小企业发放疫情补助的方式,帮助美国经济抵御新冠冲击。
2022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债从2.5万亿美元扩张到5.2万亿美元,最高峰时达到5.7万亿美元,说明美联储通过国债向市场注入了3.5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美国财政部将其中的2.3万亿美元国债融资用于疫情纾困,发放给普通家庭和各类企业。对应地,2020年底美国私人净储蓄从年初的2.2万亿美元增加到5万亿美元。
这笔钱迅速转化为消费支出,推动美国消费在疫情期间迅速反弹,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总额在2021年3月就超过了疫情之前2019年的水平。消费复苏又推动个人投资和企业生产扩张,美国经济迅速形成了从消费到生产的螺旋式互动循环扩张。因此,一直到美元持续加息一年后,个人消费支出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加了8.2%和7.6%。消费旺盛推动美国消费物价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2022年2月24日的俄乌战争,令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本处于高度通胀区间的美国通胀添柴加火,令美国CPI涨幅在2022年6月一度冲到9.1%,离恶性通胀只有一步之遥。
在2021年9月美国CPI突破中度通胀最高限5%时,美联储就开始喊话、预警市场,如果通胀持续走高,将加息缩表给过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浇水降火。但美国消费驱动叠加能源价格飙升已令通胀失控,2022年2月美国CPI已经涨到7.9%,PPI涨到10%。这才导致美联储于2022年3月开始果断加息。
二、导致美元回流的是息差,而息差扩大源于利率政策背离或者不同步
我们都知道,在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的国家,资本总是会流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一般而言,注重长期收益的实业资本,会向市场成长空间较大的地方流动。比如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现在的越南和印度。而注重短期收益的债券、股票、期货等投资资本,则会受到利差的强烈指引。而利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利率政策的背离或者不同步。
图片
2022年3月15日美联储加息25个百分点,启动了这一轮美元加息周期。到2023年4月26日,美元已经加息9次,累计加息475个基点,美元政策利率从2022年3月初的0-0.25%上升到4.75-5%。
美国是能源出口国,其能源价格上涨主要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俄乌战争前,欧洲对俄罗斯能源高度依赖,2022年2-3季度欧洲实施能源去俄化,加剧了其能源危机,使得欧洲的通胀比美国更为严重。2022年8月欧盟CPI涨幅突破10%进入恶性通胀区间,直到2023年2月才回落到10%以内。但欧盟担心处于地缘冲突前沿的欧洲国家经济衰退,在货币政策选择上比美联储更为谨小慎微。欧洲央行拖到7月27日才开启加息周期,第一次加息0.5%。到2023年4月26日,欧元累计加息6次,累计加息350个基点。比美元的加息幅度少了125个基点,导致美元和欧元累计产生了1.25%的利差。美元从欧洲回流到美国,欧元兑美元在去年2-3季度持续贬值超过15%。直到欧元跟上美元加息步伐后,欧元才开始收复下跌空间。
图片
人民币则坚持与美元相反的疫情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欧美和亚洲大多数国家直接发钱增加居民收入与消费来推动经济复苏时,我们依然习惯性地选择了继续通过货币宽松、超前投资的经济政策,导致居民收入受限,消费持续低迷,物价处于长期低通胀区间,并有滑向通缩的风险。2021年12月份开始,人民币进入降息降准周期,到2023年4月26日,人民币累计降息4次,1年LPR累计降息30个基点,5年及以上LPR累计降息30个基点50个基点。导致美元和人民币利差累计扩大了5.25%(从负利差到正利差)。即使我们对资本实施了高度控制,依然难以阻止资本通过各种途径流出。这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22年2月份的6.3左右一路下跌到7.3左右,直到人民币停止降息、美元加息幅度减弱之后,人民币汇率才企稳在6.85左右的原因。
三、导致全球美元回流的美元加息,会在何时结束?
图片
加息对抑制通胀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大多数国家追随美元加息抑制旺盛需求的努力,也得益于欧洲在两个季度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重建了去俄化的能源供应链,使得全球能源供求重新趋于稳定,能够摆脱俄罗斯利用战争对能源市场价格的影响与控制,通胀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已经呈现持续回落的趋势。
欧盟CPI持续回落了5个月,2023年3月份CPI回落到8.3%,比最高峰的2022年10月份的11.5%回落了3.2个百分点。
美联储实施的这一轮抗击大通胀的紧缩政策是近40年来最激进的,抑制通胀的效果也不错。美国CPI同比涨幅已经持续回落了9个月,2023年3月份CPI回落到5%,比最高峰的2022年6月份的9.1%回落了4.1个百分点。
从消费能力来看,到2023年2月份,美国私人净储蓄从2020年底的5万亿美元消耗至1.4万亿美元,已经消耗了72%。居民杠杆率(居民债务与GDP的比率)在2020年3月达到79.5%的峰值后也持续下降到75%左右。美联储通过缩表,已经将流通中的美元M2从2022年3月份的21.74万亿美元收缩到2023年3月份的20.8万亿美元,收缩了4.3%。
图片
同期中国的居民净储蓄额从33.53万亿增加到52.3万亿,狂增56%,M2则从249.77万亿增加到281.46万亿,增加了12.7%。
美国的通胀、利率和M2数据都在表明,美联储加息缩表抗击通胀的货币政策,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胀已经落入中度通胀与高度通胀的临界点5%,美元加息政策已经进入尾声。
下一步美联储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加息最后一次25个基点,还是就此停止加息,维持一段时间的5%的高利率,观察美国经济对高利率的承受能力,在CPI回落到2-3%、失业率增加到4%左右时,选择进入下一个美元降息周期的切入点。
国证大数据一直在跟踪美国的通胀、失业率和美元利率政策。2022年4月22日,在《经济周期与汇率周期:这一轮人民币贬值周期何时反转?》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9067420140454411/?channel=&source=search_tab一文中,我依据之前两个半波段汇率的低点和高点趋势,准确预测“这一轮人民币美元汇率下行的低点应该在7.36左右”。半年后的10月25日,离岸人民币美元汇率下探为7.3748,11月1日,在岸人民币美元汇率最低跌到7.3275。
依据我们对美元政策的长期观察和准确研判,国证大数据预判,到2023年年底,美国通胀将回落至3-4%的舒适区间。美元加息政策有效但存在滞后效应,美联储在2023年2季度再加息一次25个基点的概率为40%,停止加息的概率为60%。
可以肯定,一旦美元停止加息,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利差停止扩大,美元回流的现象就会停止。
美元加息的目的是控制通胀。但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美元加息之后,如果其他货币不同步跟进,将会产生美元回流的现象。这是美元加息的副作用,也是抑制通胀的副产品。但这一现象并非不可控。只要对手货币与美元实施同步的政策,就可以稳住外资。
但很多国家一方面希望在美元收缩期间继续保持低利率来维持经济增长,还希望通过货币适当贬值来增加出口竞争力。但没有十全十美的经济政策,也不存在既要又要还要最后还都可以实现的超级高手。在稳住外来资本和利率之间,你做出的任何选择,都会产生一正一负的效果。
因此,认为美元利用加息来收割世界是一种错误认知。因为导致美元外流、外储减少、本币贬值的,是你自己选择的货币政策。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