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生活低调布局许久,一向“悄悄进村”的抖音,终于将生活服务业务正式摆上与美团竞争的牌桌。
“生活服务是一个十几万亿的大市场,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我相信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近日抖音生活服务总裁朱时雨在一场面向合作伙伴的活动中这样说。据悉,这也是抖音生活服务业务自2021年成立以来,面向服务商、机构、达人等生态伙伴最大规模的一次活动。
朱时雨称,抖音生活服务基于用户的需求而生,主要是为了提供生意的增量。他同时对外公布抖音生活服务今年重点发力的经营主题:多样化内容、长效经营、品牌即效果、蓬勃健康的生态。
长期以来,美团和字节这两家巨头业务扩张,都被外界视作是一场不断探索边界的“无限游戏”。过去一年,美团布局直播、发力短视频,抖音陆续杀入到店、外卖、酒旅等业务,二者在对方的核心领域频频伸出触角,在商业场景丰富、消费高频的本地生活领域,大战早已一触即发。
据商业不打码了解,在美团内部,有高管多次提出“要反击”,但目前来看,美团动作有限。
在一位本地生活服务从业人士看来,抖音的高调和表态,也意味着这场持续多时的本地生活大战从对峙正式进入贴身攻防的阶段。
抢生意的来了?
今年春节过后,抖音生活服务总裁朱时雨常常跑去各地和客户见面。很多客户对此的第一反应是:“抖音跑到一个存量市场来抢生意了。”
不少人问他,为什么抖音要做生活服务、你们有什么不一样、抖音生活服务下一步会做什么等等。
在表态中,朱时雨避免谈及与美团的直接竞争。他称,生活服务是一个十几万亿的广袤市场,真正通过线上完成的比例其实非常小,还远远没有到存量竞争的地步。
他举例,一些客户来抖音做生活服务之后线下生意也变好,而且在其他网络平台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一起变好了。例如,有一家在中国经营了十几年、有上百家门店的餐饮客户发现,从抖音来的顾客,有80%都是他们经营十几年也从来没有获取过的顾客。
他还对抖音的合作伙伴公布了一个关于转化的测试数据,抖音上的内容一部分会直接转化成店铺的核销订单,还有一部分用户外溢,直接来到线下店铺或是去了其他网络平台上的店铺,外溢比例平均可以达到1:1。
“(朱时雨的)这种说法看起来更像是在韬光养晦。”一位美团内部人士说。“早在去年,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就已经开始打到美团的家门口了。但当时的美团,没看到具体的动作,只看到了天天开会。”
杀入本地生活服务,抖音早有准备。
从时间线看,抖音从2018 年9 月上线POI(兴趣点),2020 年3 月起推出团购功能、拓展达人探店,至2021 年1 月,抖音内部正式启动本地生活业务,主要布局到餐、到店综合及酒旅等方面,战略地位不断升级。
到了2022 年10 月25 日,抖音在全国服务商伙伴大会上宣布其生活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77 个城市,合作门店超过100 万家,涉及80 多个细分品类。
去年底,抖音生活服务对外宣布,抖音平台上线外卖链路——团购配送,并已经与顺丰同城、闪送、达达快送等配送方达成了合作,今后消费者在抖音上选择团购配送的商品,将由这些配送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与此同时,抖音和饿了么的合作也已开始试点。
一位外卖行业人士对商业不打码分析,到店业务较为赚钱,所以看到抖音先从到店业务开始起步,而到家业务属于有流量的业务,抖音当然也不愿缺位。
从本地生活覆盖的规模上,抖音还无法与美团相比,但抖音生活服务生态除了商家、服务商、用户,还包含了MCN机构、达人等。
事实上,本地生活内容本身就是抖音内容中受欢迎的重要垂类。在用户端,通过团购到店、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培育起用户在抖音消费的习惯。以近期火爆出圈的淄博烧烤为例,背后美食博主短视频助推力量不容小觑。而在商家端,抖音也开始动作频频推出一系列服务。
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撬动消费,模式已被验证。数据显示,去年抖音的本地生活业务发展迅速,GMV增长了7倍。而从近期抖音披露了五一相关数据数据来看, 4月5日至4月18日期间,该平台全国酒旅相关订单超过629万单,国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8倍。
国盛证券则在一份研报中预计,到2025 年,抖音到店GTV 或于2025 年达到3000 亿、达到美团一半。从收入变现角度,国盛证券测算得出,2025年抖音到店广告、佣金收入或将分别达到 416、174 亿元。
美团:要反击,做直播
围绕商家的争抢和低价厮杀早已开始。
以连锁餐饮门店“牛排家”为例,该店在点评和抖音上均有团券优惠,但同样是498元的套餐,抖音中的部分主菜份数是点评主菜份数的两倍,而且还多出了一份饮品的选择。此外,商家也拿出了更贵的菜品参与。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同一家北京喜茶店面,店铺在点评和抖音团购优惠中,不同的商品各有价格优势,但在品类上抖音更为丰富,新增了刚刚上市的初夏时令饮品。
事实上不只是抖音,另一家短视频头部企业快手也瞄向了本地生活市场。在3月的财报电话会上,快手 CEO 程一笑定调本地生活接下来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内部完成团队搭建,逐步完善打法策略打法;二是在供给端主要以服务商、第三方平台合作为主,通过少量直营 BD 给服务商提供样板。
此外,近期阿里巴巴生活服务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与高德合并,也透露出阿里本地生活步入了“协同作战”的更深阶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我国仅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线上市场规模达到 26179.2 亿元,2025 年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0000 亿。
竞争者环伺,但美团2022年的活跃用户数据出现下滑。截至2022年12月31日,美团交易用户数同比下滑1.8%至6.78亿,也不及三季度的6.87亿。活跃商家用户数同比增长5.1%至930万,与三季度数据持平。
从到店业务到外卖业务,美团如何应对?
此前在2022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当被分析师问及与抖音等平台竞争的问题上,王兴的回应是:
“美团在骑手、运营网络和商户质量方面都非常有信心。其他的一些平台,目前主要提供一些第二天的预定外送,这样的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有限,消费者的预期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消费场景中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即时外卖中,交易的效率非常重要,一些短视频平台的交易效率会比较低,所以有所不同。”
王兴同时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商家因为流量成本等原因投放广告,成本效益会高一些。美团的运营网络未来会更可靠、更高效,并进一步优化市场战略,通过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广阔的商品和服务需求。
压力之下,美团开始大力招聘短视频和直播人才,并在今年4月18日举行了首场直播。美团公布的数据显示,首场直播当天的外卖订单量年同比增长近50%,DAU年同比增长达75%,参与活动的百大餐饮品牌交易额周增速均值超30%。
但是美团靠低价竞争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然存疑。
截至目前,美团依然是一家处于亏损的公司。根据美团发布的2022年财报,该公司收入为2200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营亏损为58.2亿元,同比收窄74.8%,经调整利润为2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55.7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包括网约车、优选等过去较为烧钱业务正在进行收缩裁减。在今年3月,美团网约车业务放弃了自营打车业务,转向聚合模式。近期,王兴妻子、美团副总裁郭万怀所负责的美团优选也被爆出管理层调整和人员的缩减,这也被视作是这家巨头降本增效、提升新兴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