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热点八问八答

全国短期内会不会出现规模性疫情?
新变异株是否会突破免疫屏障?
普通人有必要查体内抗体水平吗?
“二阳”的症状会比“初阳”更轻吗?
我们还要不要打疫苗?
详戳↓↓
全国短期内会不会出现规模性疫情?
贺青华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
专家研判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的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三部分人群:一是未被感染人群,二是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三是存在免疫缺陷人群,总体上,专家认为,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新变异株是否会突破免疫屏障?
陈操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从总体上看,本土病例仍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从动态看,XBB及亚分支增长较快。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证据显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风险低于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变异株。
虽然在不同国家,包括XBB.1.5为主要流行株的国家人群中已经观察到XBB.1.16具备了一定的传播优势和与XBB.1.5相当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是没有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和死亡增加的报道。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也没有看到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
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近段时间,临床上新发病例仍以“初阳”的人为主。人群中第一轮感染的抗体水平仍旧存在,病毒不太可能突破群体免疫屏障。
但到下半年后,尤其是冬季,群体的抗体水平开始下降,如有更新的变异毒株开始流行,还是有可能出现较多的感染者。
普通人有必要查体内抗体水平吗?
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没有症状的就不必专门查。医院里查到的抗体水平,并不能决定个体的感染风险,并不能保证得或不得。临床上“二阳”的病例并不多,也没有发现其体内抗体数量的特殊性。
党双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文献揭示,个体感染后1~2个月抗体量呈高峰状态,此后逐渐下降,半年后降至较低水平,感染率就会增加。近期有发烧、身体不舒服的人,可尽量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新冠。
“二阳”的症状会比“初阳”更轻吗?
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会轻一些。“二阳”症状仍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咳嗽咽痛等为主,约3天后体温正常。
党双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本身身体情况差的人,老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症状不一定会更轻。
我们还要不要打疫苗?
陈操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目前,我国仍有部分人群从未感染、未接种疫苗或仅接种1剂次的疫苗。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次及以上病毒抗原的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希望符合条件的人群能够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更好的抵御病毒、防控疾病,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大家一定要了解,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危重症风险。尤其是如果秋冬季开始流行,打疫苗更有利于个体防护。
未来疫苗的接种重点是脆弱人群。接种的种类也会更丰富,有吸入式疫苗二价、四价疫苗等。吸入式疫苗已经有不少地方能用,二价、四价的疫苗预计下半年普及。
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一样?
吴尊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疫情规模对于判断疫情是否严重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
张文宏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波动性更大;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
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新冠病毒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会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最终是否会流感化,还取决于新冠病毒后期变异的特征
除了必须戴口罩的场所,其他场所是不是不用佩戴口罩了?
贺青华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
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防止感染者传播病毒,同时保障健康者免受病毒的感染。
新发布的佩戴口罩指引,对于与公众日常相关的情形和场景,提出了佩戴口罩的有关建议。
其他情形和场景是否需要佩戴口罩,公众可以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以及个人的健康状况确定。
五一假期出行应注意什么?
贺青华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
一方面是要加强出行或者旅途中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自我抗原检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在旅途中,做好个人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没有阳过的人群、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等脆弱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尽量错峰出行。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