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中国合作,哈佛化学系前主任Charles Lieber被判2年监督释放和5万美元罚金|科研圈日报

· 海外学界
隐瞒中国合作,哈佛化学系前主任 Charles Lieber 被判 2 年监督释放和 5 万美元罚金
图片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当地时间 4 月 26 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地区法官 Rya Zobel 判处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前系主任、美国五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Charles Lieber 在已服刑期(等同于监禁 2 天)的基础上,外加 2 年监管释放,但释放后的前 6 个月只能在家中活动。此外,Lieber 还需支付 5 万美元的罚款。此前,Lieber 的法律团队以他的健康状况不佳(目前Lieber 已 64 岁,且患有无法治愈的滤泡性淋巴瘤)为由,要求取消入狱坐牢时间。
美国司法部在 2018 年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目前已取消),并在 2020 年 1 月逮捕了 Lieber,原因为 Lieber 在两项中国人才计划中存在虚假陈述。Lieber 是因“中国行动计划”受审的首批学术研究人员中为数不多的非中国裔科学家之一,并因其在化学研究界的较高地位而备受关注。2021 年 12 月,陪审团裁定 Lieber 犯有六项罪名,包括向联邦机构提供虚假陈述、提交虚假纳税申报表、未披露在中国的外国银行账户、向联邦机构隐瞒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并向美国国税局隐瞒获取约 20 万美元报酬的事实。(Nature news)
· 神经科学
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基因疗法临床试验结果发布,能降低大脑中 Tau 蛋白积累
据公众号“生物世界”消息,美国制药公司 Ionis Pharmaceuticals、渤健(Biogen)联合多家医院首次将基因沉默疗法用于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并证实靶向 Tau 蛋白表达基因的 ASO 药物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Tau 蛋白水平,还减少了病理性 Tau 蛋白的聚集 。试验中使用的 的表达
这项 1b 期临床试验主要着眼于安全性、在体内的作用,以及药物对 MAPT 的靶向性。在 2017-2020 年,有 46 名平均年龄为 66 岁的患者参与了这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的耐受性良好,治疗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在接受 ASO 的两个治疗组中,24 周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总 Tau 蛋白水平和磷酸化 Tau 蛋白水平降低了 50% 以上。这项临床试验证明了可以使用基因沉默药物靶向 Tau 蛋白,或能减缓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由 Tau 积聚引起的其他疾病。相关研究已于 4 月 24 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公众号“生物世界”)
· 基因组学
《科学》连发 11 篇论文解读数百种哺乳动物基因组,开启理解基因功能、疾病研究新时代
据公众号“学术经纬”消息,4 月 28 日,《科学》以封面专刊的形式发表了由大型国际研究项目 Zoonomia 进行的系列报道,包括 11 篇研究论文和 2 篇专家评论。在该项目中,全球 50 个科研机构的上百位研究人员从 2006 年开始搜集样本,并对数百种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开展测序,构建了现今最大的哺乳动物比较基因组数据集,包含 240 种有胎盘哺乳动物的全基因组资源。此外,他们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解读和系统比较(论文 1),旨在从分子、种群和物种水平上,揭示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在演化中的发展过程,具有关键功能的基因区域,以及和物种独有特征相关的基因等。
在其中一篇文章(论文 2)中,研究人员通过比较 240 种哺乳动物的全基因组,指出人类基因组中有 360 多万个位点是完全保守的(大概占人类基因组的 10.7%),几乎是过去预测的 2 倍,这些基因区域在不同的哺乳动物之间也高度保守。不过,这些保守位点大部分并不在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区域。超过 4500 个调控元件是“超保守元件”,主要参与胚胎发育和 RNA 表达的调控,而快速进化的基因区域和动物与环境如何互动有关,包括免疫应答或皮肤发育。
另一篇论文(论文3)重点揭示了 Zoonomia 项目的数据能帮助我们找到与各种疾病具有因果关系的基因突变。研究指出,导致常见疾病的很大一部分突变发生在基因以外的区域,与基因的调控有关。将能帮助确定导致疾病的根源,为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此外一篇论文(论文 4)发现分析了一种被称为“人类加速区(HARs)”的 DNA 短片段,发现这类片段大多作为增强子,调控与大脑发育相关的基因的活动水平。人类 HARS 所在的区域往往发生过严重的结构变异,导致人类基因组的三维折叠方式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而折叠方式的变化,把不同的基因带到了 HARs 附近受其控制。另一篇文章(论文 5)揭示,受控基因在大脑发育中发挥作用;某些情况下,受控的基因与神经发育或精神疾病有关。
在 Zoonomia 项目此次发表的论文中,有几项研究重点关注了人类基因组中调控元件的演变,以及可在基因组中移动的 DNA 序列(论文 6、论文 7);还有一些科学家分析了人类特有的 1 万多个基因缺失,并发现其中一些与神经元的功能有关(论文 8)。围绕哺乳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多篇论文表明,哺乳动物的多样性早在恐龙大规模灭绝之前就已开始布局(论文 9、论文 10);利用基因组学资源,我们还能解释特定的基因变异如何让雪橇犬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生存(论文 11)。《科学》专题指出 Zoonomia 项目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来自数百个物种的基因组的联合产物将为理解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进化和人类自身打开新的大门。(公众号“学术经纬”、Science)
 · 机构建设
颜宁介绍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情况:会脚踏实地
据“澎湃新闻”消息,4 月 27 日,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在深圳光明开幕,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揭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也是该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出任基金会理事长。颜宁亮相此次论坛并发表演讲,她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是在现有深圳的教育、研发、临床格局之下,希望能够变成中间链接科创与卫健,打通科研与转化、基础与临床的平台。不过她也强调,所说的豪言壮语需要时间去实现,真正收获成果可能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后,目前会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并对实现目标有信心。
2022 年 12 月 10 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揭牌,颜宁获发聘书,出任院长。深圳医学科学院按照“边建设,边运行”模式推进,计划 2025 年建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颜宁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建半年以来,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支持,很多专家给予不断的支持,给了很多很好的反馈和建议。目前,深圳医学科学院(筹)的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已经启动,并在资金管理使用上有所创新。第一个是人才提升型,专门给临床专业、公共卫生专业在校的本科生提供奖学金,让他们带着奖学金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给研究生提供奖学金,让这些未来做医生、进行公共政策管理的学生们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给在医院工作的医师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带着问题到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澎湃新闻)
 · 天文学
中国科学家首次对黑洞阴影和强大喷流一起成像
图片
M87在3.5毫米波长所观测到的图像,其致密的核心首次在该波段被分解并在高分辨率条件下呈现为环状结构(内嵌图)。图片来源:R.-S. Lu (SHAO), E. Ros (MPIfR),and S. Dagnello (NRAO/AUI/NSF)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报道,路如森研究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在毫米波段开展的新观测,首次对著名的射电星系 Messier 87 的黑洞阴影以及其周围显示落入中央黑洞的物质的环状结构和强大的相对论性喷流一同进行了成像。
这项新研究利用全球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列(GMVA)联合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和格陵兰望远镜(GLT),在 3.5 毫米波长的新波段拍摄了黑洞和喷流的全景图,之前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在 1.3 毫米波段看到的环状结构变得更大、更厚。这表明在新的图像中可以看到落入黑洞的物质产生了额外的辐射。同时,图像揭示了喷流是如何从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环状结构中出现的,研究人员还发现靠近黑洞的内部区域,辐射的宽度比预期要宽。这可能意味着黑洞周围不仅仅有气体落入,也可能有一股“风”吹出来,造成黑洞周围的湍流和混乱。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成果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黑洞周围的物理过程,但未来我们还需要拍摄更多颜色的高质量图像,以揭示 M87 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及其相对论性喷流的形成、加速、准直传播的物理机制之谜。这项成果于 4 月 26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公众号“环球科学”)
编写:徐慧琳、于子兰、欧阳光、石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