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音乐节就像抽盲盒?“五一”遍地音乐节,该怎样避坑?

“五一档”一向是音乐节黄金档期,今年尤其热闹,堪称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听说过没听说过的音乐节品牌纷至沓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五一档”前后有近50场音乐节,百花齐放本该是乐迷的幸福选择,但其中也有不少“陷阱”和“雷点”,如何有效避免“踩坑”,如何挑选能够真正have fun、有趣并觉得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音乐节,南都娱乐记者专访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海兵、有多年国内头部音乐节主办方工作经验的小白等业内人士,给认真的乐迷提供避坑指南。
图片
现象
音乐节很多,坑也很多
4月25日,在距离2023年五一假期仅剩4天之际,原定于五一期间在山东潍坊举办的赤潮音乐节宣布延期,主办方对此解释原因为“不可抗力”,并宣称之后将升级演出阵容及设备,但并未给出延期举办的具体日期。极限撤出五一档的操作,打乱了已购票观众的假期出行计划,不少消费者在官方微博下表达不满,要求主办方赔偿机酒损失。随后,音乐节主办方关闭了该条微博的评论区。
值得关注的是,赤潮音乐节并非近期唯一一个引发争议的音乐节。开年以来,国内音乐节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据本刊记者统计,截至4月23日,2023年全国已官宣的音乐节数量超过140个,仅五一档就有近50个音乐节在全国各城市落地。然而,在社交平台及消费者投诉网站上,对音乐节的吐槽和投诉数量亦很多,从极限延期到现场体验,“井喷”中的音乐节在各环节暴露出的问题不一而足。有乐迷生动形容,选择音乐节就像在抽取盲盒,“你永远也不知道会抽到什么体验”。
本刊记者梳理了今年以来音乐节发生变动的情况。截至4月25日,共有15个音乐节在官宣之后又宣布延期或取消,原定日期主要集中在3月及4月,占同时间段全国官宣音乐节总数量约15%;举办地既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西安等一二线城市,亦有如柳州、晋中、潍坊、德州等三四线城市。其中,多达13个音乐节在公告中未明确解释原因或以“不可抗力”为由。有乐迷调侃:“疫情过后,都编不出来理由了,直接不可抗力。”
追问
究竟有哪些“不可抗力”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演唱会、音乐节在第一季度售出票量超过110万张,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显示出该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等周边消费的强大带动能力。相对应地,音乐节一旦发生变动,除了被扰乱的出行心情,消费者还需自行承担交通、住宿费用的损失。
更有甚者如西柚音乐节,在2月以模糊理由宣布延期后,至今仍没有将全部款项退回给消费者。本刊记者观察到,在一个近400人的维权群中,每天都有群成员在商讨如何采取维权措施。群主L女士告诉本刊记者,没收到退款的消费者都是在主办方的自有小程序“西柚现场”购买门票,他们曾经向12315、市场监督管理局、110均反映过情况,但只有少数人收到退款。若按该音乐节最低票价388元计算,保守估计该群有超过10万元的款项未退。与此同时,L女士发现,大麦网上同一个主办方还有其他项目在售。
本刊记者尝试拨打延期公告中的退款咨询电话,电话中自动播报该号码已暂停服务;记者又拨打了主办方西安燥物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公开信息中登记的手机号码,电话接通后,机主自称是正在大连上大二的学生,该号码已经用了三四年。
在全国演出市场强劲复苏之时,为何近期全国多地不约而同地出现“不可抗力”,导致音乐节延期或取消?
L女士告诉本刊记者,工商局曾出面联系到西柚音乐节主办方的法人代表,对方称公司的资金链断裂,“音乐节开不了是因为有一个投资人突然撤资,钱一定会还给大家,但是得等筹到钱。”
有着七年国内头部音乐节主办方工作经验的小白告诉本刊记者,近期音乐节频频因“不可抗力”延期或取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票房不佳。“据我所知,有主办方投入了数百万办音乐节,但只卖出了几十张票,投入跟回报非常不对等。”在国内,一场音乐节在开票之前,按照行规,主办方需先预付艺人至少50%的演出费,此外花费较大的还有场地和设备的定金,“主办方在开票后发现回本无望,只好断臂求生。”
投入和回报的巨大差距,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要的是通常被消费者优先考虑的阵容问题。一方面,演出阵容趋于同质化,对乐迷缺乏吸引力。小白指出,目前国内音乐节主要还是以大陆以及一部分台湾乐队来编排演出阵容,“我们业内自己开玩笑说是‘同一首歌’音乐节,它没官宣都能大概猜到阵容有哪些。”
另一方面,阵容搭配不合理。王海兵对本刊记者表示,今年光是艺人出场费就比疫情前涨了三四倍,“好多音乐节为了平衡成本,只请一两个头部艺人,剩下的都是不知名乐队,缺乏票房带动能力。”此外,不同风格类型的艺人混搭亦有敷衍、拼凑的嫌疑。音乐博主“回声办公室”吐槽道:“上半年官宣的百场户外音乐节,大部分就是滚哈粉三圈艺人拼盘大汇演。”当高度同质化、搭配不合理的演出阵容一再出现,乐迷自然不再买账。
投入和回报的巨大落差,还暴露出主办方前期对项目把控的不成熟。疫情后文娱领域“报复性消费”的前景,吸引大量新主办方争相入局,期望在火热的音乐节市场中分一杯羹。在目前15个延期或取消的音乐节当中,多数主办方此前并没有成功落地大型户外音乐节的经验。小白最近就在社交平台接到私信咨询,对方称自己的团队以前举办过商业活动,但没有涉足过音乐节,希望向他请教如何做一场音乐节;还有看到个人打算筹办音乐节的情况。“有的主办方在筹备的时候是一无所知的,我就觉得这个门槛是不是太低了?”
图片
忧患
“极限撤退”伤了乐迷的心
在南都记者的梳理中,除了“不可抗力”的含糊理由之外,剩下的两个音乐节虽然给出了具体原因,但消费者并不买账。
魔音汽车音乐节福州站在延期公告中称:“根据气象专家分析研判,未来十几天福州天气将持续阴雨,虽主办方已经就电力铺设搭建采取了多重保护措施,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因连续降雨导致的电器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但事实上,网友晒出当时的气象预报显示,在音乐节的原定日期,当地天气晴朗。公告下方有网友锐评:“票又贵,阵容又拉胯,地方又远,票卖不好,你还怪老天下雨。”
而潮音·国潮音乐节嘉年华广州站则以“现有场地进行整体改造升级,工程量大,工期需延长”为由,宣布延期举办。广东省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海兵向本刊记者证实,场地方确实在整体改造中。然而,有消费者质疑,场地改造不会是临时才知道的,为何明知场地没完成改造还开票?
若对比开票、公告延期、原定举办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多延期或取消的音乐节主办方多少显得欠缺契约精神以及对消费者的尊重。售票信息显示,潮音·国潮音乐节嘉年华广州站于3月6日开票,随即在第二天就宣布延期,类似的情况还有伴山音乐节、花开天下·国潮音乐嘉年华成都站,同样都在开票后数日内就宣布延期。
另一种情况则是“极限撤退”,如赤潮音乐节、青蜂国潮音乐节、西柚音乐节、潮Chao音乐嘉年华上海站,都在离原定举办日期仅剩4至5天的时候才宣布延期,此时多数外地消费者已经购买了机票和住宿。还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变动路径,星云青燥音乐节在离正式开演还有两天之际,先是私下通知艺人后援会音乐节取消的消息,但当一部分粉丝退订机票和住宿后,官方微博又发布辟谣声明,称音乐节照常举办。面对音乐节举办前的各种“迷惑操作”,有消费者形容“如同被戏耍”。
吐槽
不专业操作在伤害乐迷和行业
除了音乐节在举办前变动的各种“迷惑操作”,即使音乐节能成功举办,也不代表乐迷就幸运地抽到了心仪的盲盒。音乐节现场的种种执行细节,关乎乐迷体验,更是对主办方全方位的“大考”。搜索社交平台及消费者投诉网站,对音乐节体验的吐槽可谓五花八门。
例如,广州海潮音乐节连续两日都因为前面节目的时间延迟而缩减了压轴艺人的表演时长,引发粉丝不满。服务头部音乐节多年的小白坦言,“延迟的情况在我们这里是完全不允许的。演出前我们会跟艺人方多次确认时间,演出时如果眼看艺人来不及唱完既定歌单,舞台导演就要提早向艺人方‘拉预警’了。延迟十几分钟,在我看来是无法接受且是(舞台导演团队)失职的行为了。”
在管理单个艺人演出时间方面,广州海潮音乐节的“失职”并非个例。星云青燥音乐节举办后,众多喻言的粉丝在社交平台反映,当天喻言的表演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15分钟,并发起相关话题,要求主办方向喻言及粉丝道歉、退钱。
龙宫音乐节的操作亦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不少吐槽:进场安检速度慢,有乐队表演完了门口仍挤着一堆人还没能进场;持有相同价位门票的消费者却被区别对待,现场按先到先得的顺序划出不同分区,而这一安排在开票时并未告知消费者;音响拉胯,后方乐迷听不清人声;场内售卖的饮食及服务价格高昂等等,以致压轴出场的朴树忍不住在台上发声:“恳请主办方尊重一下观众们的体验吧。”
关于音乐节因现场体验引发的争议,王海兵指出,现场体验是非常考验主办方功力的细节。除了目前常见的舞美制作粗制滥造、灯光音响设备敷衍了事、餐饮价格超出合理范围等问题外,“我们在行业内说一场户外音乐节的质量高不高,可以看它的厕所是不是干净?有人晕倒了、下雨了,应急措施有没有到位?一场高质量的演出不单指内容,还涉及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的方方面面。”
思考
主办方必须做好配套和细节
音乐节问题频发的当下,是从未有过的“井喷”期,王海兵指出,这是由于前三年延期项目和今年新增项目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面对当前一片火热的音乐节市场,作为音乐节的资深从业者,小白为这一演出类型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感到欣喜,同时也产生了隐约的担忧,“这块蛋糕好不容易变大了,因为一些不靠谱的主办方、不太好的执行团队和硬件设备,还有这么多同质化的内容和并不匹配的高票价,会不会劝退非乐迷的普通消费者?这个市场会不会因此打回原形?”
而王海兵则相对乐观,但亦认为音乐节市场将从上半年的火爆趋向稳定,“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永远存在,接下来的音乐节相比疫情前一定还会有所增长,但会从现在的火爆慢慢趋于稳定。今年第一、第二季度是历史的机遇,我想可能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随着五一档的到来,端午及暑期档的音乐节亦在陆续官宣,音乐节的火爆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那么,挑选音乐节真的只能靠抽盲盒吗?小白认为,从官宣开始的细节可见端倪。比如海报制作的质量,“如果排版没有对齐,甚至艺人名字的大小写都没有打对,你真的有想好好办一个音乐节吗?”又比如开演前的观演攻略是否准备周全,包括天气情况、食宿交通推荐、入场须知等,“细微处见真章”。
小白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音乐节对普通消费者的最大卖点仍是演出阵容,当消费者只冲着演出阵容买票,遇上不靠谱主办方的可能性就无法避免。然而,当消费者将音乐节当作是一个节日,将演出阵容视作音乐节的一部分,而更看重整体体验时,他就会将选择的目光放得更广阔,这样的消费思维也会反过来倒逼主办方不断改进现场体验,而非只着眼于拼阵容。“像刚举办完的成都春游音乐节,可以在现场边看演出边吃火锅,人无我有,打出了差异化,我就愿意买票去体验一次。”
作为主办方的一员,小白亦希望消费者能给予新生音乐节多一些机会和包容。“为了举办好一场音乐节,科学的、玄学的手段我们都用过,想办好音乐节的主办方真的有做很多在乐迷角度看不见的努力。”
趋势
深耕垂直领域的音乐节更有趣
音乐节下沉和同质化的现象并非今年才有,但由于多种原因,今年“五一”档期体现得更为明显,尤其到三四线城市之后,如果不是专业团队,各种奇葩和迷惑的现象和体验都可能发生。广州本地一支乐队主创小G透露,日前在增城举办的荔湖音乐节,因为临时调换了阵容,不少歌迷宁愿趴在场边的树上围观;为了票房,主办方不得不选用更有粉丝的主流歌手参与,而原本订好的重型音乐乐队无奈被放弃。
对于很多主流歌手的粉丝来说,能够在音乐节现场看到偶像本身就会满足,他们不是为了去体验音乐节,更多是去“追星”。而在“五一档”这样的忙碌档期,乐队的忙碌程度超乎想象,也给了诸多早前没有参加过音乐节的港台歌手站上舞台的机会,资深演出行业人士D先生表示,音乐节对于很多主办方来说就是生意,场地和舞台、艺人成本摆在那里,为了赚钱和节约预算,各种手段都会使用,能请来“带票”的艺人更是首要的事。
D先生进一步分析,音乐节成为生意之后就变得乏味,为了省钱可能会降低舞台灯光效果,更不会从音乐性本身出发,过多的赞助等商业元素也会让乐迷反感;但对于很多“品牌插队”的主办方来说,做音乐节就是要有利可图,很少在意音乐节自身的逻辑和运营规律,拼阵容、割韭菜等相对低端的行为就会层出不穷,“音乐节刚开始的时候带有乌托邦性质,乐迷导向的好玩但又难赚到钱,功利导向的肯定会各种迷惑,这也是死循环”。
小白则建议乐迷更多关注垂直细分领域的音乐节,比如早年的“混凝草”音乐节、成都的“春游”音乐节等,其实在重型、后摇、电音、嘻哈等分支领域,都有相对专门和小众的音乐节在坚持,粉丝瞄准偶像去追音乐节无可厚非,但如果想享受音乐节本身、想要不一样的体验,还是要认准品牌和主办方,“有国外的金属音乐节做了几十年,在垂直领域有自己的受众,主办方在深耕,乐迷也可以找到同类和同好,就更像个节日”。
选音乐节,关注这几个品牌
·迷笛音乐节
国内最响亮的音乐节品牌,相对纯粹,并且有多年举办经验,属于可“无脑冲”,今年“五一档”在山东烟台举办,恰逢“迷笛学校30年”,票价亲民。
图片
·简单生活节
主题鲜明,注重服务,早前以台湾地区音乐人及乐队为主轴,会有出其不意的crossover。除了音乐演出舞台之外另有其他配套,市集、讲座等玩法丰富,今年“五一档”移师丽江,名为“简单假日生活节”。
图片
·东海音乐节
有较强的主题性和概念性,演出阵容会有惊喜,致力于将音乐现场良性地融入城市生态,往往在海边举行,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休闲性质,可惜今年“五一档”没有排期。
·春游音乐节
相对小众,但出品优秀,由优秀并具有特点的年轻乐队以及音乐人和DJ共同完成,成为关于独立音乐和青年文化的习惯性节日,主打一个以音乐为主的体验型、派对式节日,今年已经在4月完成。
·明天音乐节
主打先锋和实验音乐,非常好的主题性和策划性,在室内举办的更为纯粹的小型音乐节,阵容和表演形式会有惊喜,在演出完还可以到旧天堂书店等即兴演出,今年将在6月上旬举办。
图片
·混凝草音乐节
阵容选择用心,精密编排大牌流行和小众独立,满足不同风格的音乐爱好者,着重在音乐风格上的纵深和广度,可惜这几年停办。如果能够顺利恢复,也是一个更偏音乐向和有惊喜的音乐节。
·西湖音乐节
举办多年,依托杭州美景,在阵容选配上不落俗套,有一定的主题性和设计感,前些年更偏重音乐性,近两年有向主流靠拢,今年5月19日-5月21日,36组音乐人相约西湖太子湾公园。
选这些音乐节,要多想几秒
·水果系
并不专指草莓音乐节,摩登天空有自己的逻辑,而是在草莓音乐节之后,很多音乐节都以水果命名,而如果有当地资本参与的音乐节,往往以本地盛产的水果为名称,并非音乐向的音乐节选择要谨慎。
·国潮系
以“国潮”命名的音乐节往往阵容会比较混杂,可能会有大牌艺人压轴,但体验感偏重概念,近期有多个以“国潮”为名的音乐节均未能顺利举办。
·品牌系
比如手机品牌、电信品牌、饮料品牌命名的音乐节,往往是以宣传自身品牌为主,对乐迷到场人流量有要求,会不惜重金砸大牌,如果承办方没有经验就会出现各种迷惑行为,甚至演出时间一言难尽。
·景点系
在知名景点举办的音乐节,主要目的是宣传当地风光,用音乐节为景区引流。对很多乐队、音乐人来说,此类音乐节可类比商演,可能会影响体验感。
采写:南都记者 钟欣 丁慧峰 资料整理:实习生 谭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