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哪电脑带到哪,主打参与感”,年轻人在度一种很“新”的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刘颖琪
4月29日,“五一”假期首日,多条关于五一假期出行的信息登上热搜:“五一出行人数将超2亿”“国内旅行订单创五年来最高”“哪个城市还是空的”……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与十余位年龄在20-40岁的人们聊了聊,发现当代年轻人正在度一种很“新”的假。
“五一哪都人多,我们决定看直播云逛景点”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的四位20岁的大二在校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了自己的五一计划:“早听说五一北京多个景点门票都预约满了,我们决定,在宿舍一起看看直播,前两天看出京高速路的实况直播,后三天看看全国各地热门景点的直播,‘云参与’既不用抢位子又能坐享最佳视角,买点自己喜欢吃的和舍友一起讨论讨论,也能乐在其中。”
图片
四川省成都市九寨沟景区直播截图
有同样计划的还有29岁来自陕西西安的王小旭一家人。王先生表示,家中孩子3岁,五一出行路途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带着孩子纯属受罪,现在直播使得我们可以坐在家中逛遍全国,省去了旅途的疲惫,也可以让孩子先对热门景点进行一个“海选”。
“他觉得哪里在家看不过瘾,表现出格外的兴趣,今年年假期间再带他去,错峰出游,大家都舒服。”王先生补充道。
“走哪电脑带到哪,打工人旅行主打一个参与感”
来自上海市26岁的苏欣是一位媒体工作者,24小时随时待命是她的工作常态。“不论春节还是其他的假日,我们都需要随时保持联络畅通,这也导致我工作以来哪怕是休假,都需要随身携带电脑以备不时之需。”苏欣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被问及那这样状态下的旅行是否还有意义,苏欣表示,高铁站、飞机场、出租车、景点的咖啡厅等都留下过她工作的掠影,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经历,“打工人的旅行,参与感最重要,我来过,就可以了!”
图片
三亚旅行时苏欣的工作图。受访者供图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来自深圳32岁的范琪,也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大多旅行中她都需要在有电源和电脑的地方。
“时下热门的特种兵式旅行,对我而言最不适用,我是那种白天在酒店待一天晚上逛个夜市吃点小吃就能很满足的旅行者。”范女士认为夜市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烟火气的,这样的安排也可以兼顾工作,没有什么不好的。
“终于又能带爸妈出去旅行了,但爬山我已经爬不过他们了”
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25岁的张晓雪决定在今年五一带父母去旅行,“三年疫情他们一直都没能有机会出去玩,他们一直都想爬泰山,本来还担心他们会太累,但发现多虑了,爬不动的人是我。”张晓雪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为避开高峰期,他们提早出发了2天去爬泰山,刚开始十分钟晓雪就感觉气喘吁吁,抬头一看父母早已将她甩在了身后。
图片
爬泰山。受访者供图
“疫情过后感觉父母们是攒足了劲要出去玩,近期无论是爬山、逛景点还是逛街,他们的精力都比我们强太多了。”来自山西省太原市22岁的大四学生李萌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毕业季提前回到老家找工作的李萌在五一前就和父母开始了旅行,她感觉到父母的精力远超自己,他们规划了自驾游路线,还带上了爱宠,“无论是从热情、体力还是适应程度来说,感觉这届父母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年轻人。”
苏欣说,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旅行,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精神层面的多方位满足,形式也更加不拘一格,“打卡景点是一种旅行方式,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