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魅影》中文版今日首场预演,三位中国“魅影”与水晶吊灯惊艳上海!

近日,作为《剧院魅影》标志性符号的水晶吊灯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缓缓升起,一座原汁原味的“巴黎歌剧院”在中国的舞台上“落成”,至此,长达20天的技术装台工作完成。这部世界级经典巨作的首个中文版本,于5月2日在上海大剧院开始首场预演,5月5日正式演出,经典的“魅影”故事,用中文与观众见面。
图片
国际制作 顶级视觉
作为享誉全球、脍炙人口的音乐剧经典作品,音乐剧《剧院魅影》是中国音乐剧迷接受度最高的一部经典音乐剧。它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讲述了歌剧院“幽灵”爱上女演员克里斯汀的故事。《剧院魅影》于1986年首次登上英国伦敦西区的女王剧院,当年由迈克尔·克劳福德与莎拉·布莱曼分别饰演“魅影”与克里斯汀,包括戴安娜王妃在内的许多重要人士皆前往观看演出,并由此开启了传奇之路。时至今日,《剧院魅影》已在百老汇闪耀三十余载,演出超过13000场。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作为百老汇史上驻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剧院魅影》百老汇版本在2023年2月18日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出,此后永久停演。
而现在,它来到了中国,中文版《剧院魅影》即将华丽开演。2022年7月,《剧院魅影》中文版宣布启动制作,开启演员与译配工作者的招募。2022年12月30日,三位中国“魅影”——阿云嘎、刘令飞、何亮辰在万众瞩目中诞生。今年5月,《魅影》中文版大幕即将拉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动人心魄的唱段、磅礴恢宏的舞台场景、复古奢华的演出戏服——中文版的制作,全套使用世界巡演版的制作和班底。为了保障演出的质量,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装台及合成。由于装台涉及复杂的机械装置安装、悬吊点位、庞大的舞美道具进场等,技术团队需要对剧场进行至少3次的技术考察,包括图纸检测、现场结构勘察、承重计算等等。整场演出所有设备,使用了22辆40尺集装箱的货车来运输,单是卸货就要花整整三晚时间。
为了中文版《剧院魅影》的技术合成,四十多名国际制作班底由世界各地飞抵上海,参与整个演出的搭建和调整。机械、灯光、音响、假发、服装、特效化妆等各部门,都由曾经负责《剧院魅影》全球多个版本的原班团队亲自上阵,保驾护航。而在正式巡演期间,整个《剧院魅影》中方巡演团队将超过120人,其中技术团队人数多达四十余人。
如此精益求精的造景,是为极致的舞台效果服务。单以剧中标志性场景“地下湖”为例,为了营造出湖面烟雾缭绕、如梦似幻的极致效果,剧组使用了逾280支蜡烛,以及250公斤干冰和10台烟雾机。《剧院魅影》的另一大标志,是华丽精巧的水晶吊灯,它由6000颗珠子组成,每串有35颗珠子,有3米宽,重达1吨。它便是日前“亮灯仪式”的“主角”。当吊灯亮起,整个剧场的舞台景框都被镶以厚重的浮雕金边,剧情中的“巴黎歌剧院”跃然眼前。但舞台并非固定的,每场演出的自动化舞台指令高达120个,共有22次布景变化,平均每5分钟就会更换一次置景,观众的双眼应接不暇。
精工细作 保证品质
除了在舞美技术上的精工细作,《剧院魅影》从剧目的创排、到服装假发,每一个环节都遵循着从西区、百老汇延承而来的工业化流程。
《剧院魅影》中的服装,全部忠于1986年魅影首演时,传奇的服装设计师玛丽亚·伯约森的设计手稿,并由经验丰富的服装制作者手工制作。为了还原19世纪巴黎歌剧院的辉煌背景,全剧打造了超过230套华美戏服。此次来上海演出,服装共装了35个大木箱。光是把它们全部打包好运往下一个场地,就要六个多小时。除了制作之外,服装洗护也大有讲究。剧组随行设备中,洗衣机、烘干机、熨烫机、干洗机一应俱全,到达每个剧场后都要搭建自己的洗衣房,来妥善照顾所有的戏服,保障每场演出都光彩依旧。其中有的服装蕾丝、钉珠较多,只能人工手洗。同时剧中所有角色的假发都是根据演员头围纯手工打造,制作一顶假发需要40-70小时不等。巡演团队中整个服装假发团队多达9人,此外每场演出还需要11位换装员协助演员进行快速换装。
每个环节层层严格把关,而演员也已进入舞台上为期两周的合成工作,继续完成对于作品最后细节的打磨。吊灯仪式时,舞台上的水晶吊灯升起,出演“魅影”角色,且担任中文版联合制作人的阿云嘎,没有坐在观众席里,他说:“这个仪式感满满的时刻,我不能坐在台下,要回到属于‘魅影’的包厢。”阿云嘎表示:“《剧院魅影》每首歌都很好听,尤其大结局三重唱,‘魅影’成长了,学会释怀,他的内心波动很美妙,每次演到这里——都会热泪盈眶。”
图片
蓄势待发,一切只待大幕拉开,盛大的“巴黎歌剧院”中,观众即将听到用中文呈现的夜之乐章!
作者 甘鹏【《上海电视》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上海电视》周刊编辑部】
图片
娱文乐——《上海电视》微信公众号
图片
《上海电视》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