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坚决扛起创城责任 高效完成创建任务+让更多“口袋公园”成为幸福乐园+打造老旧小区治理 “提升版”

图片
坚决扛起创城责任 高效完成创建任务
——访广阳区万庄镇党委书记许鹏飞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近日,广阳区万庄镇党委书记许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将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市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让城市更文明、环境更美好、百姓更幸福。
万庄镇下辖36个村街和11个社区。许鹏飞介绍,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他们从思想认识上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照创城标准全力补齐问题短板,靶向施策、压茬推进,聚焦辖区环境卫生、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交通秩序等重点环节开展集中攻坚。
“我们坚持把群众的‘幸福清单’作为创建的‘责任清单’,聚焦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下大力气开展整治提升行动。”许鹏飞说,他们将在环境治理上集中攻坚,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强对村街(社区)、沿街、背街小巷的整治力度,对纬一路、万采路、采留线、廊万路、镇政府周边道路进行改造,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在交通秩序上集中攻坚,联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交警支队等单位,对镇区周边尤其是后河市场附近的交通秩序、停车秩序、市场经营秩序等进行综合治理,打造和谐有序的创建环境。
同时,他们将在补短强弱上集中攻坚,对镇区周边店铺“门前三包”不到位现象再下功夫,建立完善整治工作台账,强化前后对照,制作工作影像资料对比,做到举一反三、典型带动、全面推广;在提升文明素养上集中攻坚,深化“文明细胞”创建,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文明风气养成。
许鹏飞说,他们将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创建知晓率,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工作,营造全员参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喇叭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开展“星期六文明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向心力”、画好文明创建“同心圆”,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记者 王满凤 通讯员 王艳 王晨)
让更多“口袋公园”成为幸福乐园
“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加大游园建设管理力度,在城市主要干道交口破硬建绿,利用城市零碎空间见缝插绿,推动城市南、北园林绿化均衡发展,建设了一批节点景观和“口袋公园”。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既方便了市民,又让城市绿意盎然。
小“口袋”装满大幸福。不少人有过这样的感受:茶余饭后想出去转一转,但附近没有公园,去远一点的公园又耗时费力,最后只能作罢。“口袋公园”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虽然它是由城市“边角料”改造而成的,却小巧方便、功能多样。老天桥公园还原廊坊火车站历史旧貌,新世纪步行街第三大街地中海田园风格引人入胜,天域园兼具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截至目前,市主城区共有148个街头游园和节点景观。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不仅满足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愿景,让家门口变成了“诗和远方”,还盘活了城市闲置资源,提升了城市“颜值”,让廊坊变得更加绿色宜居。可以说,“口袋公园”虽小,装的却是城市的大格局、百姓的小日子。
“口袋公园”建设是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继续建设高品质“口袋公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配齐配好健身、休憩等相关器材设施,做好日常管理、维护,让“口袋公园”真正成为幸福乐园。
(记者 武香君)
图片
甘肃省嘉峪关市:
打造老旧小区治理 “提升版”
甘肃省嘉峪关市下辖31个城市社区,共有小区219个,无物业小区52个,出租大院321个。针对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薄弱等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该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各项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工作。针对老旧小区,各街道严格执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工作制度,结合分管工作,每人分包多个小区,一包到底,全程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老旧小区文明创建等工作,以打造小区综合治理“提升版”为载体,全面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完善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嘉峪关市对各社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底,对各类设施进行日常巡查,发现道路破损、私搭乱建、公共卫生间指示牌设置不达标等问题,及时上报市住建局,配合开展基础设施完善整治行动,以达到“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的“四化”目标。同时,各社区继续对外墙保温、防水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管道改造等涉及14个社区的设施项目进行汇总,申请纳入相关部门的《2021年中央补助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台账》。
打造特色居民小区,美化城市人居环境。根据各社区实际、人文特色,开展“最美小区(大院)”“特色楼栋”创建活动,打造了21个“最美小区(大院)”、35个“特色楼栋”,强力助推人居环境治理“点上”开花。在祁连社区打造“绿色家园、幸福华都”温馨家园,在友谊社区打造长宾特色居民小区,在嘉北社区打造八冶铁军“美丽大院”,在福民社区搭建戏曲文化长廊,在雄关社区远东华府打造“不忘初心”文化广场,在绿化社区打造“乡愁如影随形”特色楼栋……一批精而特、净而美、悠而乐的精细化治理特色样板竞相涌现。
提质提标公益广告,营造浓厚文明氛围。各社区全面开展自查整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对老旧小区内褪色、陈旧、破损的公益广告及宣传展板进行更换。同时,对照测评体系新增内容,设计制作了一批以“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主题突出、精致精美。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各社区积极对接物业公司,在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合作环境中,共同为公益广告提质行动献计出力。
加强党建引领示范,合力助推创城行动。辖区各单位、企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根据资源优势积极认领社区“微项目”需求清单,切实形成“微治理”合力,统筹解决小区物业、环境整治等民生需求,逐步形成“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各小区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楼栋长、志愿者及居民群众的作用,征集居民群众“微心愿”,引导各居民小区、楼栋及时建立微信群,通过楼栋长广泛征集居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意见建议,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居民自治意识日渐深入人心。推动党员、楼栋长、网格员等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通过有效引导辖区“互联共转”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楼栋长、网格员等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微服务”,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记者 王满凤 整理)
编辑:王丹 孟小义
审核:王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