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工匠|用工匠精神培育种子芯片的玉米育种专家焦宏业

图片
图片
从传统行业到现代制造业,总有一群人在日常岗位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他们用匠心紧扣时代脉搏,求知求变、创新突破,用一个个行业领先诠释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五一特别策划《河北大工匠》,请看第三篇《用工匠精神培育种子芯片的玉米育种专家焦宏业》。
图片
焦宏业在比对试验品种的玉米果穗
清晨,在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育种作业室,身穿蓝色过膝工作服的焦宏业正在给团队成员布置今天的工作任务。与其说这里是育种作业室,其实就是一个一百多平米的大仓库,地上码放着几十袋一米高标着编号的袋子,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着筛选玉米种子。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粮油所农业技术员焦宏业:
这段时间特别紧张,这么多东西,你看一袋子一袋子的,里面都还没动,都要把它整理好,排好队、做好编号,整理到田间能种的那种地步了,才能算完成工作。
图片
焦宏业接受记者采访
3月底4月初是玉米备种期。焦宏业告诉记者,4月5日,刚刚又从海南实验田发过来56袋实验种,6月初就要开始播种,现在国内十几家种子公司都打来电话要种子,进行示范种植。4月20日,他参加完“2023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记者见面会,一回邯郸就脱下西服、绶带,穿上蓝色工作服,一头扎进了“仓库”。因为四千多个品种、五千多斤的试验种,都在等待他的团队挑拣、校对、登记、编号,时间刻不容缓。
图片
焦宏业在仔细考虑试验地播种计划
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玉米育种事业的人,他的人生最初选择却不是农业。1999年,焦宏业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而这个专业并不是他大学志愿的第一选择。
焦宏业:
非常失落的,没什么意思。因为当时每天就是种地,干的工作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技术都是在背后的。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农民朋友从大名坐公交车辗转了一上午,来到我们单位找好品种,逐渐地,在我心里觉得这份工作也非常有意义了。
图片
焦宏业在配置单倍体加倍药液
改变想法,是因为农民渴求好种子的眼神。干一行爱一行,踏下心来扎根农业之后,焦宏业终把玉米育种事业干成了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
图片
焦宏业在查询研究方案里品种以往表现情况
在随后的日子里,焦宏业采用跨类群构建群体、优化的聚合杂交方法创制了全新类型的H39、L11系列玉米骨干亲本;总结出全流程高效玉米育种方案;利用计算机处理功能及其他现代设备,科学合理应用于育种过程。现在,焦宏业团队已在多个技术处理难点得到其他育种单位的学习效仿,并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
焦宏业团队成员韩雅利:
我们这个团队在焦老师的带领下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每次看到新的苗头品种,我们和焦老师的心里都特别高兴。
图片
焦宏业为玉米授粉
生活在冀南大地上的人们,每年都有一个酷热难捱的夏天,而焦宏业却有两个。为了玉米的扩繁研究,他每年要多次往返于邯郸与海南的实验田。在玉米育种人工授粉的季节,骄阳似火,焦宏业团队成员却要全副武装。工作服的大口袋被纸袋、调查本、笔、标签、剪刀塞得满满当当,每人一季至少要完成10000棵玉米的人工授粉,脸热得发红,汗水湿透全身,还要当心玉米叶子擦伤皮肤和眼睛。在焦宏业看来,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希望,因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玉米亩产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会带来总产量的巨大增加。
焦宏业:
如果没有热爱,那些吃苦的场景每一秒都倍受煎熬,但是如果有热爱,每一秒又都是充满希望的一秒。
图片
焦宏业在种子库一线现场做示范试验计划和组织各试点供种工作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4年的磨练铸就了焦宏业“大工匠”精神。这些年,焦宏业主持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育成玉米优良品种16个,推广种植面积5000余万亩,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焦宏业:
2023年4月我被评上了河北大工匠,这个荣誉给了我很大激励,同时也给了我很大压力。作为育种人,我将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双腿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人手中,真正为我们的玉米生产做出我自己的贡献。
记者 | 河北台 白雪峰,邯郸台 张腾蝉
编辑 | 小马
精彩推荐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