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李稻葵:建议发放5000亿消费券,用来促进居民消费意愿

根据统计局的CPI数据显示,国内CPI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最新的CPI指数仅微增0.7%,考虑到今年M2的投放增速超过10%,这表明我们有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CPI作为价格指数,增长越高,表明消费品价格增长越快,反过来说,当CPI指数增长越慢的时候,这表明物价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人认为这是好事情,但这恰恰反应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市面上货币的流通速度变慢了,货币流通速度一旦变慢,消费就会趋低,这会反过来制约企业缩减产能,影响就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促进消费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对此,针对可能面临的通货紧缩问题,清华大学教授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就建议当局发放5000亿人民币的消费券,用来刺激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
图片
李稻葵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呼吁向全国居民发放5000亿人民币的消费券。
李稻葵说:“目前国内经济偏冷的一个核心原因,是百姓的消费不足。”
为了解决短期内的消费不足、恢复消费信心,李稻葵“强烈呼吁”给全民发放5000亿元的消费券,设定年底到期的条件。
李稻葵自己估算,5000亿元的消费券,能够拉动至少一万亿元的整体消费;一万亿元的消费上升,反过来透过流转税,至少有3000亿能够回流到财政收入上。
这样算下来,这笔账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考虑到在疫情期间,各地也有发放消费券的现象,但整体来看刺激消费有限,但这显然不是消费券的问题,更多的问题在于给消费券设置了门槛,那更像是电商平台的“满600减200”,这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自然有限。
如果真的按照李稻葵的建议,发放5000亿元的无门槛消费券,并且设置年底到期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这比宏观上刺激基建投资的效果要来的快的多,也即时的多。
过去财政主导的基建投资,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在于,这虽然名义上拉动了GDP的增长走势,但实际上对经济的长期发展能够发挥多大的裨益,这一点还是有待研究的。
其次就在于,由于是基建投资,这样花钱很容易出现效率的浪费,“花别人的钱,效率自然就不高,也很容易出现寻租的空间。”
一些地方为了促进GDP增长,甚至会做出“修了拆,拆了修”的无意义浪费行为。
而发放消费券的正面意义的确要大很多,把“钱”给居民自己手里,让他们自己决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消费,这样可以最大化提高金钱的效率。
与此同时,由于自己的钱自己花,这也杜绝了寻租的空间,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速度,而不会出现在基建垄断行业被蚕食的现象。
基于此,李稻葵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比较务实且有效的,能够在短期内极快刺激经济和货币流通速度,帮助消费快速恢复。
同时,还能够带动3000亿的税收(按照他的估算),总体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务实且高效的方案,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案被采纳的概率并不会太高。
图片
5000亿元的消费券,平均到14亿人头上,每个人也是357元了,如果按一个三口之家来算的话,那就是一千多元,绝对够一家人一个月的普通日常生活开销了,哪怕是外出吃饭,一家人也能够吃三次,而且还能够吃的不错,毕竟人均一百的餐饮,应当是不错的。
而这个方案之所以不太会被采纳,原因也正在这个地方。
毕竟前有专家说“工资太高,不利于年轻人奋斗”的良言在,考虑到国内的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光是这5000亿的消费券怎么发、怎么分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按照平均来发的话,老人肯定不能用也不会用,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如果按照年龄段来发的话,那么一些偏远地区城市的人口,理论上他们的消费能力会更强,因为当地的物价水平更低,这也会引发不等。
在我们这个强求集体均等的大背景下,这就可能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这是第一个风险。
其次就在于,这可能也会开一个不好的先河,那就是开启类似于欧美地区那种“福利体系”的先河,这显然也违背了专家所说的“工资太高,不利于年轻人奋斗”的初衷。
实事求是地说,以我们目前的收入结构水平来看,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眼下可能都做不到完全的免费,尽管这之间的问题和复杂性信息不对称因素太多,但一旦开启发放福利的先河,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一种国民性的普遍依赖。
要知道,过去三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也是没有发放现金无门槛消费券的,如今疫情过去了,难道还能够发放无门槛的消费券吗?
仅此一点,就不太现实。
基于以上几点因素,这5000亿的无门槛消费券当然是很好的提议,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却不小。
图片
其次,尽管坊间流传着我们已经陷入了通货紧缩,但实际上我们肯定还算不上真正的通缩,但我们的确需要去提防通缩的可能性。
通货紧缩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持有货币,而非投资或消费,这就导致市面上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物价普遍下跌,在人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收入降低就成为了一个必然。
经济学家普遍的共识是,当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就是CPI连续下跌3个月的时候,即表示有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虽然我们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还是上涨了0.7%,但这个增长幅度也的确很低,值得我们重视。
另外,从央行的存款数据来看,今天的人们也的确是变得更倾向于持有货币了,目前国内居民储蓄总量已经接近130万亿元,这比国内一年的GDP总量还要多,其次在存款结构上,有高达89.36万亿是非活期存款,占比也非常高。
今年前两个月,银行新增存款7万亿,这相当于中国居民每天往银行里存了1208亿元,如果这个数字不变的话,那么按照一个月新增存款3.5万亿来计算的话,那么今年一年的新增存款将会达到恐怖的42万亿。
套用到去年的GDP总量上,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一的钱没有被拿来用于消费或投资,而是转化为了储蓄。
钱如果不在市面上流转,而是被存进了银行里,银行又贷不去的话,那经济如何增长?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要知道,2021年我国新增存款只有20万亿左右,2022年新增存款则是26.22万亿,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尽管数据只有今年前两个月的新增存款,但按照今天的消费变化来看,今年存款增速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多的存款,但消费能力极强的中产以上群体的存款还是很多的,而接下来的重点或许就在于,如何刺激消费,并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增加消费支出,而不是去储蓄。
刺激人们赚钱很容易,但要想刺激人们花钱,相对来说则困难得多。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