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调查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口,能否成为全球海军,要掌握水文情报

图片
外媒报道,4月底,中国海军一艘636A型海洋综合调查船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后持续在直布罗陀海峡出口附近活动。
图片
目前该调查船处于海峡的大西洋进出口处,一个星期以来只航行了四百公里的距离,显然是在对进行作业勘察。
从外媒(军)拍摄的照片上看确实是我军636A型海洋综合调查船,它出现在这片海域当然是进行各种勘察勘测工作,使我军未来掌握该片海域的气象、水文、海底…等资料,并且这片海域是公海,任何国家只要有能力都可以进行此类工作。
图片
军迷们熟悉的“竺可桢号”就是636A型海洋综合调查船,它属于军辅船类型的舰只,由于其机密等级很高,外界只能推测船的上面有大型实验室、深潜器类别的深度测量设备、探空器、专用测量艇…等先进设备,目前已知636A型海洋综合调查船有6艘活跃在各大洋上,早一段时间还出现在巴拿马运河。
图片
2020年3月初有报道称:美国海军“华德斯号”潜艇导航与弹道导弹测试支援船,与我海军636A型海洋综合调查船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观花船闸时相遇。
那么,海洋调查船在海军当中的地位有多高呢?我们都知道大国空军不只是拥有多少架先进的战斗机,而是拥有多少架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飞机、心理战飞机、气象飞机…等等特种飞机,才能组成“战略空军”,没有或者装备很少这些类别先进特种飞机的空军只能称作“战术空军”,战术与战略差距是几个层级的,在战时会被后者碾压,比如说:海湾战争当中伊拉克空军作为比较强大的战术空军就被美国空军几乎碾压…这个事情到了海军也是一样的,驱逐舰、护卫舰、潜艇…数量再多,没有先进的综合补给舰、海洋调查船、电子侦察船…等军辅船,也不能称为大国海军。
一位海军军事专家说过:一个国家的海军到底是不是远洋全球海军。取决于他积累了多少海洋水文资料和海底地形资料,以及资料的准确度、精细度和修订频率,换句话说,不仅取决于他拥有的战舰数量和吨位,也取决于他拥有的水文船数量和出动频率。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越南为了与我在南海对抗进口了6艘“基洛级”大型潜艇,从理论上来说“基洛级”的自持时间和航程完全覆盖了西沙和南沙岛礁海域,但潜艇是在水下活动的,不了解海域的温度、盐分、水下地形地貌…等环境,潜艇是不敢贸然进入陌生海域的,这就和盲人走夜路那么的危险,一旦潜航到温度和盐分层不一样的地方很容易失去了水下浮力,直接掉进了几千米的海底,也就艇毁人亡了…而越南海军是缺乏海洋调查船的,导致了“基洛级潜艇”的活动限制,可见掌握海洋资料的重要性。
图片
外军拍到的正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我军636A型调查船,距离太远看不清舰号。
我们的海军对于域外海洋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刻,所以需要派出大量的调查船进行考察,掌握资料后对于民用和军用都有很重大的意义,直布罗陀海峡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要点,未来肯定有大量的我国船只从这里经过,不掌握这里的状况肯定不行,而水文资料是一个国家的最核心机密之一是不会送给外人的,只能自己获取。
图片
5月1号,我军852号“海王星电子侦察船”在南海跟踪美军“邦克山号”巡洋舰,它当时正与一艘美军快速支援舰进行补给作业。
总之,先进的海洋调查船、电子侦察船、水文测量船…数量越多越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海军先进与否,没有它们先掌握海洋资料不要说打仗,驶出自己的近海都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