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滇中活水来 云南这支滇中引水工程参建团队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图片
近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铁二十五局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3标项目部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图片
“争第一”力保早日通水
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水,穿越云南省6个地市,行程660多公里,惠及千万人口。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
从进场第一天起,这支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团队便把“全力以赴、保证工程早日通水”作为自己的使命。
项目负责人杨炜至今还记得白马山隧洞出口的那一声贯通的爆破声响。耀眼的光线从洞外探了进来,打在他那张黝黑的面庞上。工人们的欢呼声,和挖掘机挖斗触碰岩石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
2022年11月30日,历经1154天,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玉溪段3标成为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首个完成开挖任务的标段。
图片
“我们又争到了第一!”杨炜兴奋地对日夜奋战在一起的同事大声喊道。在杨炜看来,要实现滇中引水工程早日通水的宏伟目标,“履约”二字重于泰山。
“争先”正是杨炜所属的中铁二十五局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在7个多月前,黄草坝隧洞成为滇中引水工程全线第一个贯通的中长隧洞。
“为何能争第一?”留在杨炜案头的一封来自业主的表扬信给出了答案:项目部全体员工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入脑入心,科学谋划、精准施策、落实责任,有力有序推进洞内施工。
“破难题”解决突发涌水
关键时刻更显“先锋”担当,危急时刻更显团队境界。
“搬沙袋,封堵掌子面。”危急时刻,杨炜下达了封堵命令,并且带头搬运沙袋。
原来,黄草坝隧洞下穿水库时曾遇到一次突发涌水,当日流量达到1500立方米。经过大家4个多小时的奋战,涌水量大大减少,成功预防掌子面流塌的风险,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项目施工段是滇中引水工程全线唯一一处穿越机场段、下穿或邻近水库群的区域,周围分布7座水库。水库至隧洞轴线最短距离仅有25米,且高于隧洞顶板50米以内。水库通过砂岩与隧洞相连,加之围岩处在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时刻面临涌水风险,不但容易对水库蓄水和隧洞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会影响到当地5万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图片
“水库群像是悬头上的一把利剑,让我们如履薄冰!”项目总工何文庆说。
何文庆牵头成立科技攻关小组,根据掌子面超前地质钻探孔摄像成果,启动超前固结灌浆,以隧洞中轴为中心呈伞形布置注浆孔,经过多次进行参数调整,改进施工工艺,形成了一套完整预防涌水处理方案,成功破解突发涌水难题。
“防污染”守护蓝天碧水
如果说“履约”是项目团队在践行自己的“使命”,那么环保工作就是他们在充当“守护者”的角色。
项目毗邻云南九大淡水湖之一的星云湖,而与星云湖仅一山之隔、一河相连的抚仙湖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
“我们要守护好云南的蓝天碧水,不允许让点滴污水汇入美丽的湖泊。”项目环保工作负责人黄启壮深知滇中引水工程对环保的高标准、严要求。
站在工区山顶,黄启壮远眺星云湖,波光粼粼,风光秀美。
项目积极推行“沉淀池池长制”,实现污水沉淀池的一对一管理,保证沉淀池“实运行、定加药、勤清淤、常检测”,确保隧洞排水达标排放。这一做法在业主组织的各方参建单位联合检查中得到高度认可。
图片
“污水处理池分3层,第一层先把所有污水集中收集沉淀,第二层投放试剂进行化学净化,第三层将净化过的水再次进行分离沉淀,最后检测达标才能排放到自然河道中。”黄启壮说。
经过三级沉淀的污水,由浑浊变成清澈,化成一股股碧水缓缓流出。
此外,项目在隧道施工时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以“先探后挖,加强堵水、堵排结合,分级治理、突出重点”的思路,按要求进行系统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实施完毕后再根据渗水情况进行系统堵水灌浆,从施工源头控制出水量。
自进场以来,中铁二十五局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3标项目部全体建设者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先后荣获“玉溪市工人先锋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滇中引水工程“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在彩云之南勇当先锋,谱写出一首劳动者的赞歌。
云南网记者 夏方海 通讯员 周群能 付曦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