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电影观察:《灌篮高手》化情怀为口碑,收割中年粉丝有一套

4月20日,日本动画电影《灌篮高手》在中国首映,立即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中年漫画粉丝。这部电影注定载入动漫史。在成为现象级作品之前,它已有不少征兆:预售票房超过1亿人民币,这在进口动画电影中是前所未见的,仅午夜首映票房就达到2000万。
图片
人们对《灌篮高手》的期待情有可原。很多漫画迷人到中年,去电影院看自己喜欢的漫画改编作品,相当于回望青春。更何况,今年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质量都不错,《灌篮高手》被“捧”到现在的位置是情理之中。就在今年3月10日,也就是《灌篮高手》在中国上映前一个多月,它刚获得第4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
不是每一个IP都值一张电影票,情怀杀背后是专业
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创作的《灌篮高手》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力。从1990年起,这部以高中篮球为题材的少年漫画开始在杂志连载,但是要说到它真正引领运动漫画风潮,还要等到三年后成为动画片在日本首播;1995年暑假期间,中国小朋友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长篇动画。毫无疑问,《灌篮高手》能取得今日票房不足为奇,因为它是IP中的IP。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80后、90后是在日本动画片的陪伴下长大的,从《马赫五号》(又名《赛车手》)到《足球小子》,从《风雷剑传奇》到《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的电影版横空出世,某种程度上只是顺势而为。就拿今年3月份上映的《铃芽之旅》来说,这部新海诚的作品上映至今,票房已经接近8亿大关,甚至已经超过日本国内票房。
图片
今天的中年观众对《灌篮高手》有感情,影片大卖和影迷的怀旧有很大关系。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的用户画像分析,《灌篮高手》观众中30至39岁观众占了49%,由此可见,中年粉是贡献票房的主力军。这些中年粉大多受过良好教育,他们善用社交媒体,喜欢向别人推荐自己认可的电影,所谓网络“自来水”。《灌篮高手》的口碑可以持续发酵,30至39岁观众是幕后主要推手。
当然,情怀并不一定可以转化为票房。《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就是个例子,这部由环球影业与任天堂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改编自电子游戏——在中国,这款游戏叫《超级玛丽》——本片在中国上映已经快一个月,至今未突破2亿票房大关。很多80后90后玩过这款经典小霸王游戏。且不说《超级玛丽》的人物设置本来就没有漫画《灌篮高手》那么鲜明,更遗憾的是,电影改编过程中,“马力欧之父”宫本茂的参与度远不如井上雄彦。据媒体报道,宫本茂深知游戏制作和电影制作是两回事,所以就把《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交给了电影专业人士。以至于这部电影没有灵魂人物。
在某些情况下,情怀反而变坏事,尤其是当这种情怀有门槛时。《航海王:红发歌姬》就是个例子,这部电影(和电影《灌篮高手》一样,也是由东映动画公司制作)在中国上映,至今票房只有1.85亿人民币。和《灌篮高手》相比,《航海王》的角色太多,有上百个,观众必须看过漫画,才能看懂它。无形之中,大多数潜在观众就被挡在了影院外。少年漫画《航海王》确实是个大IP,这点丝毫不输于《灌篮高手》,问题就出在它需要知识量。
电影版《灌篮高手》改编自同名漫画,井上雄彦是本片导演和编剧。专业人士都知道,不管是日本动画改编成真人电影,还是漫画书改编成动画电影,如果原著作者不参与制作,都很难成功。这也解释了《灌篮高手》之所以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很多人是奔着井上雄彦去的,他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之所在。就拿中国观众来说吧,庞大的《灌篮高手》漫画迷群体,其中大部分是死忠粉——如果不是井上雄彦执导,那将是最大的败笔。
作为电影导演和编剧,井上雄彦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漫画《灌篮高手》的血液和精神注入到角色中。为此,漫画版中不少场景到了电影里,都经过他的微调,不少分镜都是他亲手画的。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灌篮高手》在中国和日本上映成功,和疫情期间观众的欣赏口味在改变不无关系。新冠肆虐,影院遭殃,这点中国和日本都不例外。大家窝在家里只能选择在流媒体上看本国电影,久而久之,好莱坞大片开始远离大众视线。漫画迷长期在流媒体上看动画,相当于片方持续地投放广告。就拿《灌篮高手》来说吧,它的漫画连载和动画片虽然早在1996年就宣告结束,但是在流媒体上仍是热门。在B站上,有个《灌篮高手大结局》2K动画精制版视频,播放量超过800万。
大IP不能和票房画等号。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好莱坞大片,在IP转化之路上,折戟的例子很多。《灌篮高手》的大银幕制作贵在团队和专业性。保持熟悉的味道,最好是原班人马,有时是一部漫画改编电影成功的关键。好莱坞失势,流媒体造势,电影《灌篮高手》适时崛起。
“小人物”打破观影壁垒,成长为故事注入灵魂
电影《灌篮高手》之所以吸引观众,源自它的成功改编:虽然忠实于原著,但是人物角色和情节设定更新颖,受众群更宽。内容的扎实,造就了电影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它的改编方向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角是普通人,故事根植于现实。
在漫画《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流川枫、赤木刚宪、宫城良田和三井寿被称为“湘北五虎”。当年的粉丝可能更迷樱木花道和流川枫,两位不仅外形佳,而且非常有性格,比如樱木花道自称“天才篮球手”,流川枫爱睡懒觉、常被英雄主义冲昏头脑。但是随着粉丝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他们可能会去注意那些不起眼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更能代表生活中不起眼的自己。宫城良田应运而生,这也是电影《灌篮高手》将他变为男主角的原因。
图片
五虎中,只有控球后卫宫城良田的身高在180公分以下,确切地说,只有168公分。在以往的电视剧中,宫城良田虽不能说是隐形人,但还没有到达绝对主角的高度。到了电影《灌篮高手》中,他却成了男一号。
宫城良田的外形和成长史非常具有代表性。在电影里,他对篮球的喜爱和哥哥宫城一夕分不开,后者在宫城良田小时因故去世了。从一个普通的篮球迷,成长为一个纵横球场的篮球高手,这点容易和很多职场打拼的“打工人”有共鸣;哥哥的离世,给宫城良田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伤色彩,普通人的底色更容易让人同情其遭遇。
相形之下,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虽然有偶像光环,但是与普通观众毕竟有一定距离,感情投射这种事通常发生在路人甲身上,宫城良田再合适不过。影片一开场就在“普通”上做文章:他的弱小,他的篮球技术尚待提高,他的脆弱……总之,观众喜欢男主角的普通。如此情节设置可以拓展受众壁垒,直达全年龄段的观众。即便不是篮球迷,现实中,大多数人对这项运动也会有点了解。当湘北高中球员在球场上搏杀时,我们就会自动进入那个热血场景。
就电影题材来说,现实主义的魅力不可小觑。日本动画常见的天马行空,到了《灌篮高手》这里,开始让位于直面生活本身。片中有个情节,宫城良田的母亲由于无法承受丧子之痛,把大儿子的遗物一件件收起来——看到这里,所有身为人父或人母的中年人,比当初看漫画时多了一层体悟。将一部经典的少年运动漫画,润色成为一部直击人心的现实题材电影,不得不说,井上雄彦是个真正的艺术家。
图片
本片的视角也是全新的。《灌篮高手》漫画版主要聚焦于篮球场,以及几位男主角的无穷潜力。到了电影中,年轻人的成长史成了焦点,换句话说,球场上和球场外平分秋色。
现实中的“第一次”总是让人永生难忘,电影《灌篮高手》的英文片名是The First Slam Dunk,特意强调“第一次”。之所以把“第一次”当卖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吸引普通观众:片中,湘北篮球队首次站在全国大赛的赛场,这种体验不光观众没有,就连宫城良田也没有经历过。就这样,无论第一次灌篮,还是第一次失去(亲人),都让人有种刻骨铭心的感受。“第一次”成了刻骨铭心的代名词,打个比方,就像“泰坦尼克号”是爱情的代名词那样。
结语
截至5月4日,在《人生路不熟》和《长空之王》等国产片的夹击下,《灌篮高手》进账仍然超过6亿。与此同时,这个四月票房冠军至今牢牢占据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首席,评分高达9.0分。一匹不折不扣的五一档劲马。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灌篮高手》的票房榜冠军宝座开始让位于国产片。不仅如此,合家欢公路喜剧片《人生路不熟》、王一博主演的《长空之王》和动作灾难片《惊天救援》都会对它形成围堵效应。
《灌篮高手》现在面临着一系列不利因素:两个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新片扎堆和出游热。5月2日这天,《灌篮高手》的票房占比已下滑到第三位,上座率4.0%。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当日票房冠军《人生路不熟》的上座率也只有3.7%。另外,疫情三年,影院至今还在缓慢恢复中。
据猫眼专业版预测,《灌篮高手》的内地总票房是7.31亿。这个数字和另一部日本动画电影《铃芽之旅》的票房预测(8.25亿)差距不算太大。至少在口碑方面,《灌篮高手》已经做到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