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一名普通护士记录的流水账被曝光

这本来就是一场战争,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身为医护人员,我们其实别无选择,这也许这是我们的职责和宿命。
我叫叶婷婷,是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二病区的一名普通护士。
2022年12月12日,距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仅仅5天,儿子所在的合肥一中就因为核酸筛查多管异常,而宣布全部线上教学。疫情传播传播速度之快,令我很是紧张。
由于我家是双职工,只能把上网课的青春期叛逆少年送到外婆家住着。接着商量对策,为了不影响对方的工作,暂时他在办公室蜗居,我在家居住,争取把阳性的时间拖延到最后。家里不能同时倒下,病人也需要我们。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护职工的健康和用药情况,发放了防疫爱心包,配备了市面上紧缺的防疫物资,瞬间将我们的安全感拉满。
图片
12月13日,我们神经外科出现了第一个阳性护士。护士长安慰大家不要紧张,给包括实习生在内的每个人分发n95口罩,佩戴面屏,更衣室和值班室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但由于工作环境较为封闭,更衣室、值班室的环境狭小、拥挤,短短三四天时间,就造成13名护士感染,减员达40%。这意味着排班出现了困境,没有阳的护士无法休息。只要护士长在工作群里发:“明天休息的可以来上班吗?”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可以!”就连阳性的同事在家也说,我今天38度以下,明天可以上班。
这本来就是一场战争,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身为医护人员,我们其实别无选择,这也许这是我们的职责和宿命。
我和爱人的交流,每天在微信里互相问候,我问“How are you?”他的回答总是令人很满意的“I am fine,thank you.And you?”接着我们掰着指头数着自己的同事今天倒下去几个,孩子网课不知道效果咋样。最后互相加油打气,祝对方是科室里最晚羊的那个人。
图片
最近几天的局势开始不太受人控制,好几个同事都是夜班接班的时候状态好,几个小时后突然高热,一个人夜间面对二三十个病人和自己的病情,都是咬牙坚持。去过武汉的小英雄王丽凤,高热39.3度,牙齿打架,肩膀抖的跟筛子一样,推呼吸机推不动,急得掉眼泪。就这样仍然扛到下班,才彻底瘫软下来。
12月20日那天上午,排班表上只能排出我一个人白班。
同事周雨一个人连班,一边寒战一边配药,时不时的拿热水袋捂一下手。
年近花甲的护士长38.8度,吃了药以后要赶过来加中午的班。
各治疗组的主任全部高热,无法查房,住院总也在值班室裹着被子抖。
科室里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院党委书记带队来科室看望我们,当书记亲切地慰问,让我们有什么困难提出的时候,我就像手足无措的孩子一下子见到了长辈,没绷住,哭了出来。心疼自己的同事带病上班;担心科室重病人无法得到全面的治疗护理;感动于院领导不惧危险来到临床一线……各自情绪宣泄而出。下午,日间手术室的两名高年资护士到科里来支援。我的心里如同照进了一缕阳光,顿时觉得暖洋洋的。
直至今日,我们科医护已全部阳性,我止步于四强。爱人也如愿在他科里成为最后一个阳性感染者。好在症状不是很重,还能坚持一下下,尽量给高热的小伙伴对一些休息。
图片
如果说战争已经开始打响,我们就是守土有责的战士,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上甘岭,不能撤退,也不能投降。再困难我们也要坚持。我们的身后是14亿老百姓,这里有我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最近网上对医护人员一片赞扬,说我们是英雄。比起刘胡兰、杨根思,我们成为英雄是不是也太容易了一些?
也许我们并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守住了自己职业的底线,对得起自己身上的工作服,对得起入职前宣誓的誓言罢了!
那个冬天
伟大的医护工作者们
正在拼尽全力守护着我们
他们是最辛苦的人
轻伤不下火线
很多医生都是这句话: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
就得坚守岗位
因为病人需要我们
新冠门诊和病房
他们直面阳性患者
在高风险的环境里坚守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发热门诊
他们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图片
手术室里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做手术
重症监护室
24小时全心守护
图片
图片
检验检查和药房
一个人包揽了几个人的活
图片
图片
这里是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就是最勇敢的战士
站在与病毒的战场上
为了我们的健康
白衣执甲,冲锋陷阵
图片
但他们同样是
一群平凡的血肉之躯
他们是为了我们冲锋在前
他们的付出
应当被看见、被尊重
请对他们多一份
理解和关爱
请给他们更多的
关心和保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