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鬼才吴承恩,要么颠三倒四要么诙谐反讽,小妖怪也能出名场面

四大名著的知识点有很多,甚至取名都自成一派,能成为一门研究。《西游记》里出现了非常多的妖怪,而除开大妖怪,一般的小妖是没有名字,就是跑个龙套,撑个场面,然而一旦出现了名字,那可就有意思了。
剧版《西游记》里,有不少的名场面甚至都是小妖贡献的。
图片
名字里的反讽艺术
纵观整部作品,不难发现吴承恩取名是真的很有趣味性,而且有些还挺有意义,能与情节故事贴合。
作为小妖来说,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手下的“精细鬼”和“伶俐虫”的戏份算是很多的了,他们出现在原著第三十三回,两人奉命拿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去捉孙悟空,结果被变成老道士的孙悟空耍了个团团转,被骗走了法宝,还自以为走了大运。
一个精细一个伶俐,结果却是贪心糊涂,反吃精细亏,反被伶俐误,和他们的名字形成反差,充满了讽刺意味。
图片
此外,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还有两个随侍小妖,叫巴山虎和倚海龙,就是被派去请妖怪老母亲出来吃唐僧肉的那两个,名字甚至还挺好听。
另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是“小钻风”和“总钻风”——话说剧版《西游记》真是个个都是名场面,要是选小妖排行榜,小钻风肯定能凭借“大王叫我来巡山”的魔性山歌而名列前茅。
小钻风出现在第七十四回,其实这个名字不是单独一个妖的,巡山的都叫小钻风。这些小妖的职责是巡逻,而钻风的意思是是打探风信,刚好与身份对应。
后来孙悟空也变成妖怪模样,却自称是新升职的总钻风(总巡风),专门管他们一班四十名兄弟的。
小钻风们稀里糊涂的就信了,对着的新上司点头哈腰,一通道歉。这就让“钻风”二字又多了一丝钻营、逢迎之意,也颇具嘲讽意味。
图片
另一个叫“有来有去”的小妖就更体现吴承恩的讽刺和趣味了,这个小妖是第七十回中赛太岁的手下,被派去朱紫国下战书,结果被孙悟空一棍打死。
名叫“有来有去”,实际却是“有去无来”,连孙悟空都调侃“这厮名字叫做有来有去,这一棍子,打得有去无来也!”
只能说吴承恩有巧思,真的太有梗了。
图片
颠三倒四,成双成对
很多人都说吴承恩取名也偷懒,同一个词颠来倒去的,搞出了不少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的名字。但有一说一,这些名字是真的有趣。
私以为最有意思的就是“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了,这对也很难区分,老实说,当初看电视的时候压根就分不清谁是谁。
灞波儿奔是黑鱼精,奔波儿灞是鲇鱼怪,二者出自第六十二回,是奇葩一家九头驸马和万圣公主的手下。
这家子真可谓神偷世家,九头虫和万圣龙王偷走了祭赛国宝塔中的佛宝舍利子,万圣公主则偷走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谁看了不得竖起大拇指,说句“真刑。”
后来唐僧师徒来到金光寺,这家人就派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去宝塔巡视,结果就被孙悟空逮住了。
来,顺便做个题:请问谁是灞波儿奔,谁是奔波儿灞?
图片
图片
第八十九回中,黄狮精的手下“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正如其名,也是古怪又刁钻。
这俩都是狼精,互为搭档,他们奉黄狮精之命,拿了二十两银子去买猪羊,路遇孙悟空——话说黄狮精居然用钱买东西!
不过初次遇见的时候孙悟空没有打死他们,只是定住了,但结局都是注定的,在之后和狮精大战时,古怪刁钻和刁钻古怪被打成了肉饼。
图片
红孩儿有六个心腹小妖,名字两两配对,取得别出心裁。
叫“云里雾”和“雾里云”的,被派去请牛魔王,结果稀里糊涂请了假扮成牛魔王的孙悟空,这不就是云里雾里、迷迷瞪瞪嘛。
叫“急如火”和“快如风”的,则是根据他们的性子来取,这俩报信的时候就是火急火燎的。
叫“兴烘掀”和“掀烘兴”的,比较难以理解,有学者解读,“掀烘”二字出自《蜃楼志》,颇带艳情意味。
图片
颠倒词序最多的居然是孙悟空,“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三个字给你颠倒得明明白白的,不过看着随意,在那个场景中,却透出了孙悟空的戏耍之感。
除了妖怪外,还有强盗的名字也取得有深意,如第十四回里孙悟空遇到的那六个强盗。
这一回孙悟空刚认唐僧为师,踏上取经之路,两人关系还不稳定,路上遇到六个强盗拦路,孙悟空还挺有礼貌,上来就对那六个人施礼,问他们“列位有什么缘故”。
结果得知那六人只是毛贼,分别叫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图片
寻常人哪会取这样刁钻的名字,所以这就是吴承恩有意为之了。这眼耳鼻舌身意,正对应佛家六觉,代表六种欲求。而除六贼,便是除六种恶欲。
孙悟空在书里有两次打死强盗的行为,都暗含深意,这第一次的六贼,便暗喻他除掉自己的杂念,从此六根清净。
名著里的取名其实很多都是颇有深意的,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都是如此,有时候懒得取了,直接一个“小的们”和“孩儿们”就带过了。
吴承恩在对小妖小怪上也多有苦心,又诙谐又朗朗上口,不仅彰显文字功底,也能想象到他性格中的风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