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高头”和“底哈”,到底是哪?

图片
五一在武汉给游客朋友指路,把自己都指迷糊了。
“请问,知音号怎么走?”“往前头走,到大路上左转,走到一个金灿灿的尖顶大楼下,右转,走上江滩就可以看到知音号码头了。”
“所以,是往东走吗?”我快速地在脑子里背诵了一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才敢继续说,“额……大概是的。”
所以,在武汉,到底应该怎么指路呢?
图片
01
在武汉,不说东南西北
说“高头”和“底下”
图片
像文旅君这样的新武汉人,出门必备手机导航。每次去一个新地方采访,拿着手机站在原地转一圈,看看屏幕上的箭头,再比比面前的建筑物,再决定接下来是往前走还是往后,左转还是右转。
但如果你问老武汉人,可能会听到这样一句,“蛮好找啊!往高头走/往底下走,几步路就到了!”
图片
高头?底下?这是个什么表达方式?
在武汉方言里,“高头”就是“上面”,“底下”就是“下面”。而这里的“上面”和“下面”说的是江河的上游和下游。
长江、汉水穿城而过,武汉版图被划分为三大块,城市也顺着河流铺展。
城市更新,参照物变换不定,但一条大江的流向永恒不变,所以老武汉人的方向感,是依着长江的,人们心里的那张城市地图,是沿着江水画的。
图片
△1937年的《武汉市街道图》,城市沿着长江、汉水延伸。
武汉又是一座百湖之城,还有走向与长江交叉的龟山、蛇山、珞珈山等山体散落在城市里,于是道路走向也要依着地形弯曲摆动,没办法构成正东正南正西正北的方向。
所以,如果像北方城市那样按照东南西北来指方向,是很难表达清楚的。
图片
这样一来,毛主席为武汉长江大桥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对武汉来说,其实是一桥飞架“西北和东南”。
但东南西北的说法不能生硬照搬到武汉,大方向搞清楚就行了。
图片
△走向与长江交叉的龟山、蛇山、珞珈山等山体又被称作东西山系。
于是,如果你站在江汉路,问六渡桥怎么走,可能会听到回答“往高头走”,再问黄浦路在哪里,老武汉指着江水说,“往底下走”。
一条长江水,才是武汉人心里的定位线。
如今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大,很多新城区远离江水,道路受江河的影响也变小了,更加规则,很多年轻一辈也就没有了“高头”“底下”的指路习惯。
如果把各个方向的道路长度做一个统计,形成“道路方向玫瑰图”,很容易就看出差别。道路方向越简单的地方,玫瑰图越接近十字形。西北湖的道路方向复杂,所以玫瑰图很乱。
图片
△ 很多新一点的城区,像光谷、四新、东西湖,道路基本都是规则的棋盘式(虽然可能也是斜着的),很容易辨方向。
对比全国的玫瑰图,你会发现北方城市大多都是方方正正的东西南北路网,而武汉、重庆、香港等城市的道路方向就复杂多了。
图片
02
不分东南西北的武汉
有很多奇妙玩法
图片
不过这样的地理特征,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探索点。
比如,路名。在武汉,XX东路、XX北路的说法不算多,就连解放大道往黄陂方向的延长线都被称作“解放大道下延线”而不是“解放大道北延线。”
武汉也有很多三角形的路口,诞生了一些造型奇特的建筑,最近打卡人气很旺的巴公房子,就是一座“三角楼”,站在路口能看到它的两侧,拍照很出片。
图片
又比如,武汉的三大火车站命名不像“北京西站”或者“南京南站”有方位字,更多是以区域命名,要知道自己要去“武昌站”还是“汉口站”,就得先搞清楚武汉的三镇格局。
还有,你问武汉人,市中心在哪里,每个区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说法。
不像北京有天安门,成都有天府广场,武汉是一座没有绝对中心的城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各种好吃好玩的(不过一定要说中心的话,长江就是武汉的中心吧)。
图片
了解了武汉这个特点,你会找到很多新玩法。
看日出,不见得要去凌波门人挤人,大方向是对的,找个面前有大面积水域的地方就很好,文旅君私藏的日出观景点是东湖听涛景区的听涛浴场,能看到太阳从山林间慢慢升起。
同理,看日落,你可以在武昌江滩的大桥下,望向龟山电视塔,这是江城落日最经典观景位。也可以去中南路天桥上,看夕阳沉向武珞路的尽头,都市感满满。
图片
要想省力气,一口气摸清楚武汉三镇脉络,推荐你坐一次402公交车。
它是一条串起整个武汉的旅游公交专线,沿途经过武昌火车站、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古琴台、江汉路、中山大道、武汉长江二桥、湖北省博物馆、东湖等武汉经典风光,江与城的关系,坐在车上就能get。
图片
△ 坐402游三镇,真香。
而第一次来武汉,真的推荐你去登黄鹤楼。
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楼顶眺望,长江和汉江在眼前交汇,城市顺着江流铺展开来,一座座大桥横跨江面,正好认清各种醒目地标。
顺着江流的脉络,慢慢熟悉这座城市,直到有一天,回家的时候总在心里先想一想长江,武汉,就是属于你的了。
(来源:武汉市文旅局)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