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有人家住在神庙里!百年“天后宫”的传奇|海派城市考古

苏州河,流淌了上千年,在汇入黄浦江前,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苏河湾。这里有座古建筑,曾经香火鼎盛,游客如云。它是风云变幻时代的“法外飞地”,是孩子们的学校,地方政府职员的办公所在地;也是住房短缺年代72家房客苦中作乐的家。它就是建于1884年的天后宫——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全、规格最高的妈祖建筑。
图片
日前,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委托纪录片专业摄制团队,历时半年,几易其稿,拍摄了《百载重光  文化赋能——上海天后宫·慎余里》专题纪录片,讲述了这座古迹背后的故事。
图片
天后宫往事
天后信仰由最初沿海一带祈求出海平安的民间神祗“妈祖娘娘”,演变至得到官方封号的“天妃”、“圣母”、“天后之神”,上海作为港口城市,自然也受到天后文化的影响。
图片
南宋时期上海始有天后宫,当时称为顺济庙
上海天后宫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曾多次毁坏又重建。1879年,清末外交家、曾任直隶总督的左都御史崇厚奉命出使俄国,奏请"于上海地方重建天后宫,并建出使大臣公所",前者庇佑出海平安,后者作码头下榻接待处。后经总理衙门与两江总督的批准,便在如今的河南路桥北堍处兴建出使行辕,同时高规格重建上海天后宫。
图片
晚清明信片中的上海天后宫(前景为河南路桥)
这座天后宫是上海地区唯一的妈祖庙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由政府出资兴建的官式庙宇。项目建造者是香山帮匠人,因此天后宫整体风貌既有很深的官式建筑烙印,又带有地方匠人施工的影响。1884年刚建成时,呈中轴对称的格局,略显“凹字形”,整个天后宫由南向北进入,内部建筑如下排列:头门戏楼、看楼、钟亭、鼓亭、大殿、寝宫楼,院中置有香炉。
图片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河南路桥上海天后宫大殿历史照片(来源于英国皇家学会亚洲文会网站)
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诸国以及之后的五大臣出洋,都在出发前先驻留出使行辕,并在天后宫上香祈求平安。1899年,出使行辕与天后宫所在地被划入租界范围,但出使行辕与天后宫仍旧归属于中国政府官地,不受公共租界工部局的管理,成为了租界内的一块飞地。
图片
目前唯一发现的着色的天后宫图片
随着岁月更迭,逐渐断了香火的天后宫,曾作为办公室、学校校舍、难民收容所及居民楼等使用。1980年,大殿移至松江方塔公园内,门楼前两只石狮子被移到了豫园门口。2006年,为配合城市建设,对原址仅存构件进行落架保护。2019年,天后宫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异地修复了天后宫门楼、戏台和东西看楼,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四合院落,并将原大殿的位置作为遗址展示。
神庙里的住客
20多年前,摄影家郑宪章在拍摄苏州河选题时,无意间走进了一个不起眼的门洞,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这就是住着“72家房客”的天后宫。
图片
被改造为民居的天后宫
郑宪章说:“我当时进去一看,整个建筑风貌破坏得不是很厉害,很多砖雕、瓦片都保存得蛮好,特别是古戏台部分保存得很好。”他发现,天后宫里面住了好多户人家,有的是卖棺材的,有的是卖小商品的,有的做蟋蟀笼子的,还有一户住在戏台内的人家,很是神奇。
图片
郑宪章当年拍摄的照片
在跟戏台里的人家软磨硬泡一个星期之后,郑宪章终于能看到戏台里的真面貌——一个保存完好的藻井,也是天后宫最华彩的部分。“当时很暗,我打了闪光灯拍。藻井里面都是金色,带着反光,非常夺目。”他按下快门,拍下了这一刻,后来照片刊登在了杂志上,配的标题是《神庙里的百姓》。
不用一个钉子的华丽藻井
天后宫保护复建工程是近年来静安区实施的唯一一个古建筑异地复建项目。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静安区文物局)对修缮团队实行全过程监管,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秉持传统工艺的延续和传承,运用原香山帮非遗的营造技艺,复原了清代精美的门楼砖雕与各色斗拱。2022年秋,经过全面保护和修缮,历经百年风霜的天后宫在苏河湾绿地重新亮相。
图片
在整个修复中,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是对戏台内的螺旋形藻井的复原。戏台的穹顶,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木制藻井,由16个螺旋形的花板,一层一层挑上去构建,下面的人会看得眼花缭乱。藻井由700多个木构件组成,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榫卯和斗拱技艺,即不用钉子,便将木头连接搭建到一起,结构特殊、造型复杂。
图片
2006年,对“天后宫”进行保护性拆除时,拆下来保存的大大小小木构件有1000多个、砖构件有1600多个。修缮团队对每个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编号、拍照、测绘、扫描等保护性研究。在“藻井”的修复中,修复团队按照扫描的编号,在电脑中重新虚拟地将“藻井”的造型搭建起来,先确认保存下来的每个构件的大致位置。到现场后,修缮团队又与有经验的木工一起确认每个构件位置,再重新进行现场拼搭,让每一个构件都能恢复原位。整个项目竣工验收,最终得到88.6分的优秀工程的高评分,多位专家评价该工程较好地体现了“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文物保护原则。
图片
修复后的天后宫如今位于去年底开放的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内,成为保留上海城市记忆的地标。未来,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会发挥文化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文化赋能,将上海天后宫作为文物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的典范,打造其成为可看、可游、可听、可读的静安苏河湾新地标,讲好“静安苏河湾故事”,同时与运营商华润置地公司充分沟通合作,发挥天后宫坐落于“万象天地”商业综合体的区位和景观优势,高效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带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商旅合作平台。
资料:静安区文旅局、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