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到0.1的视力收集三年资料!7旬老苏州用5米长卷织起古城旧梦

一根拐杖,一卷画轴,严命刚一早照例来到葑门横街。在人群熙攘的街道找一处空地,铺开五米长的自制地图,和老苏州们一唠就是一上午。近日,严命刚和他耗时3年制作完成的葑门横街老字号地图成了这里的新晋“网红”。

在他的地图上,74岁的彭阿姨找到了自己9岁时和母亲乘坐渡轮的码头,余阿姨看到了小时候时常光顾的糖果店......尽管双眼视力只有不到0.1,严命刚还是坚持用双脚丈量老街肌理,织起属于老苏州的古城旧梦。

再现童年回忆

葑门横街上多了个“新网红”

工作日的葑门横街依旧热闹非凡,拥有苏城数一数二的市井烟火气。住在附近的居民早起买些新鲜果蔬鱼肉,来自全国的游客前来探寻地道的古城底蕴。人们来来往往,虽有驻足,却不会过多停留。

然而,横街中段的一处地摊前,却久久地围着一群人。他们或凝神静望,或对着展出的物品指指点点,或与同伴兴奋地交谈,时间似乎在这停留。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老苏州严命刚和他耗费三年时间整理制作出的“葑门横街老字号地图”。

地图以醒目的绿为底色,以葑门横街为横轴,七公堂弄等支巷为纵轴,将700多米长的横街上几乎每一处超过60年的老店铺都标了出来,煤球店、桐油行、小猪行、糖果店……

作为时下苏城最热闹的老街之一,葑门横街位于苏州古城东侧,西起莫邪路,东接石炮头(路)至东环路,全长750余米,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由于曾靠近城东水乡农村,常有农民摇船进城摆摊贩卖鱼虾鸡鸭和菱藕蔬菜等,慢慢演变成为交易集市,是毗邻古城东南的集镇式的城乡贸易中心,更是一代代苏州人心中的回忆。

然而,随着葑门横街几经变迁,不少陪伴苏州人长大的老店悄悄没了踪影。不过,在严命刚的地图上,几乎每一家老店的名字都标记得清清楚楚,久违而熟悉的店名让在场的老苏州惊喜不已。

“找到这个码头了!小时候经常和母亲坐船从车坊来这里买菜。”今年74岁的彭阿姨在仔细端详后,惊喜地指出地图上的一处老码头。每周一次的赶集采买,是彼时只有9岁的她最期待的日子。不仅能看到热闹的市集,还能吃上一颗甜甜的糖果,买一份酥掉渣的现烤烧饼,对她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

沧海桑田,城市中的道路四通八达,船不再是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渐渐地,母亲老了,码头也废弃了,而彭阿姨却搬来了附近,来葑门横街买菜的习惯整整保持了六十五年,“来这里买菜习惯了,就舍不得离开了,今天能看到这张地图真的很感慨!”

用不到0.1的视力收集了三年资料

老字号地图是这么来的......

这幅横街旧景图的作者,是年近70岁的老苏州严命刚。作为一名文化爱好者,他退休后就一直致力于厘清古城老街的历史肌理。2017年,他完成了娄门老街的“变迁图”,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娄门老街风貌。

“我从小住在娄门附近,见证了那里的变迁。”严命刚告诉记者,留住古城烟火气,记录城市旧风貌,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是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原因。

然而,就在两年前,一场突发的视网膜动脉阻塞,让他的视力急剧下降,经历了几次手术后,严命刚只保留了不到0.1的视力。

身体上的不适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在完成了娄门老街“变迁图”后,经验丰富的他将目光转移到葑门横街。

尽管和娄门老街相比,横街保留得较为完整,但是实操起来的难度却一点都不小,“我毕竟不是这条街上的人,和大家都不相熟,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了解过去情况的老人。”

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严命刚给自己定下硬规矩,每条老街至少要走访10位85岁以上的老人

然而,挨家挨户拜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曾提着水果上门,被户主赶出来,水果也撒了一地。”回忆起这些经历,严命刚只是笑笑。“脸皮要厚,姿态要低,找准时间”是他总结出的攀谈经验。

“不能在午饭或午休时过去,要么上午9点到11点,要么下午2点以后再登门。不能夸夸其谈,也不能对横街的历史毫无了解。”

就这样,严命刚花了三年的时间,将从档案馆里摘抄下的上世纪40年代横街地图和老人们记忆中的店铺位置一一对应起来,最终完成了这幅五米长图。如今这幅图上,上百家老字号的店铺按照旧时的模样排列,基本再现了横街当年的胜景。

严命刚说,接下来,他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在下个月整理出齐门外大街的地图,并在夏天来临前完成观前街老街的旧貌复原。

“现在我就是在抢时间,不仅因为当年的老人都在慢慢离去,我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并不如人意,走得久了会感觉头晕乏力。如果把苏州比作一棵树,这一条条古街就是树根。为了保留住这些老根,我还要再加把劲,坚持把它们做完。

稿件来源:原创 采访记者:文、视频/张钟予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