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俱乐部丨头发花白的主任做“带城主播”:不追流量,只为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城来到这座城

在临港新片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老顾,是“有事找老顾”的老顾,是头发花白的老顾,也是“带城主播”老顾。
2020年5月,47岁的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为投促或投促中心)主任顾长石开了第一期短视频,“融通世界的临港、恰到好处的生活、头发花白的老顾”,第一期一炮而红,这句话成了“老顾说临港”的标志,头发花白也成了老顾的标志。如今在大街上,戴着口罩,老顾也能凭着花白的头发被陌生人认出来。
尽管老顾总是笑称,头发花白是基因遗传。但作为投促中心主任的劳顿、作为“带城主播”的辛劳,只有他自己知道。
2年半、300余条视频,这是头发花白的老顾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没有报酬不求出名,老顾只是想把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临港新片区介绍给更多人,他觉得,这是在知天命的年纪,他的使命与价值。
推介临港的“带城主播”
穿着西装的顾长石在采访镜头前坐下,“我需要打领带吗?”“麦收声是可以的吗?”“我咳嗽的部分你们剪掉哈”……很显然,面对镜头,他已经轻车熟路。
很难想象,两年前刚做“老顾说临港”时,每条视频的文字稿他都逐字背下来,每篇要背40多分钟。
2020年5月,正值疫情,投促中心预备启动线上平台宣介临港。老顾和团队想着,为何不试试现在最流行的新媒体短视频呢,“老顾说临港”孕育而生。
一个已经四十多岁的体制内老员工,站到摄像机前,一周至少拍一条视频,这并不是件容易事儿。老顾说:“历史文化、吃喝玩乐的内容还稍微好点,政策的东西太拗口了,必须要背。”
拍视频不仅有脑力上的付出还要有体力上的坚持,工作太忙、时间排不开,只能利用午饭间隙,夏天的中午,顾不上吃饭,顶个大太阳就出门拍了;“老顾说临港”一般会安排在现场拍摄,这也意味着,工地现场或是企业厂房,无论条件如何都要克服开拍。
临港大大小小的活动上,经常可以看到老顾作为嘉宾参会,而当活动结束老顾解答完企业疑惑后,立马转身面对架好的机器变身“带城主播”。
但老顾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把它当做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报酬也没有人强迫,完全自愿,但做了很开心。”
这份开心源于成就感和满足感。
图片
“老顾说临港”已经做了300多期,如今,“头发花白的老顾”已经成了为人熟知的“带城主播”,有时在大街上、超市里或者电梯间,老顾戴着口罩,也能被认出来。年近半百,老顾成了临港红人。
但对老顾来说,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因为“老顾说临港”认识临港来到了临港。在临港企业之间,流传着一句话“有事找老顾”,这是企业家们对老顾及其背后专业团队的信任;有企业家看了老顾的视频,慕名而来想要在临港投资,主动找老顾谈落地计划;招商接待时,没等老顾开口自我介绍,就有企业家说“我认识你,你是‘老顾说临港’的老顾,我是你的忠实粉丝,所以才来临港招商会看看。”
最近,因为团队陆续中招新冠病毒,视频号不得不停更几期,已经有粉丝来催更,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但在所有的成效和观众缘之前,“老顾说临港”也走过质疑和非议。
疫情期间,不少餐饮行业遭受重创,有企业找到老顾,期望老顾能提供帮助。本着帮助企业和介绍临港吃喝玩乐的初衷,老顾做了一期视频,却承受了很多指责。
还有次在介绍城市规划建设时,有网友对规划提出异议,一个劲儿地在评论区发表负面言论。
面对这些非议,老顾一开始也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人那么有时间就盯着我不停地质疑”。但慢慢地,老顾也理解了这些声音,“有些人可能以为我是个公务员,由此造成了一些误解吧。投促中心并非政府机关,只相当于一个地方国企平台,我自己虽然是临港的聘用制公务员,但很早就结束聘期了。”
老顾觉得,不管自己是不是公务员,既然大家都叫自己“带城主播”,就要对得起这个名号。在后面的视频中,团队对内容做了调整,避免引起误会。
社交媒体时代,想要试水新媒体的体制内工作者不在少数,但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无端揣测和非议是几乎难以避开的一关,很多年轻人都无力承受,甚至选择退网。老顾觉得自己一没私心,第二“是东北人,脸皮厚,无所谓”,才闯关成功,坦坦荡荡地做了下去。
名气越来越大后,又有不少行业从业者找了过来,有平台要送流量、有团队提出可以包装,但老顾都谢绝了。在老顾看来,自己做视频号,不是为了红,是把信息传达给有需求的人。“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政策解读给想要了解临港的人。”
对老顾来说,“老顾说临港”是投促中心向外推介临港、为企业服务的一种形式。老顾把投促中心的工作总结为“五个员”:“招商引资的领航员、项目落地的推进员、政策兑现的速递员、企业发展的助推员、临港推广的宣传员”。
短视频之外,老顾和团队还会通过双专员服务、企业沙龙、宣传推介会等多种形式触达企业、触达人才。今年,老顾带领团队创建了上海首个企业服务热线10100820,和市民服务热线12345类似,企业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打这个电话。
投促中心的老船长
图片
在“老顾说临港”背后,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团队,老顾是导演加主演,剩下两人分别负责统筹、剧本、拍摄及后期。
95后小伙子苏浩天就负责“老顾说临港”的拍摄和后期,有时也会参与脚本写作。因为常年外出拍摄,苏浩天有着老顾同款的黝黑肤色。
2020年,苏浩天刚从临港附近的高校毕业,加入了老顾的团队。彼时的苏浩天还只是热爱摄影略懂剪辑,如今,在老顾的培养下,仅仅工作两年多已相当老练,不仅视频制作已经驾轻就熟,作为一名投促人,他对临港的规划、政策已经了如指掌,时常也承担起对接企业的工作。
在投促中心,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投促中心平均年龄33岁,除了老顾和另外一名70后,剩下的都是80后和90后。
对于这些年轻人,老顾希望他们以“金牌店小二”为目标为企业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培育年轻人们朝着“5个员”的目标迈进,老顾定下,在每年11月投促中心生日的时候举办演讲比赛的习惯。“投促中心与企业打交道,沟通交流能力很重要。我希望每个投促人面对企业时,不翻工具书,能像讲相声一样,把临港的规划、政策生动地介绍给企业。”
图片
老顾觉得,培养年轻人,要施以正确的引导,然后就是给他们机会和空间自己发挥了,领导剩下要做的就是言传身教。
采访间隙,老顾接到一个临时工作任务,挂完电话他立马布置给两个95后小伙子,“刚刚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做个视频,4天后就要,时长三四分钟,你们去找一下……”五六句短语、语气急促但又沉稳、指令简洁扼要,透露出指令发出者对工作的熟悉,但也给足执行者以发挥的空间。交代完任务后,又叮嘱了几句,老顾就让两个年轻人赶紧去开干了:“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赶紧去做吧,不用在这盯拍摄了。”
这正是老顾多年前在上一家公司里成长起来的路径。“我的师傅培养我的方式就是这种‘传帮带’,所以我把这种方式也带进来了。”
不仅是育人方法,上一段的积累大大惠益了老顾如今在投促的工作。
曾经作为央企的一名技术骨干,老顾在那里储备的专业技术知识支撑了对产业一线的理解,企业的工作经历让老顾更能理解市场运行规律、明白企业的诉求、甚至提前一步预判企业的难处。“我和企业聊个10分钟,就能判断他们适不适合来临港,来了临港应该去哪儿。”老顾说,为企业服务,身段要灵活,是以专业打底的灵活,“正是这样的专业让我能用最短的时间拉近和企业的距离。”
曾经央企里的研究员如今成长为投促中心这艘大船的船长,而现在这些领命受训的船员,将来也必能独自扬帆启航。青春不曾消逝,只是转移。
即将迈入知天命的年岁,但老顾对于未来依然拥有昂扬的斗志。新一年,对于“老顾说临港”、对于投促中心的工作,老顾还有很多想法。
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老顾希望可以带领投促中心走出去,去长三角去重庆四川,开展推介工作。
老顾的斗志也在感染着身边人。“中招新冠病毒后还未痊愈,就哑着嗓子开了好几个会,我们都比较担心,他倒是觉得没问题,”苏浩天说。虽然阳康,但体力还没完全恢复,以前冬天不披外套的老顾不得不老老实实穿起了大衣,但体力完全没有拖累工作节奏,会议、电话、接待……一刻不停。
后记
近些年来,体制内工作者为了宣传推介本地试水短视频的不在少数,前有风度翩翩的四川甘孜文旅局局长刘洪、后有走反差路线的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解伟,“老顾说临港”也是出于同样目的诞生的产物。
当务实又神秘的体制内工作者站到聚光灯下,接受大众的目光和评判,总有人为其扣上“哗众取宠”的帽子。
清者自清,无一例外,这些试水都出圈并带动了当地知名度跃升。
从最初的试水到其后的调整,在经历了摸索、艰辛和误解后,“老顾说临港”收获了应有的成效,老顾说,只要还在投促中心主任的这个位置上,“老顾说临港”就会一直做下去。
“临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头发花白的老顾’也会伴随临港的发展,向所有人更新临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