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二阳”和喉咙痛,这样应对

今天(5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会上介绍: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
图片
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
米锋表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要继续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要继续加强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人员健康监测;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决定,
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介绍,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决定基于疫情的流行态势、病毒的变异特征、人群的免疫屏障和系统的应对能力建设这四个方面的考虑。
“五一”假期后全国新冠疫情形势研判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在会上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未出现大幅增加,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也未受到影响。
总体来看,国内疫情目前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的疫情。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全国疫情在今年4月上旬达到了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全球奥密克戎病毒株波动流行的规律相似。
他表示,“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的冲击。
图片
如何应对二次感染及喉咙痛
针对近期部分公众反映自己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会上提醒,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导致咽喉痛的原因其实很多,新冠和流感可能导致咽喉痛,很多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咽喉痛,所以要区别对待。”王贵强说。
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及有基础病的人群
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以及没有接种疫苗、有基础病的人群。王贵强说,对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要关口前移、早期干预——
一是建议在社区层面上发挥社区医生或者全科医生的力量,以及通过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多种途径,建立所辖区域的老年人、高风险人群的台账。二是一旦这类高风险人群患病,要及时跟踪监测,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三是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后,要加强监测,如果出现低氧等情况,要及时氧疗。一旦有重症病人,应及时住院或ICU治疗。
图片
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
已变成XBB变异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会上介绍,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我国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的构成受国际影响明显增大。从监测数据看,今年4月下旬,在输入病例当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已经达到了97.5%,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4%。同时,BA.5.2、BF.7、BA.2及其亚分支合计占比约25%。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陈操表示,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新闻多一点
4月2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迹象。总体来看,全国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
5月6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布微博称,“我们担心的医院急诊发热就诊病人比例虽略有上升,但仍远低于甲流流行期间的发热就诊比例......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编辑 | 肖曦  责编 | 汪巧
值班编委 | 陈德  来源 | 央视新闻、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