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潮生·2023:一场中国社会财富创造的全新叙事

图片
2022年,我启动了“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项目。
“做一个关于财富创造路径的年度演讲”,这个念头是从2020年开始的。
那一年的3月,在全世界的停摆中,我隐约感到,这几代人熟悉的秩序,似乎正在快速消融中。
到2022年3月后,这条线索变得如此清晰——
大国崛起、货币博弈、技术变革、观念冲突......都在缓慢侵蚀着过去几十年全球对于增长、财富的共识,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则像巨大的榔头,敲碎了裂痕的冰面……
就像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的:
“在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所有的桥梁都断了。每个人都是那些巨大转变的见证人,而且是迫不得已的见证人。我们每个人都和时代休戚相关。”
我当时的想法是,越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竭尽全力在具体行动中去创造确定性。
所以,一片兵荒马乱中,2022年7月30日的晚上,我在上海用200分钟时间,分享了关于“新世界,新秩序,新财富”的思考:
- 在“从全球化到岛链化”的变局中,“大通胀”和“数字美元霸权”将会怎么改变我们的产业,企业,和增长路径?
在“安全资产”的大逻辑下,我们如何以“底线思维,极化配置”的原则重新规划家庭财富的增量和存量?
在“平台工具化”和“小而美”的组织结构变迁中,“数字劳动者”如何重构技能,更快地适者生存?
对我来说,这样一场活动,是真正和所有朋友一起共赴了一场“微小的、具象的英雄主义”
当然,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这样一场充满学术气质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共鸣:
“感激暖暖热爱,感激千千百句……讲一声真爱你,歌声里竭力献尽每分。”
是,无言感激。
所以这一年,我在文献、数据、田野、工厂、店铺、交易所……在每一个关于我们未来增长的场景里,持续的观察、思考——
要在今年,给出“一场关于中国社会财富创造的全新叙事”
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2023,启动!
图片
图片
2023年,我问了身边几乎所有熟人同一个问题。
- 我所有熟人的意思是,大概30%左右的90后、00后,50%左右的70后、80后,以及20%左右的50后、60后;
- 行业覆盖金融、教育、政府部门、IT行业、房地产行业、制造业,以及出行、医美、快消等消费服务行业;
- 职业更是五花八门,教授、学生、企业家、公司高管、投资人、银行家、基金经理、记者、主持、自由职业者、以及形形色色的手艺人。
这个样本不大,但好在够真,基本能代表当下的“中国中产和精英阶层”,大多生活环境还算丰裕。
我的问题是,“你家里穷过吗?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富的?主要靠什么?”
几乎都穷过。
开始觉得“变富”最早的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更多在2000年之后。
途径也挺单调:收入上涨,然后“买房子”占大多数,还有很多“开工厂,做生意”,更少数是“拿了股权,做投资”……
没错,过去四十年,中国社会的财富创造和财富累积几乎全部来自四种力量——
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信息化。
这四种趋势之力叠加在一起,造就了我们经历的“中国增长奇迹”
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嵌入全球的产业分工链条,同时,得益于全球化的快速渗透,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城市人口的快速上升和收入上涨让内需市场出现,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打开了更大的就业市场,进一步刺激内需市场的扩容和多元化。
紧接着,商品房时代来临,房地产行业一柱擎天,成为内需市场的引擎和发动机。
与此同时,中国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互联网浪潮无缝对接:线上化让中国服务业的效率、规模和范畴,呈现几何级数的超常规增长,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增长新引擎;同时,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人口”也逐渐成为了新的造富梦工厂。
仔细想想,中国社会和中国家庭的财富全部蕴藏在与这四种趋势之力相关的名词里——
白手起家的大小工厂主,外贸,亿万的南下打工人,淘金特区,寻梦香港;
餐饮、水果、美发、超市、录像厅、舞厅......大小城市角落的各种个体户、小业主和小商贩;
富豪榜单上轮番出现的钢铁煤炭、工程机械、房地产行业,以及家电装饰行业巨头,相关领域的大小包工头、承包商、经销商、渠道商......也都成了所在地区的新富人群;
再接下来,电商、游戏、社交媒体,以及相关的智能硬件行业,涌现无数IT新贵,与之相伴的还有风投、创投、股权激励,以及后来的流量红利……比起之前起早贪黑的创富,互联网是烈火烹油式的造富。
这就是过去四十年的中国式创富叙事——
风口太多,我们乘风扶摇而上,只觉得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然而,人类增长的轨迹从来不是一条向上的直线:
2012年,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行,以服务业超过制造业就业人口等为标志,中国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
202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5.2%,如果将那些没有城市身份的流动人口算在内,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3%【脚注1】,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率也就是77.5%的水平(据世界银行2021年最新数据);
2022年,中国人口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9.8%,少子化叠加老龄化,“中国城市”开始逐渐老去,曾经是完美财富载体的房产也开始出现分化。
更重要的是——
以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为起点,2020年疫情为助推,2022年俄乌战争为引线,全球化正式退位,全球进入岛链化时代。所谓岛链化,意味着增长共识的碎片化,全球产业链的局域化,以及合作共赢被有限连接的博弈取代;
随着中国互联网人口达到10.67亿,以“流量红利”为造富土壤的消费互联网模式进入瓶颈期
随着平台的渗透扩张,平台治理与社会治理之间的摩擦成本也在显著上升,更增加了行业的不确定性......
就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四股汹涌的潮水或衰竭,或转向,或进入峡谷地带,冲击到两岸的峭壁之上,碎成万千片碎浪。
碎浪不是没有浪,而是趋势消失,碎片式的机会棱角分明,又稍纵即逝。
人们总是说,忘记一段旧恋情的最好方式是开始一段新恋情。
在时代的奔涌中,反过来亦然。
告别旧叙事才能翻篇展开新叙事。
这也是2023年7月29日晚,我想讲述的中国社会创富叙事下半场——
没有了大江奔涌的趋势,但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脚注1】该城市化率使用香帅团队基于移动互联网数据测算所得。具体地,如果用户定位所在栅格的人口密度高于一定程度(>2000人/平方公里)、并且基础设施足够便利(到最近商场、学校、医院、银行距离均小于5公里),该用户位于城市栅格。经测算,中国73%的人口集聚在城市。
图片
这一年,我都在寻找这些千堆雪,寻找穿过这峡谷地带的船——
比如说,当“工业化”走到尾声后,中国制造业正在以各种形态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突围。
巨头有巨头的路。
2C的海尔开始转向平台型生产+场景式营销,以数据将制造和服务耦合成闭环;2B的三一除了在制造环节全面数字化外,开始从内部孵化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万千中小型工厂也有自己的道。
有一家水管厂,也就是俗称的“三通企业”,在房地产下行的五年中,在不增加任何人工的情况下,从30亿做到80亿规模。
这不是个例。很多厨具厂、家具厂、餐饮、物流、新能源车企、金融机构、央国企等等,都在悄悄发生类似的嬗变——
得益于企业微信这样的全生态数字基础设施,中小制造业能以更低成本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数字化改造。
在制造业的数字化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当年工业化进程中类似的“中国式创新”,实用、简朴而高效。
不在创新中迭代,就在洗牌中消逝。
就像很多年前,宋国青老师跟我说的:
“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
同样的,都在说纺织品进出口是夕阳行业,但SHEIN异军突起,以90%纺织品的跨境电商挣下千亿美金市值,拼多多旗下TEMU也正在成为海外增速最快的APP。
还有,在各种贸易限制封锁之下,“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及锂电池)增速高达116%,成为新造富点。
同时崛起的还有包括Lazada、Trendyol海外本土电商服务、AliExpress全链路跨境供应链服务在内的各种跨境电商和数字生态。
但“数字化,智能化”绝对不是唯一的机会。
三年疫情改变了很多。
毋庸置疑,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长期修复。但消费的数据和现象也有多种诠释角度——
比如说五一消费,看总量的话,和2019年相比,119.09%的消费人次,100.66%的消费总额,你可以理解成“消费降级”
但现实的另外一面是——
网红城市不断出圈,长沙五一首日携程订单量增长176%,淄博烧烤带动了山东七市的联动;
高铁一票难求,租车行业一车难定,尤其是高端车型早在一周前就被订购一空,酒店满房,导游一周赚了半年的钱…
还有,在货架电商被挤压的同时,淘宝上香氛、手办、宠物用品、运动户外、配饰等出货量大幅增长。
更重要的是,商品消费下行的同时,伴随着服务消费的上升。
所以,“特种兵式旅游”爆红的背后,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价值观的变化?
我想,两者兼有,但后者才是长期的驱动力,而三年大疫,助推了这个心理转变——
从注重“产品”的物质价值观转入更注重“体验”的后物质价值观
人生苦短,都是过程,体验本身就是意义。
就像Z世代高呼的,YOU ONLY LIVE ONCE(YOLO)——
你,只活一次。
是啊,即使是岛链化时代,一个14亿人口的巨大岛屿上,你只活一次,还有太多需要体验。
- 专攻三四线城市快消品的朋友跟我说,来这里看看,这是和一二线迥异的品牌理念和消费方式,你不能以自己为圆心,就对“中国消费”轻下断语。
- 资管行业的朋友跟我说,来这里看看,2021年股市暴跌时候,资金不但没有流出,反而以28.51%的增速涌入公募基金;同样的,在理财、信托产品暴雷不断,股市和房价都跌宕起伏的时候,养老保险以2021年10.15%的增速,基金投顾以2021年下半年96%的增速,都在快速增长。
- 做行业咨询的朋友则说,来这里看看,我们已经启用ChatGPT在快速进行业务扩张......
这一年,我一次次看见这千万碎浪,穿过这千堆雪,也日渐感到:
告别宏大的旧框架,去寻找那些小而美的新短篇,可能是这个时代更好的新叙事方式。
我会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当然,也期待你的加入。
最后,请允许我,在2023年7月29日,用210分钟,跟你讲述这“一场中国社会财富创造的新叙事”,一起探讨——
- 中国企业和家庭该如何在新世界、新秩序下重置锚点,重启增长?
- 我们又将如何走出伤痕,穿越历史,去激流中奔涌?
过去可以怀念,要展望的却是未来。
希望陪你一起,在未来的激流里奔涌。